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武汉大学为例,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爱校荣校的杰出校友、行业精英。
此时此刻,那些自吹“国家定位高”,甚至还以某位大领导随口说的几个校名、还对先后顺序而大肆炫耀、一脸的谄媚样的人,是啥心情?人才培养能力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这个国际形势下,在面对各行各业“卡脖子”问题不断凸显的情况下,在市场上各种风投还在观望、不知切入哪个赛道的形势下,这就意味着有海量的资金在闲置、空转,是钱在等技术。这是个没有神、也不需要造神的时代,有没有干货,拉出来试试就知道,市场会对你的有效研究给予巨大的报酬与回报。空口白话画大饼PPT也只就能维持个三五年。
传统的简单的以人才帽子为评价指标,导致出现大量的、重复的、短平快的专职刷论文的冗余人员,生化环材学科已经泛化,并在快速侵蚀其他学科发展的根基。1个搞纳米石墨烯的杰青长江和10个搞纳米石墨烯的杰青长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而后者显然占用的资源更多。当资源总量趋于稳定甚至有所降低的情况下,资源投入的效率与收益将会是接下来首要考虑的因素。那些发不了顶刊的、产学研做的差的、又占用大量编制和科研资源的生化环材研究人员,是不是优先优化的对象呢?人啊,不怕没缺点,就怕没亮点,一个学校一个学科也都是如此。盲目追求规模上的大而全,从而导致大量的冗余研究人员,将成为很多高校和学科发展的累赘,这个问题将在接下来的十到十五年的时间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传统的大学、学科评价体系正在逐步解构,构建全新的育人体系、大学文化、行政管理机制,以及根据市场建立实时动态的产学研闭环反馈机制,将是决定一个大学办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两大关键机制。
总之一句话,这是一个大争之世,是一个没有神、也不需要造神的时代,也许传统的学阀会被新的学阀所取代而占据了一些资源。但市场是广阔的,是钱在等着你们,但前提是真正的潜下心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人生不过几十年,那些刷论文的绝大多数也是60多岁到点就退休,毕竟年龄越大接受新事物越慢,肯定是不如新人刷的快的,再过几年又有人谁能记住你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