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科研基地信息更新】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建)、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3-6-1 10:31 编辑科研基地相关链接:https://sro.swjtu.edu.cn/kyjd/kyjd.htm
感觉西南交大这个筹都筹了几十年了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3-6-1 10:35 编辑
国铁集团的中铁系是支持还是不支持呢。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3-6-1 10:33
1变3,三倍大赢
感觉重庆大学3变5、西南交通大学1变3,西南地区还是马马虎虎。 1变3,赢麻了,这还不满意?又不是人家工信部高校,路子广。教育部高校能增加2个已经是中上成绩了。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6-1 10:42
感觉重庆大学3变5、西南交通大学1变3,西南地区还是马马虎虎。
不全都是主持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3-6-1 10:59
暂且不论牵头不牵头,你武4变9,山大2变7(or8),这才可以算是大赢。
武那是要申请的,谁知道能不能获批呢,拿到手的才是货啊。武目前还是4变5,没有4变9,川大不知道。 铁道兵背景的中铁系算不算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呢,有没有意愿、能量够不够大来推动这个轨交国家实验室呢,正部级央企之一的国铁集团整合资源能力几何呢。不得而知 勿以大赢而麻之 只有第一个牵头单位其他两个是共建,参与一点。西南地区和工信部没法比 我的先人啊 发表于 2023-6-1 10:53
1变3,赢麻了,这还不满意?又不是人家工信部高校,路子广。教育部高校能增加2个已经是中上成绩了。 ...
只有第一个是西南牵头,第二个是共建,第三个只是第三参与单位。。。
整个西南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都很弱,川大,成电,重大几乎没有新增牵头,共建也较少,和隔壁西工大,西电,以及工信部比起来,差距很大了。西部科学城,需要多给点指标
西部 最有希望新增的 磁悬浮实验室,被同济PK下去了,国家实验室基本就是愿望而已了。 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建很多年了
好像没啥进展 weilai2022 发表于 2023-6-1 11:57
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建很多年了
好像没啥进展
现在流行背靠行业大山,比如中船、中航发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3-6-1 11:31
只有第一个牵头单位其他两个是共建,参与一点。西南地区和工信部没法比
工信部高校本来就是这轮赢家,教育部高校比不了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3-6-1 11:42
只有第一个是西南牵头,第二个是共建,第三个只是第三参与单位。。。
整个西南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都很 ...
西工大人家是工信部高校,西电也是涉及军 工的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3-6-1 11:42
只有第一个是西南牵头,第二个是共建,第三个只是第三参与单位。。。
整个西南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都很 ...
你说的这几个是高校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请不要缩小范围,西南地区不止是高校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3-6-1 11:42
只有第一个是西南牵头,第二个是共建,第三个只是第三参与单位。。。
整个西南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都很 ...
不要着急嘛,国铁集团直属的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落地附带的10个实验室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呢。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6-1 12:13
不要着急嘛,国铁集团直属的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落地附带的10个实验室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
这个确实是,巨大的机会
西南高校就看看能不能报一下区域内几个大腿,中物院,核动院,624,611/132 等等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3-6-2 11:04 编辑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3-6-1 12:21
这个确实是,巨大的机会
西南高校就看看能不能报一下区域内几个大腿,中物院,核动院,624,611/132 等 ...
核西物院、827/29基地/气动中心、中电系、东方电气、二重、中科院系等等,资源共享嘛。
建设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国家级实验室,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资源共享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6-1 12:00现在流行背靠行业大山,比如中船、中航发
2018.3重要旧闻-低真空管道磁悬浮铁路技术(节选)来源: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020-04-24 16:2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高速磁悬浮低真空管道系统研发项目建议书. 北京,2018.3
6 技术发展所需的环境、条件与具体实施措施
(1)国家层面立项研究
虽然国家科技部已立项“磁悬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重点专项,但由于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注入了低真空的环境特征,其技术复杂程度大幅度增加。建议由国家立项,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面向时速600公里以上的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研究,包括系统整体架构与系统技术研究、基础设施设计建造技术研究、关键装备研发与制造技术研究以及运营维护和安全保障策略研究等。
(2)建设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试验线
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作为技术复杂的工程巨系统,需反复进行工程验证试验,为达到该目的,建议立项研究建设约5公里长度的试验线,推动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工程应用突破,促进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进程。
(3)建设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国家级实验室
实验室瞄准“交通强国战略”需求,通过科研院所、高校、轨道交通领域大型企业集团资源共享,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最终成为我国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发基地、学术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技术的科技创新体系。
7 技术发展历程、阶段
以实现工程化并投入商业运营为目标,结合有关技术现状分析,高速磁悬浮低真空管道系统研发总体发展历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建设高速磁悬浮低真空管道系统综合试验线不但可为该技术体系的功能和性能进行系统测试提供平台,也为研发和验证各子系统和部件、深入了解其作用机理和性能提供了手段。
【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国家级实验室】由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共建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6-1 12:00现在流行背靠行业大山,比如中船、中航发
建设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国家级实验室
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建,主要依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航天科工集团、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等单位联合建设。实验室瞄准“交通强国战略”需求,通过科研院所、高校、轨道交通领域大型企业集团资源共享,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最终建成我国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发基地、学术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技术的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开展颠覆性技术的综合性战略研究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6-1 12:00现在流行背靠行业大山,比如中船、中航发
创新战略院,全称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位于花园路6号的“小白楼”——实际上,这是一幢翻修过的灰白色两层小楼,掩映在红花与绿荫之中,与老院长邓稼先的铜像隔着一条小路遥遥相望。
创新战略院研究团队先后到中国工程院、中国铁路总公司、中核集团、中国中铁等单位调研,分别承担了中核集团、中国中铁的调研报告。
创新战略院成立于2016年8月,是中国工程院和中物院共同设立、共同领导的,围绕工程科技创新发展开展咨询研究的专业化、学术型、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中国工程院战略联盟主要成员之一。正如周济院士所说,成立创新战略研究院,通过开展颠覆性技术的综合性战略研究,对我国实施和防止技术突袭,抢占战略主动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截至目前,创新战略院已共计承接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咨询项目几十项,包括工程院常态化研究项目和国家部委的交办研究项目。常态化项目主要围绕颠覆性技术开展,交办任务主要与国家创新战略相关。
通过“工程科技颠覆性技术战略研究”“工程科技颠覆性技术典型案例启示”等四个项目从战略研究、基础性研究、具体方向深化等三个层次开展颠覆性技术研究。形成《颠覆性技术快报》,持续刊发相关研究成果,受到国家各部委关注。
在创新性课题研究方面,形成“中国人工智能2.0规划建议研究”“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军民融合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等多份报告,得到相关部委的认可,并受到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关注;参与研究的“中国人工智能2.0规划建议”得到有关方面重视,并列为面向2030年1+6+9重大项目予以部署。
【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国家级实验室】由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共建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6-1 12:00现在流行背靠行业大山,比如中船、中航发
2023.7.18-西南交通大学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研究中心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来源:成都商报 时间:2023-07-18 18:38
二、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研究中心
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致力于不同制式高速磁浮列车与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交通基础科学问题与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引领未来轨道交通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应用及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交通强国与军民融合。
中心主要的建设任务与科研平台:
1.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项目位于成都天府新区,总占地面积约105亩,主要建设一条长1620米、管道内径3米,最低气压0.005标准大气压、最高试验速度每小时1500公里的高架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交通试验线及相关配套设施。该平台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创新型科研试验平台,用于开展超高速低真空磁浮交通技术和动模风洞研究,将成为“未来交通”的先进典范。
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旨在系统性突破多比例模型、连续变化低气压状态、多种轨道模式下高速及超高速轨道交通磁轨关系、流固耦合关系、列车牵引与控制、信息传输及列车运行控制等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与核心关键技术。平台将为更高速度等级的磁悬浮载运实验、大功率轨道助推技术与飞行器动模气动实验研究提供试验环境,引领超高速轨道交通科技发展,助力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
2.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我国原创技术)
以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为目标,研究高温超导高速磁浮交通成套关键技术,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维提供支撑。开展磁浮交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支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系统和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技术储备研发”。
2021年1月13日,与中国中车、中国中铁、交大设计院等业内企业合作,启用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采用轨抱车安全结构技术、大载重高温超导磁浮技术、长定子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全碳纤维轻量化车体、低阻力头型、电涡流制动与安全导向一体化等新技术和新工艺。这标志着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从无到有的突破,具备了工程化试验示范条件。
顶一下四川的交大,轨道交通强劲
【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国家级实验室】由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共建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6-1 12:00现在流行背靠行业大山,比如中船、中航发
2018.7.5重要旧闻-超级高铁要实现“近地飞行”?(节选)作者:贡晓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7/5 8:59:3相关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7/415183.shtm
1000公里的时速并非不可能实现,而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无论是真空技术还是磁悬浮技术,并非没有突破的可能,而是需要推动落地试点。“原理上行得通,但要加快发展工程,把商业运行和科学实验结合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空气动力学专家乐嘉陵(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在一场有关海底真空磁悬浮列车项目的研讨会上建议。
“超级高铁”在开始工程化以前,还有许多基础性研究要做。西南交通大学两院院士沈志云说:“我们已经取得小型环形线试验的突破,正在进行大管道(4.2米直径,140米长,0.05~5.0标准大气压)中加速到450公里/小时的动模风洞试验。已确定在成都市天府新区建设1.5公里管道,进行1500公里/小时超高速的动模风洞试验,研究解决‘超级高铁’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然后才能够在铁路总公司领导下,进行工程化的1000公里/小时示范线建设。”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何华武表示,上海虹桥到杭州预留了“超级高铁”的条件,在这条线路上继续深化,十年内是有可能实现的。
沈志云认为,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浮沪杭线将是第一条示范线,建成后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包括速度的提高。“应当说2000公里/小时,甚至4000公里/小时的超高速都是可以纳入视线之中的。”
《中国科学报》 (2018-07-05 第5版 技术经济周刊)
【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国家级实验室】由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共建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6-1 12:00现在流行背靠行业大山,比如中船、中航发
【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系统国家级实验室】由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共建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6-1 12:00现在流行背靠行业大山,比如中船、中航发
2018.12.12重要旧闻-中国工程院“低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铁路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时间:2018-12-14 23:25
2018年12月12日,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低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铁路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中国工程院召开。
何华武(中铁系)、傅志寰(中铁系)、孙永福(中铁系)、丁荣军(中铁系)、马伟明(海工大)、王礼恒(航天科技)、王金南(生态部)、卢春房(中铁系)、宁滨(中铁系)、刘永才(航天科工)、孙钧(同济大学)、杜彦良(中铁系)、吴光辉(中国商飞)、郑静晨(部队应急医疗系统)、栾恩杰(航天系)、黄维和(中石油)、乐嘉陵(军科院系统)等17位院士,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单位主管领导,以及铁科院、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航天三院、中车株洲所、中国铁设、中国商飞等项目参与单位的领导、专家、各课题专题负责人共计9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何华武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孙永福院士主持。
何华武副院长指出,项目将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优势资源,对低真空磁悬浮管道交通方式开展战略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研究。项目开展对推动我国轨道交通技术引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也是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和“科技强国”发展战略,抢占未来交通科技竞争战略制高点的具体举措。
项目负责人孙永福院士对项目研究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各课题组分别汇报了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预期成果。与会院士、领导、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在研究目标和方法、研究内容和成果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2018.11.21,中科院与铁路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3-7-27 19:35 编辑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6-1 12:00
现在流行背靠行业大山,比如中船、中航发
2018.11.21重要旧闻-中科院与铁路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来源: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 时间:2018年11月21日相关链接:http://www.std.cas.cn/zscq/gzdt/201811/t20181123_4671867.htmlhttp://www.china-railway.com.cn/kjcx/kypt/201901/t20190103_92263.html
2018年11月2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与中国铁路总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座谈会,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铁路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振芳(后任国家铁路局局长、党组书记,现为国铁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出席座谈会。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主持座谈会,并与铁路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同军代表双方签署《中国科学院 中国铁路总公司战略合作协议》。
座谈会上,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就双方前期沟通情况和后续重点工作进行了汇报。他系统回顾了两年来双方的交流对接和协议准备情况,并简要介绍了双方下一步在关键技术攻关、人才交流培养、创新平台建设、战略决策咨询等方面的重点合作工作。
陆东福代表铁路总公司,向中科院长期以来对中国铁路、铁路总公司科技进步所做的贡献、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表示,当前中国铁路科技发展水平已经进入新的层次,自主设计制造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已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智能高铁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科技手段的支撑。他表示,川藏铁路是几代铁路人的梦想,其建设面临世界最复杂的地质条件,工程艰巨性前所未有,也迫切需要中科院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他指出,此次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会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展开合作,铁路总公司将为科技创新提供所需的条件和保障,期待通过双方合作,共同将中国铁路由大做强、由强做优,为中国铁路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世界轨道交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白春礼代表中科院对陆东福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铁路总公司长期以来给予中科院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中科院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形成的重大科技成果以及中科院相关院属机构与铁路总公司相关单位和企业的合作成效。他表示,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是中科院、铁路总公司深入贯彻习 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
白春礼指出,2018年10月份中 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全面启动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后续中科院将与铁路总公司进一步深化合作内涵,加强协同创新,强化科技供给,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与铁路总公司紧密合作的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建制化优势,积极支撑和服务川藏铁路规划建设。他希望,双方在新的起点上,要发挥各自优势,创新体制机制,认真落实协议内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统筹谋划双方合作重点工作,聚焦川藏铁路建设、智能高铁发展等方向,以行业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行业发展,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与铁路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郑健、总经济师兼办公厅主任韩江平、副总工程师兼发展和改革部主任黄殿辉、财务部、科技和信息化部、人事部、宣传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科院办公厅、学部工作局、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务局、科技促进发展局、发展规划局、条件保障与财务局、人事局、科学传播局等双方有关部门、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总 书 记对我国高铁科技创新寄予厚望,明确指示“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发展”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3-7-27 18:17 编辑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6-1 12:00
现在流行背靠行业大山,比如中船、中航发
2022.6.14重要旧闻-科技部与国铁集团签署“高铁引领”科技攻关联合行动计划合作协议日期:2022年06月17日 16:28 来源:科技部相关链接:https://www.most.gov.cn/kjbgz/202206/t20220617_181161.html
2022年6月14日下午,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陆东福一行就深化铁路科技创新、全面启动高速铁路领域重大科技攻关举行会谈,并签署“高铁引领”科技攻关联合行动计划合作协议。
此次合作是继2008年两部门联合实施“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以来的又一项重大举措,未来两部门将在协议框架下携手推进CR450高速动车组、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基础设施、面向未来的新一代轴重13吨级列车三大重点攻关任务。
王志刚对陆东福一行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习 近 平 总 书 记对我国高铁科技创新工作寄予厚望,明确指示“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发展”,此次两部门联合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习 近 平总 书 记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将为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基础。他强调,一直以来,铁路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民生等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高铁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已成为国家一张亮丽名片。铁路发展史也是科技发展史,同时代的先进技术总是综合运用于铁路交通。国铁集团作为铁路行业领军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第一方阵的排头兵,要把更多高新技术运用到铁路建设发展实践中,充分发挥科技对铁路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的引领、支撑和带动作用。他表示,科技部将认真学习习 近 平 总 书 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 中 央、国 务 院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的战略决策部署,以此次签署合作协议为契机,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与国铁集团的合作,一张蓝图绘到底,带动产学研合作,推动交叉学科建设,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深化高铁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攻关,不断扩大创新成果的转化运用,努力站在高铁科技创新的前列。
陆东福感谢科技部长期以来对铁路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示敬佩。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铁集团认真学习贯彻习 近 平 总 书 记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部的指导支持下,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和领军企业作用,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着力推进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应用,高速铁路和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铁路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高铁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他表示,全面启动CR450科技创新工程国家层面重大科技攻关,是国铁集团和科技部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 平 总 书 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加快推动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具体行动。国铁集团将以此次签署合作协议为新的起点,与科技部深化全方面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双方优势,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在科研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成果,提升铁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
会谈后,王志刚和陆东福共同签署《科学技术部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高铁引领”科技攻关联合行动计划合作协议》。
科技部党组成员林新,国铁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同军,科技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国铁集团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和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铁科院集团公司负责同志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