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北美王各加 于 2022-2-28 08:09 编辑
. S/ ~9 P/ ]) m$ @: {# C2 P4 ^
0 u# Z! a, A' U8 e7 n0 x( q& m生科现在有3+0.5院士,舒红兵(生科) 朱玉贤(生科) 宋宝亮 (生物)邓子新(药学)
0 x% P8 h0 R+ T; c S+ c# \3 e3 院士候选 何光存 (水稻抗虫)孙蒙祥 (植物生殖)科学院2 v& q8 i$ @! J) y+ U1 e5 T' V
杨代常 (植物蛋白/药物)工程院4 A, n7 {. C% Q+ A/ J% F
未来的院士候选 蓝柯 (病毒)( z) h+ ^$ J5 w5 c: X
& s' X7 O0 N# _( }
其他医学部相关大佬
* M- t) r6 p1 F2 X王行环 今年工程院二轮 临床泌尿
1 g3 C7 U1 s+ h4 {李红良 杰青+大千人,科研战斗机,除了没发CNS,在发大paper上感觉比生科院和医学研究院的强多了,。风头过了,应该还能冲- E: M5 e4 q& d; u: f% c
+ F Q3 P& ~- M1 y! \新晋杰青和未来的杰青1 a# ~) f) B) Z, b- {) F
宋智银 其实我在读书的时候,没看出来宋智银很厉害,只知道他是Caltech的博后,回国直聘的,仅此而已。觉得这老师比较搞笑,结果今年45岁整上杰青了。
" Z7 C8 p% V# n5 z/ b% I# B3 @肖锐 医学研究院。博士博后期间两篇nature,回国自带一篇Cell, 付向东在武大的嫡系,武大本硕博(博导付向东),博后UCSD付向东。+ M; X0 G* m3 r, A7 V2 R7 Q
周宇 付向东嫡系,武大生信领头人。
" c7 a& |" d2 j3 }4 L9 X刘勇 杰青,脂代谢和细胞领域的,副院长,资历深,水平高,以后有希望参选院士。3 g6 Q$ ?1 t# k
徐永镇 2016 杰青, 陈明周 2018 杰青 这俩不熟悉。
Y) e& m5 X5 F/ `郑凌 老公是华科药学院院长,每年都有15+以上影响因子的大paper,没希望上杰青,但是属于武大正教授科研中坚力量的集体。5 G, K, w, \( ^! p
武大生科和医学研究院的新进PI,水平全部都是青千level,与西湖大学,复交新进PI相仿。
; a5 r& L. e B2 z$ L5 p
; R" B. H7 Y( Q9 E3 q0 J有3个50-55岁的壮年院士领头,3个院士候选做后备力量,这里提一下,三个院士候选都是做植物的,年龄比较大,都60+了。不像舒红兵 宋宝亮这样子的天才科学家,一个院士顶别人三个,45上院士有效工作时间30年,65上院士有效工作时间10年。在未来二十年,武大生科院士集体数量应该持续保持在5个左右,恢复朱英国时期的盛况。同时始终保持3-4个院士候选的后背力量,以及全员优青的人才水平,十几个杰青的水平。( f1 f f6 u5 d% L- h6 t, \+ Y1 x5 v
p0 q2 E8 B8 o0 |6 Z, I" l这个生物人才水平,在国内应该仅次于清北,强于科南,与复交伯仲之间。不过复交近些年冲的很快,各种免疫所,代谢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癌症研究院不遗余力地冲刺。未来国内大生科应该是清北复交武浙,这样的实力排序。
( w+ }8 W2 E- N! `/ O
8 K" N5 A, i' [ R6 f6 H) z1 e, `
武大生科院的强势之处在于病毒,微生物,脂代谢,细胞,生化,遗传,表观遗传,鸟类,植物相关各领域。至于新兴的像神经领域,聊胜于无,现在生科院PI正教授已经有80人了,没有更多的位子给这些新兴学科。同时,生态学是武大生科院的一个系,资源并不多,也不足以支撑生态学这个一级学科更进一步。现在武大的计划不是做强生科院,而是做大整个武大生命医学的盘子。武大除了传统的生科院以外,还有医学研究院(免疫中心——舒红兵挂帅,由前生科院免疫学系组建),高等研究院(朱玉贤挂帅,物化生的研究都有,目前科研重点在于武汉光源,但是也有位子给生物科研),基础医学院(之前是李红良挂帅冲的很快,现在换人了,短时间可能需要蛰伏一下),药学院(邓子新挂帅,今年上了三个杰青好像,基本都是邓子新的徒子徒孙那一系的,前身是生科院药学系和湖北医学院药学系,但是主要科研力量都是近五年邓子新带起来的)。窦贤康的棋下得很大,他的目标应该是五个研究机构共同组成武大的生命医学盘子。并且每个机构都有一个四五十岁的壮年院士挂帅。目前看来,比较新兴的学科,神经,生信,结构的PI,武大基本都放在了这几个新机构里。生科院也没有那么多的空位子继续引人。
9 Y$ v9 v3 {, t/ O7 t6 P/ c2 W
6 F( W! L" J9 E2 _其实,武汉大学生命医学的发展方向比较像复旦。通过传统强势的生科院,以部分院系为本体,迅速组建新的学院,发展比较强的基础医学院和药学院,同时建立一些免疫医学中心一类的学术机构,对标复旦IBS。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复旦吞并上医令人羡慕,白捡一个强大的基础医学院,也不用拆分自己原本的生科院,同时复旦上交都有钱,依靠强大的临床医院体系,疯狂组建基础医学院相关的研究院所,真的令人羡慕。能够像复旦这样,组建自己的免疫研究院,脑研究院,类脑研究院的学校真的不多。不过其实清北这些年的发展趋势也是这么回事,生物和基础医学一盘棋。$ F! _! x2 {)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