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L 发表于 2025-7-7 19:00
●北大清华在沪仍是“零志愿”录取
东方早报 2010年10月12日
上海高考的零志愿(即:在零志愿位置,只能填清华北大要么不填)制度用意何在?
Lantu Xu
据北大招生组的老师讲的故事。
九十年代的时候,由于复旦交大招生人数比北大清华多太多,比较好的学生求稳,普遍都会选择一志愿报复旦交大,因为如果报了北大清华的话,万一考不上(还是很有可能的)就只能掉到上海大学去了。
外省市理论上也有这个风险,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单独一个省里面有两所仅次于北大清华而且招生量巨大的高校(而且不接二志愿),因此掉到本省愿意接二志愿的高校似乎也并不怎么痛了,而上海考生绝对会怨念当初为什么没报复旦交大的。
这样,报考北大清华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真的发挥特别平稳每次都能考特别好;另一种就是发挥很不稳定的,考上海大学也不觉得冤,但是状态好还真能考上复旦甚至北大的。这第二种人,反正可以用二志愿保证上大,那么一志愿其实就是乱填的,有的人就填了两校。
效果就是,北大的分数线在上海似乎是(高考第)几千名的水平(也就是有很大一部分第二类人因为发挥好,并且敢报两校的人不够多,因而被两校录取)。并且,(这是据我们学院老师说的)北大在入学以后会对每个省的生源质量进行评估(用成绩啥的),根据评估结果的好坏,决定下一年在该省是扩招还是缩招。而上海生源的学生的生源质量被那些几千名的学生拉下去了(是的,高考是一个很靠谱的预测标准),于是陷入了缩招——优秀考生更不敢报——再缩招的恶性循环。
最终北清两校跟上海市摊牌,说再这样下去两校会停止在上海招生——感觉很恐怖的样子……要是真的北大不在上海招生了那该多遗憾啊……
然后经过谈判,最终搞出了零志愿。
效果呢?首先考生方面,再也不会有不敢报的事情了。
学校方面?上海的生源质量在北大在各省市排名第一。我觉得理论上应该和北京生源差不多,不过北京应该是被北京的招生数量拉下来了。至于其他省市,不要问我为什么……
可参考的资料
高考招生大战:顶级名校公开过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