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1|回复: 0

转:就业率为0%,“天坑”专业易主

[复制链接]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6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4-12-6 19: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dy8888 于 2024-12-6 19:22 编辑

近日,陕西、广西、贵州发布了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中提到许多就业率极低的专业,半数及以上的学生无法落实的专业屡见不鲜。

以陕西为例,知识产权、图书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中医学、世界史、管理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应用心理学等28个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70%。其中,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等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为0%。

广西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极低的6个本科专业中,最低的是广播电视学,其次是医学影像技术、建筑学、工程审计、中医学、新闻学。此外,根据贵州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毕业去向落实率最低的本科专业为法学,和它排在末尾的还有交通运输工程、公共管理类、信息与通信工程。
在就业市场饱和的大环境下,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或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悲惨遭遇。
从“生化环材”,到“法新管建医”
一般来说,“天坑专业”是指那些就业前景不佳、工作环境较差或市场需求不足的专业。这些专业通常被认为在未来就业市场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曾经,“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一度因为学习难度较大、就业要求较高,且就业前景也不被看好,被学生自嘲为“四大天坑专业”。但实际上,目前这四类专业的就业率普遍都在80%~90%之间,比绝大多数人文社科和小众冷门专业的就业率都要高。
除了谣传的“四大天坑”,真正的专业“坑”,似乎一个比一个大。
前文的数据表明,中医学频频出现在各省就业率低的专业名单中,就业率亮起“红灯”,最低至65.98%。有网友说:“十年中医路,中医这个坑真是大,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也没有入门。”究其原因,或许是中医药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国内大大小小医院的中医新增岗位有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对中医人才的需求不足,就业机会少之又少,故被认为是医学类专业中的一个坑。
为缓解中医专业人才的就业压力,国家大力扩大中医岗位规模。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总数突破100万人,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2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在专业招生“大户”里,贵州全省毕业人数超过4000人的法学、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均不太理想,法学仅75.93%,公共管理仅77.5%,两个专业分别有1000名左右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法学的“坑”,源于高校不断扩招,法学专业的人才市场已经饱和。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法学学科门类本科毕业生总数已达16.64万人,但法学专业学生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简称“法考”)通过率一般为40%-60%,意味着约有一半的法学生拿不到就业的“敲门砖”。11月发布的《湖南省高等院校学科专业优化实施方案》便“点名”法学,明确指出限制和减少法学专业招生规模
作为培养公务员“预备军”的专业,公共管理听起来很高大上,曾经是考生的热门选择,但近年来就业率却频频“亮红”,主要是因为就业面太窄、专业认可度不高。很多学生吐槽:“这个专业,什么都学,却什么都来不及学,学着学着成了‘煎饼侠’,实现了毕业就转业。”如今,公共管理专业因就业率低,成为了本科专业撤销榜常客。据统计,自2013年起至2022年,已有114所高校撤销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撤销数量是所有被撤销专业中最多的
广受网友吐槽的“过气网红”——新闻学和建筑学,不仅在公开文章中屡次被视为“天坑”专业,也得到官方数据的进一步佐证。在广西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这两个专业均有超过30%的本科生难以找到毕业出路,建筑学的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仅67.63%,新闻学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仅69.6%。
张雪峰之前的一句“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背后原因,除了传统媒体已是夕阳产业,还有更长远的问题。虽然新媒体发展迅速,存在庞大的人才缺口,但对人才技能要求更加多元化,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在向新媒体转型就业方面存在较大的阻碍。即便找到工作,薪资待遇低也是常态。一位广播电视专业的毕业生称,目前在杭州工作,月薪只有6500元。
和新闻学类似,建筑学专业正在经历一段漫长的寒冬。新周刊的一篇《比土木更惨的专业,985本硕月薪3000》的文章登上微博热搜,再度唤起人们对建筑行业衰退的关注。据报道,北京某央企设计院的一位建筑设计师,曾经在入职第一年年收入便超过20万,但到了2024年,每月只能领到3000元,几乎快达到了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和过去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在裁员和降薪成为常事,甚至已经有单位通知:只交社保,不发工资。
当一个专业已经无法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便会面临停招甚至撤销的结局。
“红牌”专业,撤销
今年,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高校专业“大洗牌”,如暴风骤雨般席卷而来。四川大学宣布撤销31个专业,四川农业大学停招19个专业,西北大学撤销7个专业……甚至有时候,“人还在学校,专业已经没了”。
一所大学,开设哪些专业,是需要经得起社会检验的。早在2014年10月,教育部曾公布2012-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旅游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市场营销、动画、知识产权、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电子商务、贸易经济、公共事业管理共15个专业位列其中。
在统计了2013-2022年教育部公布的撤销本科专业数量后发现,10年来,这15个专业或多或少都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北京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57所高校撤销了市场营销专业,合肥工业大学等24所大学撤销了生物科学专业。除此之外,广告学、生物技术、网络工程、应用统计学、环境科学也是撤销数量较多的专业
事实上,我国高校的专业调整是一种常态。这一两年,国家积极推进“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专业优化作出全面布署。
去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指出,就业率过低的专业要责令暂停招生、限期整改。今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进一步强调,高校本科专业优化调整要突出就业导向,定期梳理报送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专业,为高校调整专业结构提供重要参考。高校需对就业率过低、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谨慎增设、及时调减。前不久,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及时调整或更新升级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
某种意义上,撤销就业率低的专业,亦是高等教育与市场“博弈”之后的一种及时止损行为。
新布局,新出路
既要有“破”,又要有“立”。旧的专业撤销之后,还需打造新的专业。下一步的重点,是实施急需紧缺专业引导发展计划,超常布局未来产业急需的专业,提高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匹配度。
当前,我国正在加速对紧缺专业人才的培育。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共增设24种本科新专业,这些专业均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特设专业”,包括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智能海洋装备、生态修复学等,将在54所高校进行布点。
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称,近一年来,各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梳理了急需紧缺专业520种。各地纷纷发力,推动新工科等“四新”建设。2024年11月,《吉林省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提到,要调整本科高校25%以上专业布点,理工农医类专业数量占比达到50%以上。新增急需紧缺专业100个左右,专业与全省现代化创新产业体系匹配度达到60%以上。福建省为加强理工类高校建设,提出要扩大理工类专业的招生规模,聚焦集成电路、微电子、网络安全、医疗卫生等急需领域人才需求,建成5个专业特色学院。
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所言:“高校专业发展的小逻辑必须服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高校专业设置的第一准则是社会需求。”
高校在调整专业时,必须转变追逐热门的老思路,不仅要理性分析社会的现实需求,也要考虑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看,国家正布局一些新专业,但这些专业究竟有多少社会需求,还是要准确地去进行预判。从高校自身来看,要充分考虑有没有开办专业的条件,例如现在火热的人工智能专业,高校要论证是否能够办出高质量、有特色的专业,切忌盲目地一拥而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1-19 02:33 , Processed in 0.03149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