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aldvogel

我同为什么在和北航竞争中处于被动?

[复制链接]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52

积分

1

贡献

80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1)同济的师资中,相比北航,人文社科艺术等领域的师资更多,这些在国家奖、院士等指标中不占优势
; k5 c2 J% p; z, m) t$ ]7 y- O* f/ E(2)同济引进成熟的院士候选人的能力没有北航强,同济也挖了一些杰青,但是多数也就是学科带头人的水平,缺乏那种实力更强的能够拼院士的, i6 a  P! u/ P& ]: A( k
(3)同济整体科研方向更加偏竞争性的民用领域,特定领域的科研方向少,相对来说少一些专项科研途径。  以同济内为数不多的与大特种方向相关的测绘、光学来看,科研成绩都不错,都展现出了不错的科研成果与奖励,这两个方向都不是院系调整后的留存方向,都是后来重建的,只不过重建的相对早一些。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40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核心的理由只有一个,北航在这个周期里获得了RH项目的大幅加成。当然同济也有一些,比如海洋、光学,不过幅度和深度远不如工信部学校。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52

积分

1

贡献

80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2: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apior 发表于 2025-11-20 21:40
. }8 d0 l) Q. w9 L4 \# V最核心的理由只有一个,北航在这个周期里获得了RH项目的大幅加成。当然同济也有一些,比如海洋、光学,不过 ...
& M* j7 ^' }8 R; a) A1 V0 U
挖人能力与精准度也是同济弱的地方,北航院士增选如此好,引进潜力候选人起到了很大的加成作用,主要还是内生成长

初出江湖

Rank: 2

5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校领导换太勤快了,战略缺耐心,学科布局缺乏战略视野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5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axwellScience 发表于 2025-11-20 20:51
: i8 R) J/ o$ D, w我当年 17 年高考的时候,这俩分数线没啥区别,都是全国第十左右徘徊。甚至知名度同济还要更高一些,同济的 ...

( E0 a6 J& ?: ]) I$ A2 ]* f/ a航开济的时候已现颓势,至于土建爆雷之后,济已一泻千里。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航济开当年是齐名的,如今在录取分数线上已经拉开差距了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52

积分

1

贡献

80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7: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esharp 发表于 2025-11-20 22:352 e) R! `" Y: n3 C! t# o
校领导换太勤快了,战略缺耐心,学科布局缺乏战略视野
' J  Z, F4 n5 m) ~/ B9 P0 N* H
其实换的领导就是为了配合学科转型的,除了钟那一任,其他的领导都是在配合学科转型,问题不大。无非是有人做的好一点,有的做的没那么好。学科布局缺乏战略视野是有一些的,比如发力信息学科有些晚,再早个5-10年会更好。
& c/ E, [  \2 b7 {+ E) V, ~9 l. y! L: l3 ]" w0 ^) F
如果说分数,本质是因为土建大环境不行
+ b7 f4 X3 a) n9 T8 ^' U( y* W* i5 \9 x2 |5 y
如果说院士,同济表现的不差,核心还是北航表现的太好了,他都比一些华东五校还强了。内部进步快+挖人强合力推动

新手上路

Rank: 1

1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灰学校的对手是东南和重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11-22 06:06 , Processed in 0.04356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