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16日,云南大学承办的“粮食作物多年生特性的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启动。 会议由NSFC生命学部农业与食品处李兴峰处长主持,指导专家组由NSFC生命学部主任种康院士、清华大学谢道昕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院士、湖南农科院柏连阳院士、云南大学张克勤院士、NSFC指定专家中国农大孙传清教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田志喜研究员、全国杂交稻中心唐文帮教授和云南农科院陶大云研究员构成。云南大学、中科院植物所、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所、山西农大和我校5家项目承担单位的50余人参会。 该项目研究周期5年,总经费2000万元,旨在阐明稻、麦和高粱“多年生特性与产量协调”的关键科学问题。周树峰教授从多年生高粱的资源收集、核心种质创制和关键性状遗传解析等做了系统汇报。团队通过胚挽救和分子标记,打破了野高粱和栽培高粱的生殖隔离,将野高粱多年生基因导入栽培高粱,选育出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3-5年、耐旱、耐瘠薄的多年生高粱,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赢意义重大。 % G4 D3 ~- n* Q) r' m$ [5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