一、北京理工大学发表2025年首篇CNS顶刊,最新成果在《Cell》发表
6 ] U7 l/ \! x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02249018219627023// m4 [9 p0 ^. L& H$ N
研究人员确定了CBASS磷脂酶在非活性二聚态、环状二核苷酸结合的活性高阶态和底物类似物结合的催化模拟态下的结构,从而可视化完整的构象重组过程,揭示了CBASS磷脂酶的组装和激活机制。8 B( s; q; {( T$ o& P5 |5 Z
% V8 D! K/ {9 C* Q, Q6 R9 W( {8 a8 H6 d2 k$ w( ~
论文第一单位为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珠海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论文通讯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高昂教授(女)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璞研究员。. v4 o% j+ {5 g
) R5 [8 W }9 `9 R0 F/ D" R高昂,女,国家级青年人才,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发育生物学系系主任,主要从事细菌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在山东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纽约大学博士后,2019年起任职北京理工大学。
3 v4 ~7 `+ K7 ~2 k, F高璞,国家杰青(2023),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宿主-病原相互作用等。 在山东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博士后,2016年起任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 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等奖项。 二、云南大学迎来2025年首篇CNS顶刊,最新研究成果在《Science》发表. t3 Z, |2 Y9 ~9 d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02231403199840808/' E0 C9 k* O" S9 S7 A! l* q
寒武纪的大爆发是一个进化“试验”了大量新身体形态的时代,而这些新身体形态之间的现代亲缘关系往往难以识别。 云南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对软体动物明显特征的埋藏学解释,确定了与附近地层中同时代开腔骨针类的显著解剖相似性,研究成果有助于巩固这类海绵状后生动物的早期进化模型。 玉溪师范学院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杨杰研究员为论文排名第一作者。 论文通讯作者为云南大学Martin R.Smith 教授(英国杜伦大学)和张喜光教授。 张喜光,1958年出生,云南大学特聘教授(返聘),主要从事远古生物研究。 在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西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完成博士后工作。 张喜光教授曾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研究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奖等。
# X6 {+ J/ L7 ?1 a# Z- }: M9 N& E$ F! Q+ I
2 w: T' h) b) t" @*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