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北科近期大事记

3月27日,学校举行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未来芯片关键材料与技术集成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学校党委书记武贵龙,中国科学院院士、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未来芯片关键材料与技术集成创新中心主任张跃出席。学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盛佳伟主持仪式。
武贵龙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校成立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未来技术学院、未来芯片关键材料与技术集成创新中心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他强调,三家单位领导班子要在张跃院士的带领下,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勇挑重担,树立大局意识与发展战略眼光,在学科交叉融合、新兴领域布局上形成战略合力,进一步培养前沿交叉领军人才,形成原创引领性成果,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更大贡献。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学校举行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未来芯片关键材料与技术集成创新中心揭牌成立仪式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3月25日,北京科技大学举行高精尖学院揭牌成立仪式。学校党委书记武贵龙,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精尖学院院长兼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建新出席。学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盛佳伟主持仪式。
高精尖学院执行院长兼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付华栋作表态发言。他表示,将与全院师生锚定“高精尖”建设目标,强化交叉创新;深耕“三全育人”,培育拔尖创新人才;聚焦“国之所需”,突破关键技术,助力学院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材料智能技术的创新高地。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李芊感谢学校对高精尖学院成立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她表示,全院上下将团结奋进、协同配合,以加倍努力、全力以赴的姿态,为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谢建新表示,高精尖学院的成立旨在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创新高地和跨学科人才培养平台,成为学校材料学科第四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抓手。他表示,学院要抢抓机遇,在学校的指导下,明确发展使命、强化目标任务,早日成为国内外材料智能领域的领头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武贵龙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成立高精尖学院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学院要立足多学科交叉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形成合力。他强调,学院领导班子要讲政治、重创新、促团结、守廉洁,抢抓历史机遇,在谢院士的带领下,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高标准推进战略谋划,深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关于二级机构成立、调整的通知 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 1.成立冶金学部,为学校跨二级单位的协调机构。 2.成立高精尖学院,为学校二级机构,与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合署办公。原挂靠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的材料基因工程前沿科学中心(筹)、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改为挂靠高精尖学院。 3.成立未来技术学院、未来芯片关键材料与技术集成创新中心,均为学校二级机构,均与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合署办公。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不再挂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五、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使命,持续提升体系化创新能力 21.加快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的谋划布局,做好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能源多模式工业储能技术研发中心中期评估等工作,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组织牵头申建材料智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组织牵头申建材料智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有戏。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2025年,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即将与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三方共建钢铁行业重大平台,从国家重大战略出发,打造钢铁航母;形成了原创技术平台,中式基地及绿色低碳冶金生产三位一体的国家领军创新基地。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北科已经入选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教育部:推进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进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要把改革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加快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探索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制度机制,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要持续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坚持“应用为王”,助力教育教学深层次变革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2025年3月13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调研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项目建设现场,学校校长杨仁树、雄安校区建设项目指挥部总指挥金仁东及其他首批疏解高校相关负责同志到项目现场汇报雄安校区建设情况。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2025年1月,北京科技大学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申报的国家自然基金委关键金属冶金的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大项目(课题)、培育项目获批立项。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高铬型钒钛磁铁矿相似元素钒/铬与钛/硅选择性电解深度分离新方法》面向高铬型钒铁磁铁矿开发利用的国家重大需求,聚焦钒、铬和钛这三种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关键金属的清洁短流程提取,提出了钒/铬含氧酸盐熔盐梯级电解分离钒铬和液态金属阴极选择性电解提钛新方法,分别实现钒铬渣和含钛高炉渣中相似元素钒/铬与钛/硅的深度分离。本项目的获批与实施将有力推进我国关键金属钒、铬和钛冶金产业升级,为高铬型钒铁磁铁矿绿色高质量综合利用的国家重大需求提供科学基础与技术支撑。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熊四皓一行来到北京科技大学调研指导工程硕博士培养工作。 熊四皓一行参观了学校“钢筋铁骨”育人行动成果展、重要回信展室,实地考察了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调研座谈会上,熊四皓指出,******多次就卓越工程师培养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部高度重视,在导师队伍、教材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部署。希望北科大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机制,做好入企学生各方面保障,不断完善毕业评价标准,持之以恒做好学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做好从“0”到“1”各项工作。

airseu 发表于 5 天前

钢院威武啊!!

airseu 发表于 5 天前

钢院威武啊!!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北京科技大学牵头的“国家能源多模式工业储能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推进会近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伯明翰大学丁玉龙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重庆大学廖强教授,清华大学曹炳阳教授,东南大学张小松教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淮秀兰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张正国教授;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束国刚,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肖鹏,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江蓉、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副院长谭芳;中心参与建设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校长郝如江教授,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于波,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冷链部党支部书记兼副总经理童山虎,金开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监张宇光;我校校长杨仁树,原校长张欣欣,副校长张卫冬,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长林,院长邢奕以及中心各单位核心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张卫冬主持。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2025年3月7日,我校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陈克新研究员与合作者在材料领域国际顶刊《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在氧化物材料缺陷结构调控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北京科技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至此,北科材料领域的相关团队连续三个月在《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2025年2月1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服役安全智能诊断研究”2024年度进展研讨暨中期评估预备会在武汉顺利召开。该项目由北京科技大学牵头,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相关领域科研单位共同承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四处处长纪军、项目主任张鹏、流动项目主任杨杰出席会议。会议同时邀请到丁烈云院士、谢先启院士、杜修力院士、高宗余院士、刘加平院士、顾祥林教授、朱宏平教授、吴波教授、马国伟教授、姜卫平教授、周建庭教授、徐龙河教授、薛强研究员等13位专家对项目的总体研究进展及中期考核准备情况进行了指导。项目与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成员代表近6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张鹏主任主持,纪军处长、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院士、项目负责人岳清瑞院士先后致辞。纪军处长强调了中期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丁烈云院士强调了该项目对于学术引领和行业支撑作用,岳清瑞院士回顾了项目申报到执行的过程,并代表项目依托单位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各位专家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项目汇报阶段由刘加平院士主持,北京科技大学陈洪兵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鲍跃全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赵晓青老师、重庆大学狄谨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周诚教授分别汇报了项目整体情况和各课题的研究进展与成果。 最后,项目负责人岳清瑞院士、课题一负责人李惠院士代表项目团队,向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项目组将充分落实专家意见,面向重大工程服役安全智能诊断重大需求,继续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体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和科学价值。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2025年3月19日,由北京科技大学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数据驱动的新型人工关节材料和部件研发”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 项目由北京科技大学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共同承担。针对我国临床对安全长寿命人工关节材料和部件的主要迫切需求,以及我国缺乏失效关节登记系统的不利局面,拟建立包括材料、部件、临床的全链条多源异构数据库,采用先进数据分析模型对数据库进行分析挖掘,揭示人工关节材料的磨损/腐蚀失效机制,利用人工智能研制新型长寿命人工关节材料和部件。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1月3日,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到学校调研。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军锋,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卫华,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张耀天,学校党委书记武贵龙,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仁树参加。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3月18日,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来校调研交流。山西省科技厅厅长陈望远,华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武,太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坚,市委常委、秘书长裴耀军,副市长陈博陪同调研。学校校长杨仁树、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爱祥、党委副书记孙景宏及双方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教师代表参加相关活动。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3月27日,马鞍山市委副书记、市长葛斌一行来校调研交流。学校党委书记武贵龙、副校长彭庆红,以及双方相关单位负责同志、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近日,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蒋曦一行来校调研交流。学校党委书记武贵龙、副校长张卫冬,以及双方相关单位负责同志、教师代表参加交流活动。    武贵龙讲话武贵龙回顾了双方过往合作情况,并指出,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淮北市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发展方向与学校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学科优势高度契合。学校将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淮北市转化落地,助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蒋曦讲话蒋曦介绍了淮北市产业特点和产业布局。他表示,将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人才资源和科研实力,围绕支持产业创新、赋能企业发展、搭建创新平台、深化人才合作等四个方面,在新材料、智慧矿山、循环经济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打造校地协同创新的标杆示范。    座谈会现场会上,与会人员围绕拟对接事项进行了交流。      会前参观会前,蒋曦一行参观了学校重要回信展室、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展厅。

满天星 发表于 5 天前

3月4日上午,北京科技大学与山西省文物局推进文物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座谈会暨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和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山西考古博物馆举行。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景宏、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以及山西省文物局、北京科技大学、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工程职业学院等领导出席活动。签约及揭牌仪式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南普恒主持。范文谦院长、耿小红书记分别代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孙景宏副书记与于振龙副局长共同为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揭牌。

18005668135 发表于 5 天前

哥们儿,你这些信息都哪里来的呵

满天星 发表于 4 天前

3月4日,山东博物馆与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馆校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山东博物馆举行。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和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出席签约仪式、致辞并签署了合作协议。仪式由山东博物馆副馆长王勇军主持。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启了深度合作的新篇章。 刘延常馆长在致辞中指出,山东博物馆是15家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承载着展示山东地区璀璨古代文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和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近年来,山东博物馆秉持“学术立馆”理念,在藏品征集、陈列展览、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潜伟院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发展历史、科研基地建设及专业设置情况。研究院前身可追溯到1974年柯俊院士领导成立的冶金史组,是我国最早建制化开展文物科技研究的高校之一,在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等领域成果丰硕。研究院拥有科学技术史、文物专业博士和硕士授权点,博物馆专业硕士点,科学技术史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屡创佳绩。 签署合作协议后,双方将在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在文物保护方面,共同开展文物保护技术研究和应用,利用北京科技大学的科研优势,为山东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在学术研究方面,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共享研究资源和成果,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研究的深入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双方将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未来可为山东博物馆的专业人员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同时,山东博物馆将为研究院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共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遗产专业人才。本次战略合作的达成,对于双方乃至整个文化遗产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水平,也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合作一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书写新的辉煌。

满天星 发表于 4 天前

1月15日,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园)开园仪式在顺德高新区机械装备产业园举行。这是学院打造创新创业承载地、新兴产业育成加速器、产教跨界融合连接器的具体实践,标志着学院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地方产业升级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科技园开园即迎来首批3个入驻项目,分别是液压成形技术产业化项目、粉末注射成形中试平台和粉末冶金钛合金中试平台。项目核心团队成员包括国家杰青、高层次人才及行业专家等。其中,液压成形技术产业化项目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粉末注射成形和粉末冶金钛合金两个中试平台聚焦新材料、新技术及精密部件的研发和制造,致力于推动顺德本地制造业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升级与产业拓展。

满天星 发表于 4 天前

2025年3月18日,力拓集团科学与合作总裁Marie-Pierre Paquin女士、科技与创新中国区总经理南利辉一行莅临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交流访问。双方就力拓捐赠奖学金相关事宜及低碳冶金创新研究院筹建等议题进行交流。

满天星 发表于 4 天前

2025年3月11日,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计算中心有限公司、渤海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国家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性能多尺度分子动力学模拟平台”项目启动会在苏州实验室召开。 该项目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于材料微观与介观结构及性能演化模拟计算方法和软件的国产化难题。通过融合人工智能、模块化开发、规模化应用架构以及 CPU + GPU 异构并行技术,致力于构建支持全原子与粗粒化耦合建模的高置信度势函数库。同时,项目依托团队主导开发的开源软件 GPUMD(国内参照 LAMMPS 和指南要求,成熟度高且用户基础广泛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全力开发关键性能(主要功能、计算精度和运行效率)不低于 LAMMPS 的模拟软件及材料智算平台,旨在提升我国在材料模拟计算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打破国外软件的技术垄断。

满天星 发表于 4 天前

       2025年3月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西郊宾馆组织了重大项目“亚十纳米二维材料范德华异质结构与半导体器件”结题审查会。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跃教授及项目骨干2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上,结题评审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张跃教授及各课题负责人所做的汇报,并审阅了各项结题材料,对项目组5年来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该重大项目聚焦亚十纳米二维材料范德华异质结构与半导体器件领域的前沿探索,围绕晶圆级材料制备、异质结界面表征分析、高质量器件构筑及高密度晶体管集成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在材料生长机理、多场调控理论、新原理器件构筑及范德华异质集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从基础理论创新到技术体系构建的完整研究链条,在高水平学术发表、方法技术创新、体系与平台建设、国内外学术影响、政策与应用示范等方面获得了系统性的原创成果。

满天星 发表于 4 天前

北京科技大学张跃院士作项目结题报告。

满天星 发表于 4 天前

2025年3月13日,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主平台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苏州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相关同志代表管理部门讲话,并对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主平台建设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坚持高标准建设,确保技术先进性和数据安全;二是加强协同创新,汇聚多方力量;三是注重应用实效,聚焦产业需求;四是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并要求项目严格遵循管理制度,确保有序推进建设任务。
项目负责人北京科技大学谢建新院士从建设背景、建设内容、阶段进展、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实施方案汇报。
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干勇院士主持论证,张统一院士、聂祚仁院士、段文晖院士、王海舟院士、鄂维南院士、毛新平院士、黄小卫院士、李贺军院士、彭寿院士、董绍明院士、朱美芳院士、韩恩厚院士等三十余位专家与会指导。专家们对实施方案给与充分认可,建议注重公益性数据开放共享,保障数据权威性、可靠性和可追溯,加强数据治理、标准化、数据融通等任务攻关,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推动数据流通、应用和价值共创,优化运营服务和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的《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总体建设方案》,主平台是新材料大数据中心 “1+N”架构体系中的重要核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组织苏州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此次会议为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主平台建设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必将平台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新材料大数据平台,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材料科技创新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下图为谢建新院士作报告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北科近期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