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是强的多 你看看保研去向就知道了
糊涂啊。那正是因为电子科大的信息学科比川大强,所以保研去向好。恰恰你说反了,生源少过十几二十分没那么重要,学科强对学生很重要。你真觉得你比别人多考十几分儿,你就比他聪明的多。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5-18 20:48
糊涂啊。那正是因为电子科大的信息学科比川大强,所以保研去向好。恰恰你说反了,生源少过十几二十分没那 ...
一个人的发挥是可以有上下10多分的差距的 但是5000个人平均分数总体高 那么生源质量必然是更好的 你如果继续这样推下去可以获得的结论就是所有985除了清北的竞赛生水平都差不多 增强师资水平、教学水平、学科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大学时微固学院上量子力学,完全听不懂,下载mit的课程,很轻松就学懂了,教学水平差距太大了。到了研究生阶段,除非你天赋异禀,否则就是看导师指导水平。 城南五里 发表于 2025-5-18 21:24
增强师资水平、教学水平、学科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大学时微固学院上量子力学,完全听不懂,下载mit的课程, ...
我说句实话 现在陆本的教学体系就是狗屎 大部分厉害点的都是自学然后去海外做暑研 教学水平不都是一坨吗 不都是自学的? kkkkccpp 发表于 2025-5-18 21:33
我说句实话 现在陆本的教学体系就是狗屎 大部分厉害点的都是自学然后去海外做暑研 教学水平不都是一坨吗...
是教学思想还停留在应用层的问题。我看mit量子力学时是116课时,学校好像是15周、30节大课上完,最多只有60课时。对于为什么提出这个理论,为什么要引入某个符号,公式的推导,科学家走了哪些歧途,讲述得很清楚。学校开课就是讲某个理论是什么,公式怎么用,推导如果有兴趣就自己去看书,关键是书写得也烂。 生源好无非沾了电子信息热门的光,这个不可否认分数高生源好,学科实力不重要也是假的,无非是学校综合实力太弱,那些名牌华五中九哪个不是实力佬,基本都是工科理科医学三宝齐全,又不局限于一个小小电子信息,学科实力不重要真的是虚的,行业型学校也不是只有你能干,人家清北华五都起来时你是真拿他没办法,而且行业外那就更别说了,完全没话语权
共建智能康复实验室等事宜
2025年4月15日,成都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专题研究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及“先投后股”改革试点方案;参加市政府召开的第二届“一 带 一 路”科技交流大会成都工作部筹备工作调度会,汇报工作总体推进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与柔性显示联盟秘书长座谈,交流搭建联盟校企对接活动,促进产研合作事宜。2025年4月16日,丁小斌参加科技部召开的第二届“一 带 一 路”科技交流大会筹委会第五次会议;调研布法罗机器人公司,与创始人程洪教授团队座谈,协调外骨骼机器人推广应用、科技金融融资、共建智能康复实验室等事宜。
学科实力和生源都重要,两者不冲突,发展学科实力的同时优化招生政策。 比如怎么优化招生政策就可以把分数提高十几分?这么简单的方式,学校还愣着干啥。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和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这种背景下,“新工科2.0”人才培养如何谋新篇、开新局?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快速反应,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推出了更高阶、顶配版的“新工科2.0”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ECE领军计划”,并即将于2025年开始正式招生。 学校已经干了 本硕博都开始了 只是没有藏冷门专业而已 多点单列 或者放专项 生源好起来研究生生源也会好起来 不至于让新ap觉得研究生生源差 kkkkccpp 发表于 2025-5-19 18:25
学校已经干了 本硕博都开始了 只是没有藏冷门专业而已 多点单列 或者放专项 生源好起来研究生生源也会好起 ...
其他学校为啥傻愣着,不干这个操作分数? 现在不是人人都干? 哈工大干了一年虽然被各种口诛笔伐 但是声誉是不是显著提高了 何况复交都干了快20年了 我同学浙江670不到 这分数华科计算机都不够 走上交的三位一体进去的 在浙江形成了复交>浙大的认知 所以说明超短裙是有效的 复交正常高考就招个位数的人 分数都搞的和清北差不多了 临床医学要不要也搞个本硕、本硕博? 其实就是英才实验学院的本硕博连读 录取分能不能干过计算机珠峰班?去年四川前五,其中4个都去了珠峰班。 2025年度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士人选(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树良、牛晋、肖卫东、张小松、陈志新、陈洪辉、高嵩、高天成、黄金才 张Xs教授,是泥电会士帽子第一人了,计算机、通信、电子、指挥 ,四大学会会士集齐了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5-19 20:27
张Xs教授,是泥电会士帽子第一人了,计算机、通信、电子、指挥 ,四大学会会士集齐了 ...
会士第一人,院士冲 深蓝 发表于 2025-5-20 09:25
会士第一人,院士冲
再争取一两个关键荣誉就可以冲了 好奇 ,同为信息类行业院校,为什么会士比其他两校少这么多,计算机学会更是小的可怜。当年的信息领域四大院士至今没有一个弟子在本校当选院士的,令人唏嘘;刘盛纲更甚,好像连一个拿得出手弟子都没有。刘老培养人才上就这么差劲?
以下排除去世和超高龄会士(别说泥点不喜欢混圈子,下面当选的哪个不是泥点有实力响当当的老师)
电子学会:
电子科大:段兆云、王秉中、王厚军、杨建宇、杨晓波 、胡俊、张小松 7个
西电:杜兰 、高新波、郭立新、黄进、焦李成、李建东、李赞、廖桂生、刘宏伟、刘英、马建峰、盛敏、石光明、邢孟道、杨银堂 、周峰 16 个
北邮 :邓中亮、管善群、纪越峰、廖建新、刘元安、彭木根、任晓敏、张建华、张平、吴永乐 10 个
东南 :窦文斌、洪伟、金石、王志功、张在琛 5 个
通信学会:
电子科大:张小松、朱策、梁应敞、汪文勇 4 个
西电:杨银堂、刘英、盛敏、张海林、段宝岩、李赞、常义林、李长乐 8 个
北邮:邓中亮、徐坤、冯志勇、张杰、王卫东、彭木根、张建华、吴永乐、廖建新、亓峰、张平、王文博、温向明、李秀萍 14 个
东南:王志功、李春国、王承祥、崔铁军、金石 5 个 加油小伙伴0 发表于 2025-5-20 10:58
好奇 ,同为信息类行业院校,为什么会士比其他两校少这么多,计算机学会更是小的可怜。当年的信息领域四大 ...
这与各学校的文化特色有关,有的注重抱团入圈子,有的弱显清高,认为把工作做好就行。不过在中国无论是拿项目、评奖、拿帽子都是江湖,都是人情世故,不入圈子不是好事 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5-5-20 14:50 编辑
加油小伙伴0 发表于 2025-5-20 10:58
好奇 ,同为信息类行业院校,为什么会士比其他两校少这么多,计算机学会更是小的可怜。当年的信息领域四大 ...
电子材料四大金刚+张波+宫玉彬+李斌+张万里+程校+罗校等 这10位国奖大佬不是CIE会士,应该还是师承圈层吧。 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5-5-20 15:45 编辑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5-20 14:47
电子材料四大金刚+张波+宫玉彬+李斌+张万里+程校+罗校等 这10位国奖大佬不是CIE会士,应该还是师承圈层吧 ...
2000-2023国家科技奖励
1-复杂非均匀介质中场与波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聂在平、潘锦、杨峰、陈晓光、胡俊、张业荣、赵延文
2-大面积单/双面YBC0高温超导薄膜的研制
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李言荣、刘兴钊、陶伯万
纳米磁电信息功能材料
3-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怀武,兰中文,刘颖力,余忠,钟志勇,苏桦,石玉,唐晓莉,贾利军,杨青慧
聚合物电极材料及其在电容器中的应用
4-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蒋亚东,徐建华,唐先忠,杨亚杰,王涛,谢光忠,彭冬梅,方鸣,赵静波
5-电子聚合物薄膜XXX传感器技术
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蒋亚东,吴志明,范茂军(中电49所),李丹,谢光忠,唐祯安(大连理工大学)
6-XXX铁电材料及其应用
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李言荣、张万里、张树人、周晓华、陶佰万、钟朝位
7-低功耗铁氧体磁芯及新型节能磁性元器件
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张怀武、刘颖力、张瑞标、赵淳、苏桦、杨青慧
8-XXX吸波材料及其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
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邓龙江、桑建华,谢建良,洪建胜,梁迪飞,周海,王力强,何枫,罗海林,陈良
9-XXX抗干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应用研究
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李少谦、董彬虹、何旭、程郁凡、唐友喜
10-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体内场关键技术与应用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波,李泽宏,乔明,肖志强,方健,王卓,罗小蓉,杜秋平,卢世勇,李肇基
11-面向数字化医疗的医学图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雷霆,蒲立新,蔡洪斌,江捍平,余元龙,邱航,曹跃,卢光辉,刘煜岗,罗乐宣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2-XXX平台
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小松、夏琦、陈瑞东、杨敏
13-XXX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技术
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蒋亚东、吴志明、王涛、吕坚、袁凯、王军
14-宽带复杂信号实时捕获与合成技术
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田书林、王厚军、叶芃、刘科、曾浩、王志刚
15-XXX行波管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斌、杨中海,李建清,刘濮鲲,魏义学,苏小保,黄桃,胡权,胡玉禄,徐立
16-高密度互连混合集成印制电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怀武,何为,胡永栓,王守绪,苏新虹唐晓莉,周国云,陶志华钟智勇,朱兴华
17-XXX雷达成像探测技术
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杨晓波、孔令讲、杨建宇、殷光强、皮亦鸣、张征宇
18-非制冷红外辐射热探测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蒋亚东,吴志明,王涛,李明锁,蒋城,顾德恩,刘子骥,郑兴赵凯生,沈建宏
19-XXX航电网络关键技术
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邱昆、胡钢、许渤、石林、凌云、张崇富
20-飞行器XXX材料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邓龙江、桑建华、谢建良、陆海鹏、周佩珩、何枫
21-XXX真空电子器件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宫玉彬、魏彦玉、冯进军(中电12所)、包正强(77厂)、牛新建、岳玲娜
22-视网膜疾病基因致病机制研究及防治应用推广
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杨正林、张明、赵培泉、石毅、鲁芳、彭智培、杨季云、蔡力、苏智广、龚波
23-XXX分布式多模态复杂计算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罗光春、殷光强、田玲、陈爱国、吴敏萍、李建
24-XXXSR成像技术
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杨建宇,杨晓波,黄钰林,武俊杰杨海光李中余
25-敏感薄膜集成技术与应用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张万里,吴传贵,彭斌,李言荣,石小江(624),蒋洪川
26-基于电磁辐射场成像的XXX检测方法与装置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程玉华、叶芃、王厚军、田书林、刘震、黄建国
27-高磁导率磁性基板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邓龙江、梁迪飞、陈良、李维佳、谢海岩、张宏亮、阙智勇、李涛、刘华涛、李立忠
28-网络环境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小松、牛伟纳、陈瑞东、李洪伟、鲁力
29-XXX材料测试技术
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恩、周杨、张其劭
30-XXX太赫兹成像关键技术
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杨晓波、闵锐、张波、李晋、孔令讲、皮亦鸣
31-面向电磁辐射散射一体化问题的高效建模方法、联合调控与设计技术
202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胡俊、陈益凯等。
32-功率MOS与高压集成芯片关键技术及应用
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波、乔明等。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裴德乐
深入实施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计划”,实现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全面实施博士“申请-考核”制招生,不断优化硕士招生考核机制,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严格监管的考试招生体系,精准选拔潜力突出的创新人才。加快服务国家关键急需领域高层次人才需求,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增长,本科直博和硕博连读比例持续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硕士专业学位比例达到64.3%。生源质量不断提升,推免生接收比例由29.0%提升至40.8%。 推免比例40.8% 接收比例吧 不是保研率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