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萧十一郎 于 2025-5-11 18:39 编辑
三大荣誉
1.中研院院士,包括唯一一次在大陆评选的首批及后续在台湾评选的
2.大陆的两院院士(无需赘言)
3.民国的两批部聘教授(与民国院士同为教授的两个最高荣誉之一)
为避免对受教育层次起争议,这里统一口径:
1.一定要是毕业生,很简单即拿到毕业证的,肄业,转学的不算
2.在本校接受本科完整教育毕业,即称某科学士,而不是出国继续深造后拿到,所以预科,专科,以及相当于本科生插班生之类不列
注:本统计不为大学之间的对比,只为了能从侧面观察出一些情况
先列一个当时仅有的两所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情况
再结合当时社会顶流的一些评价,可窥知历史真相:
1.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在其所著《在华五十年》一书中写道:“郭秉文延揽了五十位留学生,每一位都精通他自己所教的学科。”
2.北京大学教授梁和钧(梁守槃的父亲,北大毕业的)在其《记北大(东大附)》一文中更有点睛之笔:“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然东大的文史哲教授,实不亚于北大。”因为“东大所延教授,皆一时之选”。
3.美国著名教育家、世界教育会亚洲部主任孟禄博士考察了当时中国各主要大学之后,称赞“东南大学为中国政府设立的第一所有希望的现代高等学府”。
毕业年份 | 国立东南大学 | 毕业系科 | 最高成就 | 国立北京大学 | 毕业系科 | 最高成就 | 1923年毕业生 | 严济慈 | 物理系 | 48首批中研院院士,55学部委员 | 田奇隽 | 地质系 | 55学部委员 | | 张其昀 | 历史系 | 41首批部聘教授 | 杨钟健 | 地质系 | 48首批中研院院士,55学部委员 | | | | | 侯德封 | 地质系 | 55学部委员 | 1924年毕业生 | 向达 | 历史系 | 55学部委员 | 何作霖 | 地质系 | 55学部委员 | | 王家楫 | 农科 | 48首批中研院院士,55学部委员 | 俞建章 | 地质系 | 55学部委员 | | 吴学周 | 化学系 | 48首批中研院院士,55学部委员 | 乐森璕 | 地质系 | 55学部委员 | | 吴定良 | 教育学心理系 | 48首批中研院院士 | | |
| 1925年毕业生 | 柳大纲 | 化学系 | 55学部委员 | 许杰 | 地质系 | 55学部委员 | | 赵忠尧 | 物理系 | 48首批中研院院士,55学部委员 | 王恒升 | 地质系 | 55学部委员 | | 王葆仁 | 化学系 | 80学部委员 | 萧一山 | 政治系 | 41首批部聘教授 | | 施汝为 | 物理系 | 55学部委员 | | | | | 冯泽芳 | 农科 | 55学部委员 | | | | | 杨惟义 | 农科 | 55学部委员 | | | | 1926年毕业生 | 恽子强 | 化学系 | 55学部委员 | 何作霖 | 地质系 | 55学部委员 | | 胡焕庸 | 地学系 | 41首批部聘教授 | 斯行健 | 地质系 | 55学部委员 | | 张肇骞 | 生物系 | 55学部委员 | | | | | 芮逸夫 | 外文系 | 台中研院院士 | | | | | 郭廷以 | 历史系 | 台中研院院士 | | | | | 金善宝 | 农科 | 55学部委员 | | | | | 吕叔湘 | 外文系 | 55学部委员 | | | |
补充:
凌纯声,1924年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系毕业,1959年台中研院院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