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ga 发表于 2025-2-27 12:26:02

校史上的今天丨全国唯一的直升机专业来到南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70年,西工大直升机专业整体援建南航,仅直升机专业教师就调入了79人。南航靠这颗大树玩了10年,然后1980年去评选首批博导,8个博导里面2个是西工大直接过去的,你就觉得是你自己当时行是吧?    还莫名其妙的来句南航有自己的直升机博导,真是无语。如果南航在西工大直升机搬过来之前,自己有点直升机的造诣,那南航校史馆写中国直升机历史的时候就不用从西工大开头了。   南航校方还是很真诚的。自己仔细读读,要是还觉得自己冤枉,再来发帖好了。





校史上的今天丨全国唯一的直升机专业来到南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年11月11日 20:03 江苏 听全文


展翼云霄、鹰击长空

都是保卫祖国的决心

今天,是第72个空军建军节

让我们向人民空军,致敬!

中国空军

72岁生日快乐!



Image


蓝天一直是南航人的向往

“航空报国”一直是南航人的使命担当

1970年11月11日

直升机专业来到南航

也开启了南航与直升机更多的故事

跟着晓南一起走近这段历史吧~





Image
Image
校史上的今天

1970年11月11日

根据使用、生产、科研、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使航空院校的专业设置尽可能与生产、科研基地的布局相适应,1970年11月11日,第三机械工业部决定:直升机专业由西北工业大学整体调整并入南京航空学院。



从零开始的起步创建直升机专业



故事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直升机专业的成立说起。

1954年,中央做出沿海工厂、学校内迁的战略决策。1956年,国务院决定将位于南京的华东航空学院迁往西安,在西安西南郊区建起一所崭新的大学——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秋,西安航空学院与西北工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



Image
图为西北工业大学直升机教研室成立合影



几乎是在新组建西工大的同时,在西工大成立了直升机设计教研室,创立当时我国高校唯一的直升机设计专业,为了建立相应的专业师资队伍,学校调集系内外老师许侠农、王克、常瑨、杨顾行等组建了505教研室,由许侠农教授任教研室主任。在学校57届毕业生中选留陈秋铭、朱于、郭泽弘,以及应届北航毕业生孙之钊四人为直升机教研室专业教师队伍的成员。



Image
505直升机教研室全体老师到西北工学院看望新生



在直升机专业建立之初,专业书籍少、教学实验条件简陋,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为了建立相应的专业师资队伍,西工大选派王适存留学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攻读学位期间,王适存老师创立了直升机广义涡流理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961年,王适存学成归国,着手编写了直升机专业的第一部教科书——《直升机空气动力学》。

Image
王适存在苏联留学

Image
王适存的俄文著作



“让竹蜻蜓飞遍全球”,这是南航王适存教授的愿望。在南航原创校园精品话剧《中国直升机泰斗王适存》、中国科协“共和国的脊梁”

kuga 发表于 2025-2-27 12:28:06

本帖最后由 kuga 于 2025-2-27 12:33 编辑

据郭泽弘回忆,为了加强学生对直升机专业的了解,找一架真实的直升机作为教材,就成为教研室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1958年春,打听到北京郊区有一架R-6直升机,很快,这架直升机就被运至西工大,由此打开了中国直升机研制的大门。

顺应时代的变化直升机迁入南航
1960年,高正从西工大飞机设计专业毕业,到直升机教研室担任助教。第二年11月,西工大成立研究生班,受505教研室推荐,高正作为进修教师考上了研究生。三年后毕业,他又回到教研室工作。图为1970年随同直升机专业集体调入我校教师名单高正老师说,在直升机专业从西工大搬迁至南航时,除了教研室里一个快要退休的老师傅,其他人全都来到了南航。“当时我的印象是南航很开放,希望来的人越多越好。直升机教研室本身只有20来个人,但在西工大一起干延安二号,负责工艺、桨叶制作的骨干老师,又有四五个人一起来了。前前后后加起来有50多人。”全部的实验设备,包括正在研制的延安二号的原材料,由他们亲自整理,搬到了南航。全部的实验设备,包括正在研制的延安二号的原材料,由他们亲自整理,搬到了南航。1972年,在西工大进行了5年却多次中断的延安二号的研制工作在南航重新启动,大家全力投入到其中。高正老师回忆道,当时物质上的困难,是许多半成品零件的丢失、生锈,需要重新制作;加上人员的缺失,需要在南航补充飞机工艺、制造、仪表电器、无线电等专业的人才。即便如此,这支在南航组建起的团队从72年以后就一直干下去,并且顺利完成了研制任务。
历经沧桑的发展直升机扎根南航1971年初,梅卫胜从部队来到南航这一新专业学习,成了直升机专业在南航的第一届学生。“全校一共300名学生,我们专业就招了40人。”她说道。当时,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工厂或者部队来的。同年3月份,这届学生正式开始上课。据梅卫胜老师回忆,当时学校给直升机专业配的老师都是最好的老师。张阿舟、王适存、赵淳生、高正……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他们的专业老师。1973年8月,南航第一届直升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当时专业需要老师,这届40名学生中有6人留在南航继续工作,梅卫胜就是其中之一。从70年代起,一些直升机专业的老师就认为,全国唯一的直升机专业应当有自己的实验室,但当时学院和航空航天部均无建立南航直升机实验室的计划,后来在副院长范绪箕以及四院的支持下,开始建设直升机实验室,建成了第一座试验厂房。经过实验室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1995年,南航在已有直升机实验室基础上,又建成了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若干大型试验系统及测力、测速、测振设备,并配备仿真工作站、飞控试验台等多部试验台。实验室自建成以来,承担了大量直升机技术方面的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实验室建成后,完成了许多重要的研究项目。当时,直升机陷入涡环引发的事故在世界上发生了多起,相应的计算方法一直没有提出。正是通过新设备进行实验、建立模型,高正带领学生找到了确定涡环边界准确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国际上著名的“高/辛涡环边界”理论。经过多年发展,实验室已形成一支稳定、梯队配置合理、学历层次高、研究能力强的科技队伍,成为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培养和吸引高水平研究人才,进行学术交流、合作与科学试验的重要基地。1981年,我校直升机设计专业成为我国首批硕士、博士学科,打下了南航直升机在国内的坚实地位;1988年,我校作为全国3个航空教育重点院校之一,由直升机设计、无人机设计、飞机设计组成的飞行器设计学科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自此担负起为我国培养直升机创新人才的重任,南航成为开展直升机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基地。



kaiqwe 发表于 2025-2-27 12:48:53

本帖最后由 kaiqwe 于 2025-2-27 12:53 编辑

kuga 发表于 2025-2-27 12:28
据郭泽弘回忆,为了加强学生对直升机专业的了解,找一架真实的直升机作为教材,就成为教研室建设中的一项重 ...
只体现了南航航空实力的提高,或许南航有现在的定位是因为直升机系的支援(用或许二字是因为南航实际上拿的是民航总局的名额),但并没有体现“南航本来就是西工大直升机专业援助之后,靠这个强点慢慢发展起来的”,南航其他专业培养知名校友(二代)较多的老师(一代),很多都是1970之前到南航的,然后部分二代培养南航三代老师

kuga 发表于 2025-2-27 13:14:42

kaiqwe 发表于 2025-2-27 12:48
只体现了南航航空实力的提高,或许南航有现在的定位是因为直升机系的支援(用或许二字是因为南航实际上拿的 ...

我纠正的是有人否认西工大直升机援建对南航航空整体水平提升无可争议的贡献,没有这个根,南航就没有发力的基础,有这个种子,南航航空才有机会长为大树,才有机会跟北航,西工大一起被认为航空三大校。
我从来没说过南航整个学校就是靠直升机带动的。

西工大当时也有火炮类专业,但是被拿去并入南理工了,但我从来不觉得西工大火炮类专业对南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火炮类专业,西工大当时肯定不如哈军工,哈军工火炮类专业才是南理举足轻重的。

这就是实事求是的事实,不能否认南航本身的努力,但基本的逻辑要明确,没有西工大直升机,南航就没有一个可以发力的点,北航,西工大对航空是全方位,无死角的覆盖,而且全国最强的航空类人才都被调到北航,西工大去了,南航就没有发力的空间。直升机就是南航发力的一个契机,直升机搬给南航之后,南航也是抽掉校内外最强力量,才做到后面的成绩。那十年之后南航首批8博导里面,只有2个西工大过来的老师来证明南航自己的航空当年也行,这个逻辑本身就是有很大问题的。如果博导评选是西工大直升机刚调入的时候评选的,那勉强逻辑上还说的过去。


就跟西工大航海学院一样,西北工学院第三机械系被受命创建鱼类专业,然后合并成西北工业大学,然后西工大航海学院后面入选了三位院士,正常的逻辑肯定不能是因为西北工学院第三机械系并入的时候没院士,院士都是叫做西工大的时期拿到的,就推论出西北工学院第三机械系对西工大航海学院贡献没那么大。事实上是如果没有西北工学院第三机械系,就不会有西工大航海学院。这就是给你一颗种子做根,你才有机会长成大树的道理。

cryogenics 发表于 2025-2-27 13:51:11

浙大航空系著名校友王适存

cryogenics 发表于 2025-2-27 13:52:54


王适存,1926年生,湖南邵阳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航空工程系, 1961年获莫斯科航空学院副博士学位,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曾任南航飞行器系主任、直升机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航空学会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直升机专业委员会主任。
王适存从事直升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五十余年,是我国直升机技术的先驱、直升机专业的奠基者之一,国际直升机界著名专家。60年代初发表的“ 直升机旋翼广义涡流理论”,被编入俄国经典文献《直升机》卷一中,且为美国AD报告所译载,命名为“王适存涡流理论”,迄今仍在国内外直升机界被引用。60年代,在国内倡导自行设计轻型直升机“延安二号小型直升机”,并参与具体研究工作。该机是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试飞成功的直升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5年出版的《直升机空气动力学》,为我国第一部直升机方面的专著,获航空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他先后主编或主审了《直升机气动力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直升机条目、《军用直升机飞行品质规范》和《民用直升机适航条例》,并多次主持直8、直9、直11等型号直升机的评审或鉴定会。

kaiqwe 发表于 2025-2-27 21:51:12

kuga 发表于 2025-2-27 13:14
我纠正的是有人否认西工大直升机援建对南航航空整体水平提升无可争议的贡献,没有这个根,南航就没有发力 ...

前三段赞成,但是8博导这点,我说的和你说的本质上是一样的,不知道是你把我和其他人搞混了,或是你错认为我说的是航空
最后一段时间线有些不明,最后一段的意思是说航海调入“西工大”之前,已经任教于“西工大”的老师里有当上院士的吗,没太看懂

菲吉珀里 发表于 2025-2-27 22:54:07

许侠农,浙大电机34届,40年代任教浙大机械系。52年随南大航空系参与组建华航,1957年,我国第一个直升飞机专业在西北工业大学创立,其主持专业建设并任教研室主任,应该是延安一号总设计师和延安二号总设计师之一。
王适存,浙大航空系毕业后执教浙大,中国直升机技术界的先驱、直升机专业的奠基者之一,南航首批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航空学会直升机专业委员会主任。其52年随浙大航空系至新组建的华航,后先后执教西工大、南航。1961年在国外发表的“直升机旋翼广义涡流理论” 被称为“王适存涡流理论“,回国后其倡导并亲自参加了中国第一架直升机“延安二号”的研制。“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剧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创话剧《旋翼人生——中国直升机泰斗王适存》曾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wsdcxnh 发表于 2025-2-28 03:29:51

中国的直升机水平离国际先进俩字差的有点远了

beamL 发表于 2025-2-28 11:55:09

wsdcxnh 发表于 2025-2-28 03:29
中国的直升机水平离国际先进俩字差的有点远了

一穷二白起步至今,短短几十年,而且主机所长期在景德镇这样的非发达地区。再说了世界上能造出直升机的国家屈指可数,可以造完整系列的更少。

Maybealone 发表于 2025-3-1 08:06:20

beamL 发表于 2025-2-28 11:55
一穷二白起步至今,短短几十年,而且主机所长期在景德镇这样的非发达地区。再说了世界上能造出直升机的国 ...

那当时怎么没搬到南昌航空航天大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校史上的今天丨全国唯一的直升机专业来到南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