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19|回复: 41

新中国航空航天的国家意志不是哈工也不是北航,而是哈军工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复制链接]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6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6 23:06: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航空主要靠哈军工
航天主要靠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6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26 23:07: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工和北航,当时和这两个机构的差距就像幼稚园看高中生一样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6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26 23:0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话糙理不糙,请原谅,额……

高级战友

Rank: 4

4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6 23: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军工可以认为是没有航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是从北航等单位抽调人员组建,是北航的孩子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6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26 23:1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anquanhe 发表于 2025-7-26 23:11
哈军工可以认为是没有航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是从北航等单位抽调人员组建,是北航的孩子 ...

扯犊子吧你,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和北航关系几乎为零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6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26 23:16: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anquanhe 发表于 2025-7-26 23:11
哈军工可以认为是没有航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是从北航等单位抽调人员组建,是北航的孩子 ...

而且哈军工本质上还是高校,航空这块干实事的还是几个飞机场既研究又侧重生产制造飞机,北航这么一比完全落下乘了

高级战友

Rank: 4

4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6 23: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quanhe 于 2025-7-26 23:25 编辑
萧十一郎 发表于 2025-7-26 23:14
扯犊子吧你,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和北航关系几乎为零

五院的成立是由航空工业委员会规划和筹备的 这里面不少北航老师。初期由北航老师负责授课。北航很多老师调入五院参与创建五院,比如教务长屠守锷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高级战友

Rank: 4

45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6 23:28: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军工与中国导弹事业起步》

1954年9月彭德怀、刘伯承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赴苏联参观核军事演习,陈赓等JFJ高级将领随团前行。军事工程学院陈赓院长从苏联参观回国后,高瞻远瞩,向中央力主我国要优先发展导弹。

1955年上半年,“哈军工”任新民教授联合火箭武器教授会副主任金家骏教授、科学秘书周曼殊三人,在结合当时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我国发展导弹与火箭武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现途径等多方面建议下,提交了一个名为《对我国研制火箭武器和发展火箭技术的建议》报告。

1955年11月25日,陈赓从北京急飞哈尔滨,晚上在军工学院“大和旅馆顿河餐厅”会见宴请了钱学森博士,席间陈赓迫不及待地向钱学森提出了他思谋已久的问题:“钱先生,您看,中国人能不能(自己)搞导弹?”

钱学森双眼炯炯,望着陈赓,不假思索脱口而答:“为什么不能搞!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搞?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陈赓闻听,眉峰一扬,紧紧握住钱学森的双手,高声说道:“好!我就等你这一句话了!有,我们就马上干吧!”

1955年11月26日,也就是在钱学森访问“哈军工”的第二天,由时任“哈军工”院长的陈赓将军,亲自将《对我国研制火箭武器和发展火箭技术的建议》转报给中央军委,并交由当时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元帅和总参谋长黄克诚将军阅览。后来这个上报稿,又交由钱学森和时任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的万毅将军调研,并最终形成了向中央军委提交的《关于研究与制造火箭武器的报告》。

1956年2月初,陈赓、叶剑英、钱学森三人,向周总经理汇报中国发展导弹的问题,得到周总经理的支持。5月26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以钱学森为院长导弹研究院(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五院),标志着中国火箭研制工作的正式开始。“哈军工”空军工程系的梁守槃、朱正、任新民、庄逢甘和卢庆骏等火箭和导弹技术的顶尖人才先后调入五院工作,成为支撑科研的骨干力量和领军人物。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根据陈赓的指示,调“哈军工”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少将担任政委。此外,“哈军工”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毕业学员到五院,还把从德国订购的跨音速风洞让给五院使用,大力支持五院的导弹技术研究。

“哈军工”对中国航天的贡献是巨大的,“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之中有2位出自“哈军工”。

1958年4月,“东风一号”近程导弹开始仿制,主要研究单位是“哈军工”导弹工程系和国防部5院(导弹研究院)。

1959年1月23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第二次专程来到“哈军工”,为导弹工程系成立后同五院的合作问题交换意见,并为空军工程系7科的教员和学员做《火箭技术的发展》专题学术报告。他说,五院是一翼,“哈军工”的7科也是一翼,“有这两翼,中国的导弹一定会很快飞起来的。”


1956年上半年,聂荣臻元帅与陈赓大将多次研究,确定了我国“两弹”建设中所需高等军事科学技术人才由“哈军工”进行培养。1956年6月“哈军工”开始培养导弹科学工程技术人才,成为了共和国第一个导弹与火箭人才培养的摇篮。

1956年9月,“哈军工”开始招收导弹专业的学生,该专业暂时置于炮兵工程系。

1957年8月7日,“哈军工”向中央军委上报了《关于军事工程学院导弹专业组织计划的报告》。9月10日,中央军委批准军事工程学院在空军工程系建立导弹专业。

1958年3月,“哈军工”在空军工程系设第7科,即导弹原子科,作为正式成立导弹系和原子系的过度。1958年秋,“哈军工”正式从全国招收第一批导弹和原子弹专业的学生。

1958年10月30日,中央军委批复军事工程学院报告,同意将导弹专科改建为导弹工程系,编制序列为“哈军工”第七系,代号中国人民JFJ9042部队七支队。

1959年2月15日,中央军委批准“哈军工”以空军工程系第七科为基础,并入炮兵工程系的火箭专业,正式成立导弹工程系(七系)。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6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26 23:28: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anquanhe 发表于 2025-7-26 23:21
五院的成立是由航空工业委员会规划和筹备的 这里面不少北航老师。初期由北航老师负责授课。北航很多老师调 ...

笑尿了,就一个屠守锷,国防部第五院第一批调入的大牛就有57个,各个都不弱于所谓的屠守锷,屠守锷在当时调入列出名单里就是一个普通角色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6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26 23:30: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anquanhe 发表于 2025-7-26 23:21
五院的成立是由航空工业委员会规划和筹备的 这里面不少北航老师。初期由北航老师负责授课。北航很多老师调 ...

说实话,你在这个论坛吹的太离谱了,本来不想说出实情,比如说出北航是个一般的学校的这样的话,看论坛里高手很多,我认为大家都清楚的,没想到你整天像个商贩一样翩翩起舞,这就贻笑大方了

高级战友

Rank: 4

4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6 23: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quanhe 于 2025-7-26 23:55 编辑
萧十一郎 发表于 2025-7-26 23:28
笑尿了,就一个屠守锷,国防部第五院第一批调入的大牛就有57个,各个都不弱于所谓的屠守锷,屠守锷在当时 ...

普通角色成了航天四老?,外地只是抽调部分人员,北航是全程参与五院的规划,筹建和支撑。
五院的p1是分给了北航和哈军工,注意排序有先后。
五院的排序第一的研究所701所是在北航校内建立的。

1956年在我国航天事业创建的同时,北京航空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在国内率先创建了火箭设计和火箭发动机教研室,由屠守锷、曹传钧担任教研室主任;1958年正式组建了火箭系,设有运载火箭设计、有翼导弹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导弹飞行力学、自动控制、发射装置、遥控遥测等专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高级战友

Rank: 4

4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6 23: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quanhe 于 2025-7-26 23:44 编辑
萧十一郎 发表于 2025-7-26 23:30
说实话,你在这个论坛吹的太离谱了,本来不想说出实情,比如说出北航是个一般的学校的这样的话,看论坛里 ...

不需要吹,北航就是国内航天的鼻祖,钱老领导航天事业过程中最主要的依靠的力量 之一。国内那么多单位想建钱老的纪念物,钱老都不同意,但北航一提要在校内建钱老塑像,钱老立马就同意了。钱老逝世的时候,力学所不少同学是去临近的北航钱老塑像前献花缅怀这位老所长的,因为别的地方没有。

高级战友

Rank: 4

45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6 23:47: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anquanhe 发表于 2025-7-26 23:36
不需要吹,北航就是国内航天的鼻祖,钱老领导航天事业过程中最主要的依靠的力量 。国内那么多单位想建钱老 ...

北航、西工大、南航 隶属于三机部,国防科大、哈工大隶属于七机部。吹牛要打好草稿。

高级战友

Rank: 4

4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6 23: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quanhe 于 2025-7-26 23:51 编辑
哈程大 发表于 2025-7-26 23:47
北航、西工大、南航 隶属于三机部,国防科大、哈工大隶属于七机部。吹牛要打好草稿。 ...

七机部是啥时候成立的?很晚才分这么细。前面只有航空:飞机,导弹,卫星都归在航空里。1950年代北航就建立了航天相关的全部的专业。
所以说,北航是鼻祖,哈工大之流都是晚辈。别忘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师就是北航1950年代的毕业生。

1956年在我国航天事业创建的同时,北京航空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在国内率先创建了火箭设计和火箭发动机教研室,由屠守锷、曹传钧担任教研室主任;1958年正式组建了火箭系,设有运载火箭设计、有翼导弹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导弹飞行力学、自动控制、发射装置、遥控遥测等专业;

高级战友

Rank: 4

4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6 23: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quanhe 于 2025-7-26 23:59 编辑

真理越辩越明。越是探究历史,就越发现北航的空天信霸主之名是实至名归,北航成为top3也是众望所归。
探究航天历史,就会发现北航是支撑五院的主要单位之一,北航是国内最早设立航天专业的,五院科研与北航紧密合作。
探究计算机历史,就会发现北航教授是国内第一期计算机培训时的主讲之一,后来的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新手上路

Rank: 1

3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次看到一本书里,说北航也参加了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的创建,你别急,我去给你找截图。还有老北航人给我讲过,斯坦福的ctr其实也是北航的骨血。moin老大爷原来在北航看大门,郁郁不得志,无奈来到斯坦福。你别不信,北航笑屎里面写的,我能找到截图。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anquanhaibaba 发表于 2025-7-27 00:15
我上次看到一本书里,说北航也参加了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的创建,你别急,我去给你找截图。还有老北航人给我 ...

有干货可以反驳,没干货就闭嘴听。

高级战友

Rank: 4

45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哈程大 于 2025-7-27 03:52 编辑
wanquanhe 发表于 2025-7-26 23:49
七机部是啥时候成立的?很晚才分这么细。前面只有航空:飞机,导弹,卫星都归在航空里。1950年代北航就建 ...


1956年至1965年,哈军工 导弹工程系共招收了十二期导弹(原子)专业的学员,共3228人。1966年前共毕业了七届。导弹专科、导弹工程系培养了上千名导弹专业的专家、学者、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主任设计师、总工程师、总设计师、领军人物。

导弹工程系毕业生参与了击落美制高空侦察机、参加中国第一枚导弹设计、研制、发射,“两弹结合”试验中被称为“七勇士”的刘启泉和张其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起爆手韩云梯。。。

高级战友

Rank: 4

45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军工”与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发展

1、1958年9月28日,我国第一台军用电子管计算机(“331”鱼雷指挥仪)科研样机研制成功,负责人为“哈军工”海军工程系 柳克俊。

2、1963年8月,我国第一台军用全晶体管计算机(“901”数字式鱼雷快艇射击
指挥仪)实验样机研制成功,负责人为“哈军工”海军工程系 柳克俊。

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台全晶体管通用数字计算机(“441-B”计算机)样机研制成功,负责人为“哈军工”电子工程系 康鹏。

4、1970年下半年,我国第一台全集成电路计算机(“030”潜艇鱼雷攻击指挥仪)完成装艇海试,负责人为“哈军工”电子计算机系 金士尧。

5、1976年秋,我国第一台百万次大型计算机(“151”大型高速计算机)调试成功,并安装到远望号测量船上,负责人为 长沙工学院 慈云桂。

6、1983年11月,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1”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负责人为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慈云桂。

高级战友

Rank: 4

45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哈程大 于 2025-7-27 03:46 编辑

1959年周恩来总经理视察哈军工。在谢有法和刘居英二位将军的陪同下,周恩来总经理等首长先来到导弹实验室(陈列室)参观,即使是周总经理这也是第一次看到从苏联买来的实弹(苏制真导弹)。

哈军工导弹工程系已有5个专科,8个专业等,专家教授、干部战士、教职工达800多人,导弹库和导弹实验室已有十几枚外国导弹和国产导弹,如苏制P-2型、542、543、544和1059、1060、V2等型号导弹,导弹运载、测试、发射等专用车辆达20多部,是一个在全国、全军名副其实的导弹工程系(部队)。导弹专业师生自己研制的新型固体火箭弹,在白城子基地已打靶成功。

高级战友

Rank: 4

45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57年,中国引进了苏制P-2导弹(P-2,俄文代号,P读“尔”,故有人直接译为“尔-2导弹”)。苏制导弹是仿制德国V-2导弹的产物,对于已经有了P-7导弹的苏联来说,P-2导弹谈不上多先进。但对于中国而言,只有一年前引进过P-1,只有少数人对导弹知识稍有了解,包括大多数专家几乎一无所知,特别是导弹工业基础几乎一无所有。此时引进了P-2导弹,已经相当不错了。P-2导弹进入中国具体过程,被记录在了钱学森1958年1月24日给国防科委的书面汇报中:1957年12月12日由耿锐同志率领50名接装人员赴满洲里。20日办完换车手续即开赴北京,至24日18时15分到达长辛店,该次列车共计51节,随行苏军人员102名(内有37名军官)。20时开始卸车入库,至25日8时大部分安全入库,13时全部入库。在一夜接装过程中,苏军士兵与我全体接装人员,均不顾疲劳,积极搬运,保证了部件按时安全入库。

导弹到来之前,有关部门做了充分的准备。11月到12月,聂荣臻多次找相关负责同志和五院领导,研究部署导弹到来后的研究、仿制和生产等问题。12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由炮兵和国防部五院共同组建中国人民JFJ炮兵教导大队,承担接收P-2导弹装备和学习、训练。

1956年12月,五院成立刚刚2个月过后,苏联援助中国的第一批两枚Р-1导弹抵达北京。接收的两枚Р-1导弹中,一枚是供教学用的解剖弹,另一枚是完整的可供拆装的导弹。导弹一到五院,根据聂荣臻“仿制苏联提供的P-1导弹”指示精神,五院立刻开始进行“反设计”工作。

谈判成功引进P-2后,对性能落后的P-1的反设计工作就停止了,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对P-2的仿制。

高级战友

Rank: 4

4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58年9月22日下午6时20分,在吉林白城子的荒野上,操作员按下了按钮,火箭发动机点火,沉睡千年的寂静草原突然传来轰轰的巨响。“北京二号”火箭发射成功了,师生相互拥抱庆贺,年轻的面庞上挂满激动的泪水

高级战友

Rank: 4

4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航的火箭是很早的

高级战友

Rank: 4

4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quanhe 于 2025-7-27 06:47 编辑

捧五院就是捧北航,因为北航一直是五院建设中的支撑单位,融合发展。而哈军工的各项航天科教,均晚于北航。至于两弹一星,确实与北航密切相关,无论是核武器的领军人还是航天领军人,他们的主要科研助手,均为年轻的北航毕业生。这也是为什么北航已经有两位核武器领域的本科院士校友。
在各位友校们还沉浸在仰望五院和哈军工之中时,北航早就习惯了平视或俯视他们

高级战友

Rank: 4

45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anquanhe 发表于 2025-7-27 06:41
捧五院就是捧北航,因为北航一直是五院建设中的支撑单位,融合发展。而哈军工的各项航天科教,均晚于北航。 ...


有没有P-2?

高级战友

Rank: 4

4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北航没有,别的院校更甭指望有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3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哈程大 发表于 2025-7-27 01:12
1956年至1965年,哈军工 导弹工程系共招收了十二期导弹(原子)专业的学员,共3228人。1966年前共毕业了 ...

老弟,哈船院是海军工程系的传人,仅存留了有翼导弹的个把教研室,还是多讲讲海军工程系吧,讲讲并入西工大的西北工学院的两专业(材料及鱼雷专业)在七十年代为什么未能实现并入哈船院。

赞助会员

Rank: 4

57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抽的都是已经成型的其他大学早就毕业的专家教授,然后才是一些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北航作为刚成立不久的院校,需要拿出自己的毕业生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做出成就才有说服力

高级战友

Rank: 4

4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萌萌的小猫 发表于 2025-7-27 09:43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抽的都是已经成型的其他大学早就毕业的专家教授,然后才是一些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北航作为 ...

戚发轫成为东方红一号卫星总师,当时火箭、核武器领域的年轻一辈中,也都是以北航毕业生为主。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71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戚就不是总师,这种谣都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8-3 03:09 , Processed in 0.05657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