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鸣动的宇宙 于 2024-12-23 11:30 编辑
本文首发于知乎:中国高校的真实经费投入|高校财务收支决算的解读 - 知乎
然而,在这两天看到了网络上的一篇文章,标题为“中国大学决算经费最新排名:协和433亿登顶,清华首次失去第一宝座!”后,又引发了我对中国高校办学经费问题新的思考,发现大家其实还不太了解高校和事业单位的决算报告应该如何解读。比如这篇文章中的所谓北京协和医学院“决算总经费”数据,其实是取自其上级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该“决算总经费”数据其实是包括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本级、北京协和医学院、众多三甲医院和研究院所的19个单位的数据综合,不具备可比性。有两个可以类比的情形,是中国科学院的23年决算总收入为1841.6亿了,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23年决算总收入是55.43亿;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3年决算总收入为58.65亿,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23年决算总收入是8.53亿。
高校每年发布的收支决算报告,确实基本上是公众系统性获知高校办学经费情况的唯一途径。然而,每个学校的收支决算报告其实统计口径并不统一,比如在“部门决算单位构成”部分,有的学校是只纳入高校本级的单一核算主体(比如复旦大学的2023年决算报告);而有的学校会在决算报告中纳入高校的附属单位(包括不限于附属医院、附属中小学、其他附属单位等)。特别是纳入附属医院的高校,由于医院自己的日常营业收入和支出也会统计在决算报告中,因此会显得“办学经费”巨大,而如果简单地提取这一单项数据,不同学校间的数据可比性将大大降低。当然,在实际统计工作中,由于国内高校的决算报告过于简单,缺少明细数据和附注解释,因此简单地统计合计数可能也是无奈之举。
另外,高校发布的最终收支决算总表中,存在“年末结转和结余”科目,且往往越是好学校和经费充足的学校,年末结余金额越大,因此主流统计中的各高校经费总额数据并不能直接反映高校的年度投入,采用“本年支出合计”或许更能反映高校的投入情况。
基于此,我统计了国内C9高校最新发布的2023年度“本年度支出合计”,来反映各高校实际的年度经费投入情况。当然,由于缺少明细数据,因此除了复旦大学为确定的本级单一核算主体数据外,其他学校都是包含了一些附属单位的合计数据,我会在表格后列出各高校的决算单位构成,以供参考。统计结果如下:
【北京大学】学校部门决算反映北京大学本级(包括校内独立核算单位)、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和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的经费收支情况。 【清华大学】学校部门决算反映清华大学本级、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北京市清华 洁华幼儿园的经费收支情况。 【复旦大学】学校部门决算反映复旦大学本级的经费收支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学校部门决算反映上海交通大学本级(含非法人独立核算单位)和上海交通大学独立事业法人研究院的经费收支情况。 【浙江大学】学校部门决算反映浙江大学本级、浙江大学校医院、浙江大学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浙江大学会计核算中心、浙江大学结算管理中心、浙江大学外国专家留学生服务中心、浙江大学长兴农业试验站、浙江大学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人员管理中心、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浙江大学包头工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德清先进技术与产业研究院的经费收支情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校部门决算反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级以及二级核算单位(包括北京教学管理部、校医院、附中、幼儿园、后勤服务等中心)收支情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未说明决算单位构成。 【西安交通大学】我校决算报表合并单位包含西安交通大学校本部和11家非法人独立核算单位、6家学校所属事业法人单位。
接下来,我们可能还想了解基于真实经费投入的中国高校数据,与其他国家的一流高校相比是什么水平。国外高校通常会发布基于学年(统计周期为截至每年6-8月)的Annual Report或Annual Financial Report等可比报告,有的学校会单独列出学校本级(University/College)和合并后(Consolidated)数据,也有的学校会把医学院或附属医院进行单独列示。由于各国统计口径和报告格式的差异,以下统计数据为经过一定剔除处理后的University学校部分Expenditure支出数据,目的是使得数据更具可比性。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