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e2323 发表于 2025-7-23 00:02:13

qwe2323 发表于 2025-7-22 23:27
制造学院,就应该拆分成机械与车辆学院,航空航天学院,能源学院

对于这些新增学院,可聘请一批漂泊在外,外省,又心系家乡的,杰出青年学者,“赣人治赣(校)”

qwe2323 发表于 2025-7-23 00:04:33

qwe2323 发表于 2025-7-23 00:02
对于这些新增学院,可聘请一批漂泊在外,外省,又心系家乡的,杰出青年学者,“赣人治赣(校)” ...

再招一批,本硕博都是清北,至少华五级别的博士过来,反正现在也卷,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qwe2323 发表于 2025-7-23 00:06:30

qwe2323 发表于 2025-7-23 00:04
再招一批,本硕博都是清北,至少华五级别的博士过来,反正现在也卷,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

211的名头,叠加省城,还是能有一点吸引力的,最主要是现在就业很卷

qwe2323 发表于 2025-7-23 00:10:16

qwe2323 发表于 2025-7-23 00:02
对于这些新增学院,可聘请一批漂泊在外,外省,又心系家乡的,杰出青年学者,“赣人治赣(校)” ...

江西在外省的杰出人才不少,不管是院士还是杰青,还是长江学者。找几个合适院长人选,难度应该不会特别大

qwe2323 发表于 2025-7-23 00:13:09

qwe2323 发表于 2025-7-23 00:04
再招一批,本硕博都是清北,至少华五级别的博士过来,反正现在也卷,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

数量不用一次找太多,慢慢进人,一年招几个,甚至没有合适的,可以不招,反正编制这个东西,越往后是越稀缺的。而博士年年都有

何似在人间 发表于 2025-7-23 00:21:25

不摊大饼,这么多官老爷怎么安抚啊

wwfsz69 发表于 2025-7-23 09:26:41

著名的环江西现象,不管是经济,教育,科学,文化,都是这样的

qwe2323 发表于 2025-7-23 11:16:11

基于现状,必须赣人治赣

qwe2323 发表于 2025-7-23 11:17:32

赣人治赣,甚至是校友治校

qwe2323 发表于 2025-7-23 11:19:27

赣人治赣:更了解本地实际:江西籍管理者通常对本地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民俗文化、社会矛盾等有更深的认知,能更精准地把握地方需求,避免脱离实际的决策。 更强的乡土联结: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可能促使管理者更注重本地长远发展,在资源调配、政策倾斜等方面更易优先考虑地方利益,推动贴合本地特色的建设(如历史上熊式辉主政时推进江西工业化、创办高校等)。 更顺畅的基层沟通:熟悉本地语言、人际关系网络和社会规则,有助于降低治理中的沟通成本,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

qwe2323 发表于 2025-7-23 12:59:13

比如,现任校长陈晔光,籍贯江西,南昌大学校友

iaoun2001 发表于 2025-7-23 14:12:14

南昌大学8000万请熊仁根,真是太亏了,他上了院士这边只是兼职,就算有团队发了点文章,这钱对于南昌大学完全可以用在引进有潜力青年教师上面。

qwe2323 发表于 2025-7-23 14:33:56

根叔也是南昌人,南昌大学校友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以江西为例,给高等教育洼地的省份扯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