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书虫2005 于 2024-10-15 07:05 编辑
看了复旦新成立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我也顺便看了一下清华这方面相关的师资。
清华大学天文系的前身是天体物理中心,成立于2001年,隶属于物理系,并由李惕碚院士担任主任。在李惕碚(2001-2010)和陶嘉琳(2010-2014)的领导下,天体物理中心经历了十多年稳步发展,为国内外天文界培养了优秀的年轻人才,形成了一支以致密天体和高能天体物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队伍。2014-2019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天体物理中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心新增了星系宇宙学和系外行星两大前沿方向,形成了一个学科布局更为合理、中青年结合的学术梯队。在此基础上,清华大学决定成立天文系,于2019年4月21日举行了成立大会。
| 姓名 | 职称 | 本科学校 | 博士学校 | 研究方向 | 1 | 李惕碚 | 教授、院士 | 清华 | N/A | 宇宙学、高能天体物理 | 2 | 毛淑德 | 教授、系主任 | 中科大 | 普林斯顿 | 系外行星、引力透镜和星系动力学 | 3 | 茅奕 | 教授、副系主任 | 北大 | 麻省理工 | 宇宙再电离、理论天体物理 | 4 | 李菂 | 教授 | 北大 | 康奈尔大学 | 观测天文学,射电天文技术,星际介质及恒星形成,致密天体,快速射电暴 | 5 | 白雪宁 | 教授 | 清华 | 普林斯顿 | 行星形成、等离子体和计算天体物理 | 6 | 崔伟 | 教授 | 中科大 | 威斯康星大学 | 高能天体物理、粒子天体物理 | 7 | 李成 | 教授 | 中科大 | 中科大、马普所博后 | 星系形成、大尺度结构 | 8 | 蔡峥 | 副教授、副系主任 | 中科大 | 亚利桑那大学 | 观测宇宙学、高红移星系 | 9 | 黄崧 | 副教授 | 南大 | 南大,UCSC博后 | 星系形成、观测宇宙学 | 10 | 毛俊捷 | 副教授 | 浙工大 | 莱顿大学 | 高能天体物理 | 11 | Ormel, Chris | 副教授 | 格罗宁根大学 | 格罗宁根大学 | 行星形成、原行星盘、系外行星 | 12 | 王雪凇 | 副教授 | 清华 | 宾州大学 | 寻找和测定系外行星 | 13 | 许丹丹 | 副教授 | 北大 | 曼彻斯特大学 | 引力透镜、星系形成 | 14 | 杨桓 | 副教授 | 加州理工 | 加州理工 | 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天体物理,引力波天文学 | 15 | 祝伟 | 副教授 | 北大 | 俄亥俄州立大学 | 系外行星、微引力透镜 | 16 | 李辉 | 助理教授 | 南大 | 密歇根大学 | 恒星形成,星系形成,计算天体物理 | 17 | 李昕宇 | 助理教授 | 港大 | 哥伦比亚大学 | 高能天体物理,宇宙学,等离子体天体物理 | 18 | 赵成 | 助理教授 | 清华 | 清华、洛桑联邦理工博后 | 观测宇宙学,大尺度结构 |
此外,物理系还有四位老师做天体物理的:
1 | 楼宇庆 | 教授 | 北交大 | 哈佛大学 | 流体和磁流体理论天体物理 | 2 | 王晓锋 | 教授 | 北师大 | 北师大、UC Berkeley博后 | 宇宙瞬变天体的探测、后续光谱和测光观测、爆发物理 | 3 | 鲜于中之 | 副教授 | 清华 | 清华、哈佛博后 | 宇宙学对撞机物理、弯曲时空的量子场论和振幅方法、早期宇宙和天体系统中的新物理、引力波天文学 | 4 | 杨轶 | 助理教授 | 北师大 | 德州A&M大学 | 计算各种宇宙爆炸产生的光子(特别是偏振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