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哈尔滨工程大学以******视察学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深化中国特色、国防底色、工信特色、船海核特色、龙江特色,打造品牌思政大课,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树牢科技报国志。+ b8 C }3 R3 J
- I2 k: U3 I6 I8 B
9 j0 a& R0 Q4 |) ?/ H
6月7日上午,随着军号声响起,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首席专家,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总设计师,哈工程95级杰出校友张海彬以《创新驱动,智领深蓝——“梦想”号大洋钻探船自主研发之路》为题,为全校师生代表讲述了一堂意义非凡的思政大课。( m( ^6 p; w. `2 |# t8 X8 G/ H
% E( ?1 n/ k: ]$ |& D3 X! m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及学生代表、船舶工程学院部分教师及学生代表,2024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级和2024级《形势与政策》课学生代表等700余人现场聆听讲座。
: ?' _ Y, @' m3 x/ P3 j1 e& i" N9 X
( ^, p. m. J C' b张海彬带领第七〇八研究所研发团队、协同项目参加单位历时十年集智攻关,突破了十大类、五十余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洋钻探船,实现了综合性能的大幅提升和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在张海彬的讲述中,现场师生一同走进“大国重器”背后的奋斗故事。( T6 D/ Q& V. h0 |0 Y/ @5 ^
( r/ i1 y$ p# j7 X6 D& U$ V% Z: }
哈军工精神融入血脉基因 树立“为国家需要而学习”的志向
; z7 W9 |: o1 g7 u3 Z“导师引路、科研赋能,保持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更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理念,用新方法新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张海彬本硕博均就读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他表示,在上下课的军号声中,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中,哈军工精神已深深融入自己的血脉基因,让他在本科阶段就立下了“为国家需要而学习”的志向。哈工程的求学经历锻造了张海彬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品质,“每当工作上遇到困难和障碍的时候,回首来时路,总会充满无限的力量。”
- a; Q8 o" E$ a a% [/ \, [3 C2 }# c5 M: X' z0 c" i
“战略引领指明奋斗方向,知识赋能筑牢技术根基,技术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协同合作奔赴胜利彼岸。”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张海彬对哈工程青年学子提出成长寄语。他建议同学们要重视基础理论学习,拓展跨学科知识,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培养问题导向的意识,以积极心态面对困难,跳出固有思维寻找创新最优解;要主动了解国家在海洋强国、科技强国的战略规划,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充实前沿技术领域知识,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和锻炼,成长为有奋斗目标、有渊博知识、有创新思维、有协作意识的青年才俊,未来成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
O- _! c/ M, T+ x1 A" a) N/ U# A' c' v! H) e! y$ W
以“梦想”号之名 让中国深海探测技术迈向新高度
3 z& F+ ~2 I3 l6 J1 ~" K/ u/ D自古以来,“地心之门”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类神往。追寻它,叩响它,拥抱它,一直是全球科学家的梦想。张海彬表示:“我的梦想就是为我们科学家研发一艘用得起、用得好的大洋钻探船。”( ?3 [5 [, y6 I
! V* q# o. e3 o7 v" Q2 I t4 {( r* s围绕“用得起”“过得去”“装得多”“跑得快”“稳得住”“钻得深”“测得准”的设计目标,张海彬带领团队经过十年的风雨奋斗,秉承“小吨位、多功能、模块化”的设计建造理念,成功解决大洋科学钻探、深海油气勘探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等多种功能同船融合设计的难题,取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a' b2 r4 }% v
P& Q0 \! x3 p& c# V1 u/ g8 g: A
在课堂上,张海彬以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科研攻关历程。为满足“梦想”号跨海桥梁通行需求,团队必须将船舶高度降低到84.5米以内,要比日本“地球”号大洋钻探船低近40%!面对这一难题,团队提出了下沉式月池、可折叠式透气管等一些列创新设计方案,不仅完美解决了高度限制问题,还具备井架内三立根钻杆高效预接存储和下放作业功能,实现了通航适应性和作业效率的双赢。这些创新设计将中国工程师的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 F H3 ^- T/ y4 X5 f$ G' p
* ~; f( F+ ?! N; c, x, Z
“在‘梦想’号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离不开参研参建单位的团结协作、集智创新,母校的科研团队在基础技术攻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海彬说。哈工程充分发挥船海学科专业门类齐全的特色优势,有力地保障了“梦想”号如期完工。; b3 A0 f( w9 D4 Y
8 Y, S- l8 j7 f0 K$ a* w, K D
树牢强国强军志在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 Q7 l0 O2 i4 \1 `2 U7 d
哈工程学子传承哈军工精神,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不仅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远大志向和奋发精神,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价值追求。
5 {7 \/ N! _" k1 t# u1 t
& J9 o; }! d: }$ c% l在思政大课上,船舶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田常达、2023级直博生邢津浩两名学生代表分别汇报了“面向珊瑚礁近距离观测的敏捷型水下航行器技术研究”“超低频深海油气勘探气枪及组阵软件”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向张海彬学长提交了一份特殊的“作业”。张海彬对学生的汇报进行了点评:“国家越来越重视船海领域科技创新,船舶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你们能够在这个领域深耕,坐得住‘冷板凳’啃得下‘硬骨头’,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4 \/ C4 E) k8 J; K: F: w
( e. J b* S& G/ {张海彬还就师生们关心的船海科技发展趋势、未来职业规划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地解答。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备受鼓舞。8 n6 A, [8 `8 _; T* S
1 a7 [! ]6 k, g% x* q) I船舶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李青桦说:“有幸聆听‘梦想’号总设计师、杰出的张海彬学长讲座,深感震撼与自豪,我将以学长为榜样,夯实基础,勇于探索,点燃‘深蓝之志’,未来也能为中国船海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1 n4 f/ ?/ x7 H5 x6 p) t. O5 t2 ?# E* S
船舶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纪熙原说:“作为一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发扬哈军工精神,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结合,在工程技术上追求卓越,在学术研究上追求真理,成为可靠顶用、拔尖创新的船海工作者。”
+ e4 N- E5 V1 g5 L& U
1 k* w, o! F, W2 i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本科生耿沛琳说:“‘梦想’号的研发成功,离不开‘从零起步’的勇气和‘十年磨一剑’的韧劲,这堂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传承,作为新时代哈工程学子,我要潜心钻研,矢志创新,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y) E9 Y! Y X/ {7 K: Z, S
; F. E; Z+ l# d* A2 `/ C1 X- e) `6 O- k. u9 z6 A% A n7 _. v% n
张海彬为学校“思政大课”旗帜签名,并为学生书写寄语,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P" N$ D$ [%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