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jyb 发表于 2024-5-2 08:21:16

blazer 发表于 2024-5-1 00:32
正厅,另外有消息说台办的校友要回福州担任1,那福州校区就稳稳了

果真如此,大喜事一件

zgjyb 发表于 2024-5-2 08:35:44

侯旭教授入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zgjyb 发表于 2024-5-2 08:40:22

本帖最后由 zgjyb 于 2024-5-2 13:05 编辑

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召开设立“三所一中心”专家论证会

2024年4月29日下午,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设立“三所一中心”专家论证会在思明校区亦玄馆召开。史大林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致辞,研究生院谢兆雄常务副院长、人事处李军处长、科技处李荔敏副处长,以及研究院二十多位教职工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研究院院长洪明辉院士主持。

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周伟教授代表建设单位作方案汇报。他从设立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目标、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汇报了研究院拟设立的科学仪器研究所、微纳制造与传感技术研究所、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所、工程与产业化中心(简称“三所一中心”)的建设思路与举措。

专家组结合现场考察,经咨询答辩、研究讨论,认为“三所一中心” 领域布局和功能定位合理,有望在整合科研力量、组建大团队、服务地方发展、支撑国家战略上发挥重大作用,对于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机械工程学科具有重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建设目标明确,体制机制设计独具特色,同意设立方案通过论证,建议尽快启动实施。

专家组组长蒋庄德院士对“三所一中心”设立方案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他立足机械工程学科长远发展,从加强顶层设计、优化院系设置,提供统一物理空间、加强资源整合与支持,形成理、工、文交融发展的学科格局等三个方面提出学校层面的支持建议。副组长徐西鹏教授建议对标学科建设要求,明确单位发展定位,加强协同机制。副组长戴一帆教授建议对接国家战略,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布局特色研究方向。梅德庆、王乾廷、李巍华、林启敬等专家围绕“三所一中心”建设与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分别从强化校内相关资源配置,重视与海洋、化学、生物等优势学科交叉发展,培育厦大品牌的标志性成果,加强人才梯队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

洪明辉院长作总结发言,他对论证专家、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给予的指导表示感谢。研究院将充分吸收论证会的意见建议,优化“三所一中心”方案,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快核心重大技术攻关、形成标志性应用成果,为建设国际一流工科奠定坚实基础,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https://sbd.xmu.edu.cn/info/1057/9139.htm

古浪 发表于 2024-5-2 08:57:16

本帖最后由 古浪 于 2024-5-2 09:02 编辑

zgjyb 发表于 2024-5-2 08:40
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召开设立“三所一中心”专家论证会

2024年4月29日下午,厦门大学萨 ...

三所一中心,完美继承了航院企业化的办学思路,以产业化为导向,一中心主攻成果转化,三所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打破学院内部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之间的壁垒,这样更有利于形成大团队,避免各自为战和无组织科研。

zgjyb 发表于 2024-5-2 08:59:03

古浪 发表于 2024-5-2 08:57
三所一中心,完美继承了航院企业化的办学思路,以产业化为导向,一中心主攻成果转化,三所提供理论和技术 ...

是的,机械方向清晰,组织有力,值得期待!

zgjyb 发表于 2024-5-2 13:21:44

本帖最后由 zgjyb 于 2024-5-2 13:22 编辑

技术突破!中国己内酰胺法生产己二胺品质达到国际领先

4月23日,从中化国际旗下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扬农集团)获悉,由扬农集团牵头,与厦门大学和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扬农瑞泰)合作共同完成的“己内酰胺法高品质己二胺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科技成果,近日在北京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万泰、卿凤翎等领衔专家组通过鉴定后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所开发的己内酰胺法高品质己二胺技术融合路线优势,稳产高品质己二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并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

据中国中化化工事业部科创中心总经理丁克鸿在鉴定会上作成果研究报告和项目工作报告时介绍,该成果共申请专利87件,获授权专利44件。2022年4月扬农集团在全资子公司扬农瑞泰建成了全球首套万吨级己内酰胺法己二胺生产装置,并于5月实现年产4万吨尼龙66及2.5万吨己二胺工业化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已连续稳定运行两年,生产出优等品己二胺和尼龙66产品,产品收率高、三废排放少。

杨万泰院士指出的这个项目是关于高品质己二胺生产技术的突破。这项技术使用常见的化工原料,通过创新的生产工艺制备出高品质的己二胺,打破了某些跨国公司对该关键尼龙66原料的技术与供应垄断。

扬农集团计划依托这项关键技术突破,推动尼龙产品的系列化、终端化,加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打造完整的尼龙现代产业链,并为中国中化在“化工新材料补短板”产业使命中贡献力量,提升中国在新材料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来源: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4-25/doc-inaszaue7780460.shtml

古浪 发表于 2024-5-2 14:07:38

zgjyb 发表于 2024-5-2 08:59
是的,机械方向清晰,组织有力,值得期待!

徐西鹏也参加了论证会,还担任专家组副组长,等他从华大书记退下来后,建议学院考虑重金把他挖过来,近水楼台应该还是有可能的

zgjyb 发表于 2024-5-2 14:13:32

古浪 发表于 2024-5-2 14:07
徐西鹏也参加了论证会,还担任专家组副组长,等他从华大书记退下来后,建议学院考虑重金把他挖过来,近水 ...

希望吧,23年他牵头了华侨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https://news.hqu.edu.cn/info/1018/383992.htm

古浪 发表于 2024-5-2 14:18:25

zgjyb 发表于 2024-5-2 14:13
希望吧,23年他牵头了华侨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https://news.hqu.edu.cn/info/1018/383992 ...

机械学科目前省内就他和周院长俩杰青,也都在去年同时拿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如果他能够加盟厦大,机械冲击A类学科就很有希望了

zgjyb 发表于 2024-5-2 14:23:56

古浪 发表于 2024-5-2 14:18
机械学科目前省内就他和周院长俩杰青,也都在去年同时拿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如果他能够加盟厦大,机 ...

如果是老朱时代,希望很大,现在不敢想。魏展画这么好的苗子,还是校友,我们毫无动静

古浪 发表于 2024-5-2 14:38:49

zgjyb 发表于 2024-5-2 14:23
如果是老朱时代,希望很大,现在不敢想。魏展画这么好的苗子,还是校友,我们毫无动静 ...

过两年大旺大概率回来接班,不会一直这么躺平的。这两年张宗益肯定指望不上了,就看分管人事的史校能不能有所作为,从近期来看,史校、尤校应该还是一直在各学院调研推进一些事情。

zgjyb 发表于 2024-5-2 14:40:27

古浪 发表于 2024-5-2 14:38
过两年大旺大概率回来接班,不会一直这么躺平的。这两年张宗益肯定指望不上了,就看分管人事的史校能不能 ...

是的,大旺回来前,就看这几位年轻副校了,纪还有希望上吗?

古浪 发表于 2024-5-2 14:59:32

zgjyb 发表于 2024-5-2 14:40
是的,大旺回来前,就看这几位年轻副校了,纪还有希望上吗?

他在党校培训有段时间了,据说会上

zgjyb 发表于 2024-5-2 16:07:33

古浪 发表于 2024-5-2 14:18
机械学科目前省内就他和周院长俩杰青,也都在去年同时拿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如果他能够加盟厦大,机 ...

洪明辉在国内人脉还是不错的,应该积极争取跟各光机所共建国家级平台,不能上来就只是融入地方,埋头干活

zgjyb 发表于 2024-5-3 17:19:23

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已知:公卫2,计算机1,航空1,物理1,能源1

能源:https://energy.xmu.edu.cn/info/1012/11418.htm

zgjyb 发表于 2024-5-3 17:21:38

本帖最后由 zgjyb 于 2024-5-3 23:02 编辑

化学化工学院召开学科布局与师资队伍建设座谈会
2024-05-03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学校“群贤竞秀”和“筑峰扬优”行动计划,高质量打造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双一流”学科,强化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加强各系、研究所主动延揽人才、服务人才的意识和能力,4月25-28日,学院党委书记宋毅、院长任斌一行通过4天12场与学院12个研究所的77位骨干教师代表的座谈,深入探讨学院学科布局以及师资队伍的引培规划。

在座谈会中,各研究所骨干教师围绕学科布局、人才梯队的优势和劣势、未来5-10年学科的潜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畅所欲言。在学科布局方面,学科带头人、骨干教授提出应该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与各个学科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在保持学科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具有国际前沿、厦门大学特色的科学研究。建议学院应该加大资源统筹力度,在保障面对能源的物理化学学科方向稳定支持的同时,适当优化学科布局,并对于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化工学科适当倾斜,孕育学院面对生命健康的第二学科高峰。此外,大家强烈建议应为优秀人才提供快速引进的绿色通道,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时效性。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深入讨论了人才梯队的现状,国内青年人才的培育、成才路径,引才渠道以及如何利用团队优势谋划、搭建大平台等。建议学院要更具全球视野,聚焦学院发展目标,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快速发展学科紧缺方向,引进和培育青年拔尖人才来筑牢学科的人才基础,积极“走出去”、主动“请进来”,实现精准引才。

宋毅表示,学院党政领导责任在肩,将继续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推动学院加速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培育高水平人才梯队、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学院各种平台,深入切磋探讨、深化合作共赢。

任斌表示,为期4天12场的座谈会取得良好成效,学院党政领导通过该机会深入了解了各个研究所、系对于学科布局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考量以及实际需求。学院未来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利用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嘉庚创新实验室验收等契机,加强学科前瞻性布局,聚焦学科重点建设方向和领域,加强学科紧缺方向的高层次人才引育和重大平台培育,加强学科建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

下一步,学院将在此次学科布局和师资队伍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人才引培规划,并计划于近期召开学院学术委员会和学科战略发展会议,再进一步发挥已经建立的学院招聘委员会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非全职教师以及赴外研修、参会的教师参与荐才活动,形成立体丰富的人才引进体系。

zgjyb 发表于 2024-5-3 17:27:00

MEL领衔的中国首个海草床碳汇方法学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会

2024年4月30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MEL”)教授戴民汉团队领衔、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参与编写的《海草床生态修复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以下简称“方法学”)在线上会议中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

海草床碳汇方法学编制任务来源于由腾讯公司资助的海洋碳汇技术开发项目,该项目始于2022年5月,由戴民汉院士团队领衔、厦门大学与腾讯碳中和实验室合作开展,旨在深入研究海草床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机制。项目联合PI、MEL陈鹭真教授牵头编制了方法学的集成,并带领通量组完成温室气体的监测。为完善海草床碳汇方法学的科学技术部分,项目团队进行了细致的工作,开展共计12个共享航次,现场调查时间累积128天,共6个小组参与,包括沈渊教授、郭香会教授带领的水化学组,陈蔚芳高级工程师带领的沉积物组,程鹏教授带领的水文组,林昕副教授带领的浮游组和余小龙副教授带领的遥感组,获取气体通量、沉积物、浮游生物等样品的物理化学参数近12万条。同时,项目团队与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邱广龙副院长和苏治南博士团队合作完成了植物生产力的测定,并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周毅研究员团队的协助下完成生物量的测算,实现了方法学在实际应用领域中的初步工作,为方法学的可操作性提供了重要佐证。

本次线上专家评审会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教授、亚洲开发银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市场机制研究部项目减排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行业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并由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肖斯锐主持会议。

陈鹭真教授在会上就方法学的编制情况和应用案例作出了详实报告,基于当前国内外海草床碳汇计量最新技术成果,系统阐述了该方法学的适用条件、项目边界、碳库和排放源的选择、基线情景识别与额外性论证、碳计量方法、监测方法以及方法学中缺省值的来源和依据。同时,以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草床修复项目为例,展示了该项目的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并给出了预计的项目减排量。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方法学符合行业规范,内容科学合理,充分结合了我国实际,广泛适用于我国海草床碳汇项目的计量与监测,提供了科学的计算参数以降低海草床碳汇项目开发的工作量和难度,对海草床碳汇功能维持和生态服务价值功能协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一致通过。

作为自然界最大的资源库和能源库,海洋生态系统对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需要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海草床作为重要的蓝碳资源,利用蓝碳交易市场机制推动海草床生态修复项目,促进海草床生态价值实现,是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与生态服务功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当前我国已发布的蓝碳交易方法学,尚未有涉及海草床的部分,本方法学填补了我国该领域方法学的空白,为海草床蓝碳交易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了海草床生态修复项目所产生的净碳汇量达到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的要求。海草床方法学的发布实施,将有效促进海草床生态修复项目的自愿减排交易,推动蓝碳市场发展,建立健全我国蓝碳创新发展支撑体系。同时,能够促进对蓝碳生态系统价值的正确认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退化海草床的修复和保护,也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

zgjyb 发表于 2024-5-6 19:09:29

blazer 发表于 2024-5-1 00:32
正厅,另外有消息说台办的校友要回福州担任1,那福州校区就稳稳了

福州1已公示,清华的,非校友

zgjyb 发表于 2024-5-6 19:11:39

物理PRL*1,天文APJ*12,APJL*2,航空CJA*2,航空POF*1,土建POF*1

zgjyb 发表于 2024-5-6 19:18:32

夏宁邵:STTT(通过溶瘤病毒与T细胞或mRNA疫苗联合治疗):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4-01824-1


zgjyb 发表于 2024-5-6 19:31:39

本帖最后由 zgjyb 于 2024-5-6 19:54 编辑

嘉庚创新实验室 探路绿氢产业化
2024-05-06

PEM电解水制氢,是目前生产氢气最环保的技术路线之一,也是唯一能满足欧盟技术指标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方式。但国产PEM电解槽性能普遍较低,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该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不仅是较前沿的PEM制氢技术,当前较为成熟且居于主导地位的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同样存在能耗较高、电解效率偏低等问题。难题,在嘉庚创新实验室被攻克。想方设法把绿氢成本降下来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是纯正的绿色新能源,也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这是氢能产业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然而,目前我国氢气生产主要依赖煤、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占比将近70%,工业副产氢约占30%,电解水制氢占不到1%。后者,才是真正在制备环节就能实现零碳排放的绿氢。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现在不是氢够不够用的问题,而是我们能不能低成本制绿氢,从而为氢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基础。
低成本制绿氢,不仅需要使用低成本的光伏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而且依赖电解水制氢装备对成本进行控制。
“制氢成本降不下来,氢能很难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嘉庚创新实验室 郭奇勋 介绍,“电解水制氢有多条技术路线,我们都在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碱性电解水制氢项目电堆数据提前达到欧美发达国家公布的2026年行业技术目标;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项目实现关键材料自给自足,性能指标具备国际竞争力;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水制氢项目掌握了材料到系统的全产业链技术。在前两个领域,我们都研制出兆瓦级高性能工业制氢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高效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为例,嘉庚创新实验室通过对装备关键材料、核心结构进行开发和工艺改进,开发出低能耗、低成本、可适应光伏/风电等不稳定电源的1000标方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
郭奇勋介绍,经检测认证,嘉庚创新实验室碱性电解水制氢项目产出1标方的氢气只需3.7千瓦时电,较业内平均能耗降低15%~20%。目前已建成年产能40套1000标方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生产线,包括高效电极生产车间及电解槽总装车间。
致力于创造国际一流氢能装备品牌,当前,嘉庚创新实验室建立了国际先进的氢能工况测试和技术示范平台,孵化出华商厦庚、鹭岛氢能、嘉膜科技、嘉氢科技等高科技公司,获外部投资超亿元。

华商厦庚氢能技术(厦门)有限公司,就是双方孵化的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氢能公司。其由嘉庚创新实验室与招商局集团旗下港股上市公司华商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已实现成果转化的碱性电解水制氢项目,就获华商能源增资,近日还获第三届TERA-Award智慧能源创新大赛百万美元金奖。

今年3月,双方共建的目前国内功率最大的电解水制氢测试基地之一——多功能电解水制氢装备漳州测试基地(12MW)落成。有了这个测试基地,电解水制氢装备的大规模验证成为可能。

“碱性和PEM电解水制氢装备,在大规模应用前需要进行长周期和深入的工况测试验证。”郭奇勋 告诉记者,原先受电力和安全条件限制,嘉庚创新实验室只能在自有的研发基地建设小型测试场地,验证效果不佳。测试基地的落成,将完善制氢行业标准及产品验证机制,满足行业所需。

紧抓氢能发展风口,嘉庚创新实验室已攻克电解水制氢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覆盖电极、隔膜、制氢器件、制氢装备与催化剂、膜电极、电解槽、检测仪器及方法等高价值专利群。联合知名校企,嘉庚创新实验室还成功申请到科技部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制氢领域全部3项新项目中的2项,配套经费超2亿元。

如果海量的绿氢被制造出来,如何消纳?《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探索在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嘉庚创新实验室 刘圣杰 认为,除了上述领域,氢气最广泛的应用是化工行业。瞄准这一领域,郑南峰团队研究出的连续化加氢催化工艺,可以采用高选择性催化剂将氢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
“催化剂被誉为化工‘芯片’,如何获得好的催化剂,在推动化学工业进步中非常重要。”刘圣杰 介绍,连续化加氢催化技术是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反应条件恒定易控的一种工艺,具有环保、节能、自控的优点。目前,实验室研发的连续化加氢催化工艺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提高催化反应的选择性和连续性,是精细化工行业从源头上实现零排放的一大策略,也是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精细化工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而连续化加氢催化技术正是该领域最关键的议题之一,也是氢能产业链下游重要的应用出口。
“以清洁加氢催化工艺代替高污染高能耗传统工艺,能使工业三废减排95%,实现应用产业的高端智能化发展。通过原创加氢催化技术,也能大幅提高各类卡脖子新材料单体纯度,并降低其生产成本。”刘圣杰 说,如今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的芳纶纤维和聚酰亚胺等新材料超高纯单体的生产,有望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
目前,郑南峰团队的连续化加氢催化技术入选工信部首批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产品目录,并已开始实现万吨级的工业生产,为企业带来新增产值超10亿元。

xysy666 发表于 2024-5-6 22:06:27

郑院士厉害

xysy666 发表于 2024-5-6 22:22:21

https://www.ichac-14th.com/speaker/49212/
夏海平可能回归了,他是万院士的学生

blazer 发表于 2024-5-6 23:25:02

zgjyb 发表于 2024-5-6 19:09
福州1已公示,清华的,非校友

之前说是台办潘,消息还是不准确:'(

southsky2000 发表于 2024-5-6 23:36:08

blazer 发表于 2024-5-6 23:25
之前说是台办潘,消息还是不准确

郭是houbu,潘还不是,也算正常。

zgjyb 发表于 2024-5-14 00:22:12

周大旺、陈兰芬CELL主刊

2024年5月13日,厦门大学周大旺、陈兰芬及陆军军医大学叶丽林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Osr2 functions as a biomechanical checkpoint to aggravate CD8+ T cell exhaustion in tumo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转录因子(TF) Osr2整合了生物力学信号并促进肿瘤反应性CD8+ T细胞的最终衰竭。通过偶联T细胞受体(TCR)信号传导和Piezo1/钙/CREB轴介导的生物力学应力,在终末衰竭的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亚群中选择性地诱导Osr2表达。

一致地,在实体瘤模型中,Osr2的缺失减轻了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或CAR-T细胞的衰竭,而强迫Osr2的表达则加剧了它们的衰竭。从机制上讲,Osr2招募HDAC3重新连接表观遗传程序,抑制细胞毒性基因表达并促进CD8+ T细胞衰竭。因此,该研究结果揭示了Osr2作为生物力学检查点的功能,可以加剧CD8+ T细

细胞外基质(ECM)结构和硬度的改变成为癌症的标志之一。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分泌的ECM成分通过肿瘤和基质细胞的复杂信号输入网络进行组织和重塑。通常,与健康组织相比,实体瘤表现出更大的ECM硬度。肿瘤微环境(TME)和周围基质中免疫细胞的空间分布强烈影响预后和对癌症治疗的反应。降低ECM硬度可改善T细胞迁移,提高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的疗效。

机械敏感离子通道(MSICs),如degenerin/上皮钠通道(DEG/ENaC)、瞬时受体电位(TRP)、TWIK相关的K+ 通道1 (TREK1)、跨膜通道样(TMC)和压电通道,以及细胞粘附分子如整合素、选择素和钙粘蛋白,已被证明可以感知外部生物力学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分子信号。

Piezo1和Piezo2是新发现的具有高钙亲和力的MSICs,具有进化保守性,参与多种组织的发育和分化,由一系列机械刺激触发。许多作为癌症标志的因素有助于TME中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功能障碍。然而,实体肿瘤中ECM硬度和细胞外生物力学线索对TME内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的确切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难以捉摸。

该研究发现一种转录因子(TF) Odd-skipped相关的2 (Osr2),以前被认为参与腭发育、滑膜关节和骨形成,可以在受生物力学应力的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中被选择性地显著诱导。Osr2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充分的,以编程耗竭的T细胞的关键特征,以响应生物力学应力。因此,该研究证实Osr2是一种机械反应性TF,可加重TME中CD8+ T细胞的衰竭,并表明在过继细胞治疗的工程T细胞中干预Osr2信号传导可能提高其对实体瘤的治疗效果。

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4.04.023

若问生涯原是梦 发表于 2024-5-14 08:39:03

陈兰芬不是去宁波大学了吗?

zgjyb 发表于 2024-5-14 08:53:59

若问生涯原是梦 发表于 2024-5-14 08:39
陈兰芬不是去宁波大学了吗?

她和老公都是厦大本,她还是厦大硕,在母校正风生水起,去外校不可能了

zgjyb 发表于 2024-5-14 16:01:32

xysy666 发表于 2024-5-6 22:22
https://www.ichac-14th.com/speaker/49212/
夏海平可能回归了,他是万院士的学生

看后面是否有更多证据验证下

xysy666 发表于 2024-5-14 16:27:07

zgjyb 发表于 2024-5-14 16:01
看后面是否有更多证据验证下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4/sc/d4sc01993h
这篇文章署名只有厦大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工医自强】厦大2024年进展(科技日报:攻克繁育难题 文昌鱼变身模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