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1-15 09:33:56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葡萄栽培与酿造重点实验室的Jicheng Zhan团队在食品科学领域顶级期刊《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上发表了题为《Controlling strategies of methanol generation in fermentedfruit wine: Pathways,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的研究性论文(一区,IF:12.0)。该研究通过总结甲醇生成的多种途径及现有的控制方法,提出了通过原料改性(包括低酯化修饰、果胶去除、果胶酶钝化及酵母基因编辑等)控制甲醇生成的策略,为生产低甲醇果酒提供了新思路,并提出了机器学习辅助的甲醇检测方法。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1-17 16:08:32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刘扬教授课题组在The Plant Cell发表了题为VvFHY3 links auxin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to regulate grape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at high temperatur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高温环境下抑制葡萄花色苷合成的分子和生理机制。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1-18 18:52:09
近日,我院张晋华副教授在金融学国际知名期刊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IRFA)发表论文,题目为“Impact of bank-affiliation on liquidity seeking of foreign mutual funds during adverse shocks: Evidence from China”(外生冲击期间银行系共同基金对其流动性寻求的影响——来自中国的证据)。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1-19 09:27:13
近日,我院沈杰/闫硕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苏晓峰研究员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题为“Prepar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nano-protectants for high-efficiency green control of anthracno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功创制了一种防治芒果炭疽病的新型绿色纳米保护剂,不仅可直接抑制芒果炭疽病侵染,还可进一步放大植物的诱导抗病反应,充分体现出了纳米材料在病害防治领域的“控-促”作用。http://cpp.cau.edu.cn/picture/-1/dacce00425e9465db51b73ae2c69cbdc.jpg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1-19 19:16:00
11月15日和5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沈建忠院士团队相继在《今日纳米》(Nano Today)和《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靶向脂肪组织的级联递送系统调节糖脂代谢以治疗全身性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Adipose tissue targeted sequential delivery system regulating glycolipid metabolism for systemic obesity and its comorbidities)和《具有天然脂肪组织靶向能力的重组高密度脂蛋白平台用于局部减脂》(Development of Recombinant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Platform with Innate Adipose Tissue-Targeting Abilities for Regional Fat Reduction)。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1-19 19:16:37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彩万志、李虎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在线发表了题为《悬铃木方翅网蝽全球入侵历史及基因组适应性机制》(Global invasion history and genomic signatures of adaptation of the highly invasive sycamore lace bu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全球性入侵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为研究对象,报道了该物种同时也是网蝽科首个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以及覆盖全球三大洲400余个体的群体基因组学分析,解析了该物种作为专一食性物种,如何适应氧化压力和高温环境,实现全球入侵的基因组进化机制。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1-20 20:36:39
近日,一篇发表在《Viruses》的研究展示了改造PRV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由中国农业大学唐军教授团队和生物技术企业Cytovaxis Biotechnologies合作完成。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1-20 20:39:46
近日,JIPB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华金平教授团队题为“The miR3367-lncRNA67-GhCYP724B module regulates male sterility by modulating brassinosteroids synthesis and interacting with Aorf27 in Gossypium hirsutum”的研究论文 (https://doi.org/10.1111/jipb.13802),论文揭示了miR3367-lncRNA67-GhCYP724B通过协同调控油菜素内酯 (BRs) 合成引起棉花雄性不育、GhCYP724B通过与不育系线粒体特异蛋白Aorf27互作调控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理解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发生机理提供了新线索。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1-21 15:30:06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刘剑锋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上在线发表题为《泛基因组分析揭示与猪特性相关的基因变异以及结构变异》(Pangenome Reveals Gene Content Variations and Structural Variants Contributing to Pig Characteristics)原创性研究成果。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1-22 18:09:51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孟华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山羊T2T基因组组装揭示与绒用性状相关的变异》(Telomere-to-telomere genome assembly of a male goat reveals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cashmere traits)原创性研究成果。该研究从T2T基因组的组装、着丝粒特征、Y染色体结构、三代测序检测结构变异(SV)、二代重测序研究群体驯化及绒用性状相关基因等方面,系统而全面地揭示了山羊T2T基因组在反刍动物基因组研究的重要价值及广泛应用前景。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1-22 19:47:13
近日,我院经济贸易系青年教师张伟与合作者的论文《Examining dynamics: Unraveling the impact of oil price fluctuations on forecasting agricultural futures prices》发表在金融学国际高水平期刊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IRFA)上。张伟作为该论文第一作者,与北京工业大学张勇教授团队合作取得该成果。该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资助。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期刊由Elsevier出版,主要面向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并推动金融理论的发展和实证产出。IRFA被SSCI收录,属于JCR一区,中科院一区TOP,是澳大利亚商学院院长理事会(ABDC)评级A类期刊和英国商学院协会(ABS)评级3星期刊。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1-23 21:54:00
近日,经细胞出版社编辑部提名、第三方专家委员会的独立评审,并综合论文下载量、引用量和领域内突破性等权衡标准,最终评选出“细胞出版社2023 中国年度论文”共40 篇。其中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交叉学科领域各10篇,医学、可持续科学领域各5 篇。
我院姜文君/张力群团队于2023年在Cell Press旗下国际著名期刊Chem上发表的学术论文Biodegrading plastics with a synthetic non-biodegradable enzyme入选交叉学科领域中国年度论文奖。
随着农田覆膜、废水灌溉、污泥堆肥等农业生产方式的广泛使用,农田土壤中积累了大量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土壤中残留的塑料能够进入植物组织,影响植物发育和抗病基因表达,改变根际微生物组成,对植物生长和作物品质产生严重影响。该论文聚焦于塑料对农业与环境的影响这一前沿科学问题,展示了一类新型的不可生物降解的镜像酶降解微塑料污染的潜力,在塑料生物降解酶的工程改造和环境塑料污染的原位降解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我院姜文君副教授为该文通讯作者,已毕业博士研究生郭聪为第一作者,张力群教授参与研究和指导工作。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1-26 15:24:57
近日,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刘剑锋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JCR1区)上在线发表题为《中国地方猪千猪基因组计划解析猪基因组结构》(The 1000 Chinese Indigenous Pig Genomes Project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genomic architecture of pigs)原创性研究成果。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1-27 08:17:16
11月24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中国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m6A Reader PRRC2A Promotes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via CK1ε-Mediated Activation of WNT and YAP Signaling Pathways”,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m6A修饰的RNA阅读蛋白——富含脯氨酸的PRRC2A在结直肠癌(CRC)中显著上调,而肠道上皮细胞特异性敲除PRRC2a显著抑制了肿瘤细胞的生长、干细胞特性和迁移能力,而其过表达则促进了这些行为。通过多组学分析,PRRC2A直接靶向CSNK1E(编码CK1ε),以m6A依赖的方式维持其RNA稳定性,并且高水平的CK1ε可以同时导致WNT和YAP信号通路的激活。尤其是,PRRC2A的启动子直接受到转录因子ATF1的调控。 总之,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机制,即m6A阅读器PRRC2A通过CK1ε和异常上调的WNT和YAP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进展。因此,PRRC2A和CK1ε可以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liyide168
发表于 7 天前
2024年11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和天津极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Natur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Pan-genome bridges wheat structural variations with habitat and breeding”的研究长文。研究团队从头组装了中国近70年育种史上17个代表性品种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囊括了我国小麦品种中的主要结构变异(SVs)。通过基因组水平的全面分析,研究揭示了中国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和育种历程。这项研究为未来小麦的基因组学辅助改良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信息,为培育更优质的小麦品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iyide168
发表于 7 天前
2024年11月27日,中国农业大学宋任涛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题为“ZmICE1a regulates the
defence-storage trade-off in maize endosper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禾谷类作物胚乳中外周区域与中央区域的功能划分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阐明了外周胚乳防御功能与中央胚乳储藏功能之间的动态平衡。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对作物胚乳功能的理解,也为实现作物抗性与产量的协同改良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liyide168
发表于 7 天前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在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题为“On the evolu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bread wheat D genom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建立了粗山羊草三个主要进化支的系统发生关系,并推测L3可能是最古老的进化支。利用团队前期开发的祖源单倍型鉴定方法,发现普通小麦的D基因组继承了统一的祖源单倍型模板,但其组成不同于任何一份目前收集测序的粗山羊草材料;经溯源分析发现该模板主要由L2进化支的三个亚分支(sub-lineage)组合形成,呈镶嵌式(mosaic)结构。研究在群体水平系统鉴定了普通小麦中粗山羊草来源的渐渗片段,并发现普通小麦D基因组中的遗传多态性主要来自新生突变(novel mutation)的贡献(51.4%)。该研究建立了Ae. tauschii种群和小麦D基因组的起源模型,解析了普通小麦D基因组遗传多态性形成的演化规律,丰富了对多倍体小麦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也为拓宽D基因组的遗传基础和育种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
liyide168
发表于 7 天前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水稻遗传育种团队付永彩老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 “The SUMO-conjugating enzyme OsSCE1a from wild rice regulates the functional stay-green trait in rice” 的研究论文。中国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张坤副教授、付永彩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已毕业博士元旭朝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百奥云AI大数据部门总监彭建祥等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报道了一个来自野生稻编码SUMO结合酶的基因OsSCE1a,它同时调节功能性持绿性状和缩短生育期。实验表明 OsSCE1a 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氮利用效率以及生育期缩短,但不影响产量。这对于理解水稻叶片衰老、生长期以及产量形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为农作物的苏木化蛋白修饰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水稻多季种植提供重要基因资源。
liyide168
发表于 6 天前
近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了由中国农业大学付永彩课题组撰写的“The SUMO-conjugating enzyme OsSCE1a from wild rice regulates the functional stay-green trait in rice”论文。该研究采用图位克隆策略在云南元江野生稻中鉴定到一个同时调节功能持绿和生育期的基因OsSCE1a,该基因编码SUMO E2结合酶。低表达或敲除OsSCE1a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同时生育期提前,但产量不减损。OsSCE1a启动子中的MITE转座子插入/缺失是调节这些性状的功能变异。OsSCE1a在进化中受到选择,存在明显的籼粳分化。OsNAC2与MITE互作进而增强OsSCE1a的表达。OsSCE1a的遗传调控揭示了其在改良水稻上的潜力。OsSCE1a介导的涉及氮同化基因OsGS2的SUMOylation(苏木化),抑制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此外,OsSCE1a通过苏木化一些转录因子如OsGBP1来调控抽穗期关键基因Ghd7的表达。研究结果揭示了苏木化在作物中的作用,并为提高水稻多季种植和农业生产力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liyide168
发表于 6 天前
近日,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孟华团队联合全球科学家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上发表题为“Genetic advancemen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ruminant livestock breeding: from reference genomes to multiomics innovations”的综述文章,为反刍家畜基因组育种这一研究方向提供了系统性的梳理及前沿进展的总结,并提出在基因组时代下反刍家畜育种的新策略。
liyide168
发表于 前天 16:56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张敬波教授课题组在JIPB上发表了题为“Vacuolar phosphate efflux transporter ZmVPEs are essential for mediating phosphate homeostasis and remobilization in maize leaves”的研究论文 (https://doi.org/10.1111/jipb.13811),揭示了玉米ZmVPEs作为液泡磷外排转运蛋白介导磷由老叶回流并向新叶再转移的分子生理机制。
liyide168
发表于 前天 20:40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水稻研究中心李自超/李金杰教授团队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正式发表了题为“The OsNAC41-RoLe1-OsAGAP module promotes root development and drought resistance in upland r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水、旱稻稻种资源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挖掘到一个调控根系发育与抗旱性的新基因ROOT LENGTH 1 (RoLe1),揭示了RoLe1通过OsNAC41-RoLe1-OsAGAP模块调节旱稻根系发育与抗旱性的分子机制。
liyide168
发表于 前天 20:45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任发政院士团队在国际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了题为“Forma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kimmed milk/low-acyl gellan gum double gels: Influence of gelation sequence”的研究性论文。任发政院士和Chong Chen为共同通讯作者,Weibo Zhang为第一作者。
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24.123012
he866837
发表于 昨天 10:39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16, 4619–463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