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将共建10家一 带 一 路联合实验室
2024年5月30日上午,国 家 主 席 习 近 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习 近 平宣布,中方将于2026年在中国举办第二届中阿峰会,中方愿同阿方弘扬中阿友好精神,构建“五大合作格局”,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
习 近 平发表题为《深化合作、继往开来,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的主旨讲话。
更富活力的创新驱动格局。中方将同阿方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现代农业、空间信息等领域共建10家联合实验室;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共同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共建空间碎片联合观测中心、北斗应用合作发展中心,加强载人航天、民用客机等合作。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0-25 22:41
一 带 一 路核与辐射应激医学和救治技术联合实验室(筹)
2024年6月6日,在摩洛哥拉巴特隆重举行 ...
一 带 一 路核与辐射应激医学和救治技术联合实验室(筹)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凝聚核医疗领域智慧力量,全力推动新时代背景下核特色医疗技术应用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2024年8月19日,时值中国第七个医师节,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一行赴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看望慰问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并致以节日的问候。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我国第一颗XX弹成功XX60周年,也即将迎来核工业创建的70周年。余剑锋希望核医疗领域全体干部职工: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习 近 平 总 书 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新质生产力”、核能“三步走”谋篇布局,增强核医疗领域核心竞争力。二是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担负起守护人民健康的历史重任,努力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三是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任务,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安全生产为基本前提,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为十八万中核人乃至全国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健康服务。
余剑锋一行先后参观了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放射科、康复科、骨科等重点科室,询问了医务人员工作生活情况,查看了相关设施设备,听取了医院核医疗综合学科群和整体业务发展情况,肯定了医院近几年在承担国家核应急救援任务、抗击新冠疫情、争创医学科研中心、保障中核人健康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是集团公司战略部署落地落实的忠诚践行者。
中核集团副总经济师杜吉国,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主要负责人陪同慰问。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0-19 21:19
2024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成都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文章
国 家 最 高 领 导人第三次视察氢燃料电池产品。三次时间表如下:
1、2021年4月19日,国 家 最 高 领 导 人前往清华大学考察,期间参观了清华大学“清华信息创新成果展”的部分展品,亿华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在列。
2、2024年4月22日至23日,习 近 平 总 书 记在重庆市考察调研,期间视察了“成渝氢走廊”、国鸿氢能H240+型氢燃料电池系统,以及博世氢动力系统。
3、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 近 平在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现场察看了明天氢能公司最新一代150kW燃料电池系统。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0-19 21:19
2024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成都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文章
【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
近一年来,国 家 最 高 领 导 人在公开场合有3次点名氢能,分别在四川、江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宁夏,按时间表如下:
1、2023年7月25日至27日,国 家 主 席 习 近 平在四川省考察时,提出“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
2、2023年10月1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谈到能源安全等问题时说,要注重水电等优势传统能源与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的多能互补、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
3、2024年6月20日,在宁夏考察要求宁夏的现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产业,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要精耕细作、持续发展。
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2024年8月1日下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成都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作宣讲报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主持报告会。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省政协主席田向利出席。
报告会上,阴和俊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 近 平 总 书 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决定》,概要介绍了全会的基本情况、反映评价和筹备过程,全面回顾了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阐明了这次全会的主题、重要意义,系统阐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重大原则,深入解读了全会《决定》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并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要求。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报告全面系统、重点突出,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对于我们准确理解把握三中全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推动全会各项部署在四川落地落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将起到重要指导和促进作用;特别是报告对《决定》中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作了细致解读,有利于我们结合四川实际抢抓机遇,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扎实抓好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创新资源集聚能力,更好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4-10-18 17:18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曹立军和学校党委书记曹萍、校长胡俊见证下,成都市副市长许兴国和学校副校长胡 ...
2024.10.25-自适应光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并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来源: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4年10月29日 17:03
2024年10月25日,自适应光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成都正式揭牌,并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7位院士,相关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相关主管单位领导以及依托单位、共建单位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代表等共计7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主管单位领导为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分别颁发了实验室证书,相关领导共同为实验室揭牌。牵头单位光电技术研究所罗先刚所长、共建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徐红兵副校长、以及相关单位领导分别发言。他们表示,实验室将保持初心不变,在当前建设基础上开启新的篇章,凝聚优势力量,发展新一代自适应光学体系;实验室将面向国际前沿,有组织成体系地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产出创新性成果;光电技术研究所与电子科技大学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将自适应光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一流的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高地。
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由姜会林院士主持。委员们听取了实验室主任饶长辉研究员作的实验室发展规划汇报,经过交流讨论,与会委员一致认为,实验室目标定位清晰、发展方向明确、未来规划合理。委员们对实验室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要加强与国内相关单位的合作深度;二是要加强基础前沿方向的研究;三是要争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将实验室打造为自适应光学领域的高水平基础研究基地、创新科技策源地、高层次人才聚集地。
在学术交流环节,实验室副主任周金梅研究员、光电技术研究所鲜浩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蒋大钢副教授等就自适应光学的发展趋势、前沿技术、应用需求等作了交流汇报。
自适应光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建设。实验室将汇聚全国在自适应光学领域的优势力量和优秀人才,体系化建制化地开展新一代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面向需求、前瞻布局、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重大成果。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0-29 17:45
2024.10.25-自适应光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并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来源: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 ...
Good。
希望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自动化学院能借助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把团队人才拉起来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0-19 21:19
2024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成都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文章
2024.11-长寿命燃料电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东方电气召开来源:东方电气集团 时间:2024年11月05日 17:36
近日,长寿命燃料电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东方电气召开。学术委员会委员及专家,实验室各科室负责人、技术研发人员等共计20余人参加会议。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为民主持会议。
东方电气科技信息部重大项目专员陈文学对莅临会议的委员及专家表示欢迎,介绍了东方电气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安排,分享了实验室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取得引领性原创技术等方面的成果。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实验室建设以来取得的成绩,对实验室重点研究内容、技术方向、开放课题设置等提出了宝贵意见,强调实验室要紧密围绕建设目标,聚焦产业化发展重点环节,深入开展基础性研究,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及开放课题范围,加速开发长寿命、低成本、高性能产业产品,为氢能装备应用场景拓展,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王为民代表重点实验室对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表达了感谢,表示实验室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全力聚集并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加速推动产学研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能源战略的落实落地,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随后,两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分别代表重庆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做了专题技术讲座,进一步拓展了实验室研发人员创新研究思路。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0-19 21:19
2024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成都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文章
【中国装备科技城(筹)】围绕清洁能源等领域,创建重点实验室等国省级创新平台
2024年4月,德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谢武林在接受德阳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一是全力推进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深入实施《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规划(2023-2027年)》,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德阳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的意见,探索建立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争取进入全国科技城百强榜。
二是全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力争在抽水蓄能、海上风力发电、飞轮储能等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光伏电缆、核电主泵等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加快突破第四代核电、高强度航空承力件、重型燃机转子锻件等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前沿技术发展方向。
三是全力推进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旌湖实验室建设并实体化运行,争取纳入第二批天府实验室。围绕清洁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创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省级创新平台20家以上。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0-19 21:53
2023.10,王浩院士:风光水储互补开发,加快实现双碳目标
2024.10.23,专访“国家卓越工程师”、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风电首席专家贺建华(节选)
东方电气在过去十年,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动摇,先后研制了我国首台全国产化7兆瓦海上风机、亚洲首台10兆瓦、13兆瓦海上风机、世界首台18兆瓦、26兆瓦海上风机、世界最高海拔风机、世界最长叶片等国之重器,开启了中国风电大兆瓦风机时代,并实现了持续引领,东方电气联合三峡集团在今年获得了风电装备行业最高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东方电气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战略部署进行产业布局,建成了世界最大叶片基地,在建世界最高海拔叶片基地,用一个又一个拔地而起的基地助力我国风电和地方经济发展。比如东方风电新疆木垒基地,在扎根新疆两年时间后,于今年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的最高荣誉“开发建设新疆奖”,成为援疆典范。
问:未来,东方电气将发挥哪些独特核心优势,来取得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在海外市场,东方电气进行了哪些战略性布局?
贺建华:一是依靠“六电六业”的产业底蕴,打造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东方电气具有水、火、核、氢、光、气、储能等各种能源装备研制能力,能够打造风光水氢等绿色解决方案,满足绿色低碳的未来发展需求。
二是依靠66年发电设备研制的技术底蕴,提升风电产品核心竞争力。依靠国家级创新平台,联合一切资源,凝聚更强研发合力,加强叶片气动、控制、振动等基础技术研究,掌握更多原创技术。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0-19 21:53
2023.10,王浩院士:风光水储互补开发,加快实现双碳目标
东方电气
为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生产的两套单机容量为1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于1985年荣获首次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参建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白鹤滩水电机组,实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自主研制的150兆瓦冲击式转轮,实现我国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500兆瓦冲击式水轮机模型率先通过验收,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研制取得又一里程碑成果。
加快风电机组迭代,自主研制的全新一代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推动整个风电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技术进步。参与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成功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不断突破绿色煤电技术,2018年“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开发、研制与工程示范”项目,同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成都的进步很大 值得西安学习
王嘉图:与天府新区完美牵手,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添砖加瓦(节选)
来源:成都科学城 时间:2024年09月25日 18:52
2021年12月中科院成都分院系统7家单位搬迁入住兴隆湖畔,揭开了科技创新的新篇章。我们聚焦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主动担当作为,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平台、承担了一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技任务,产出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集聚了5000余人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建成了占地3700亩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近十年来,在天府新区这片创新沃土上,成都分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18项,发表论文约1.2万篇,出版专著156部,获授权专利约2千项。2020年,5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59项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积极推动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圆环阵太阳风射电望远镜和跨尺度矢量光场国家大科学装置落户四川,并与建在天府新区的宇宙线研究中心、射频技术研究中心和成都超算中心等构筑起大科学装置网络;积极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在新园区牵头组建了3个重点实验室,参与了两个重点实验室重组,支持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建设。
省情研究所丨为什么说科博会打开了再识四川的窗口?
时间:2024-10-21 17:08:02 来源:四川在线
相关链接:https://sichuan.scol.com.cn/m/ggxw/202410/82632451.html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将工业投资的八分之一、国 防投资的四分之一集中到四川,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家自主设计建设的大型钢企、第一座大型立式风洞、第一座“人造太阳”实验装置等,都诞生在蜀地。比如,绵阳“两弹城”承载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绵阳建设中国唯一科技城,与此有着重大关系。
实践证明,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启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四川在国家创新版图中承担了一系列重大任务,是全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成都高新区获批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攀西打造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等从设想逐步变为现实,这些都为四川加快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奠定了坚实根基。
从一些关键指标看,四川大院大所多,在川高校137所、科研机构369家、两院院士67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5个,挂牌设立西部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大国重器同样多,布局国家大科学装置的数量(10个)位居全国第三;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6万家,近5年来同比增长率均保持在10%以上;去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11.8%,综合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0-26 14:02
2023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 带 一 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上,国 家 主 席 习 近 平在开幕 ...
面向共建“一 带 一 路”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2024年11月15日,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成渝地区“一 带 一 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简称《方案》)于近日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复。这是全国批复的第一个面向共建“一 带 一 路”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方案》提出,到2026年,成渝地区“一 带 一 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初具规模,形成多层次、有特色的国际技术转移体系;到2035年,面向“一 带 一 路”技术转移枢纽基本建成,在共建“一 带 一 路”科技创新共同体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成为国际技术转移要素集聚高地和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高地,创新要素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国际技术转移辐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显著支撑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为实现目标,《方案》明确按照“一个中心、两地共建、众点协同”布局建设,将围绕国际技术转移网络构建、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服务增效、人才交流、活动开展等实施重点任务,深化成渝地区与共建“一 带 一 路”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技术双向转移转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跨境融通。
通过探索创新机制、实现要素融通、推动成果共享,从而以高水平国际化促进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支撑成渝地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助力共建‘一 带 一 路’高质量发展。”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该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有助于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 带 一 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落地落实,还能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促进成渝地区与共建“一 带 一 路”国家的技术转移转化。
【重组完成】川大高分子材料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相关链接:https://news.scu.edu.cn/info/1135/46176.htm
2024年11月16日,为进一步深化四川大学和中国宝武的校企合作,双方召开合作交流会,就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进行研讨。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建立长期合作交流机制,围绕中国宝武在西部区域的布局,结合我校材料、化工、节能环保等优势科研领域,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推进校企合作。会前,侯安贵一行参观了四川大学科研成果展厅和高分子材料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汪劲松校长会见了中国宝武总经理侯安贵一行。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0-19 21:19
2024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成都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文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氢能首次被明确纳入能源管理体系。业内人士认为,这为氢能产业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航道。
2024年11月8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氢能首次被明确纳入能源管理体系,与煤炭、石油、水能、风能、核能等一同作为能源进行管理,同时明确,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0-25 22:41
一 带 一 路核与辐射应激医学和救治技术联合实验室(筹)
2024年6月6日,在摩洛哥拉巴特隆重举行 ...
中国-摩洛哥核与辐射应激医学和救治技术一 带 一 路联合实验室(筹)
2024.10-成都医学院附二院邀请摩洛哥马拉喀什穆罕默德六世大学医疗中心代表团来访开展学术交流(节选)资料来源:成医附二院 作者:李丽 编审:姚翠凤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1日相关链接:https://news.cmc.edu.cn/info/1006/28641.htm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一 带 一 路”倡议,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加快推进核与辐射应激医学和救治技术联合实验室建设落地落实,2024年10月26日至31日,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邀请摩洛哥马拉喀什穆罕默德六世大学医疗中心代表团一行来访,开展了学术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为中摩核与辐射应急医学救援救治能力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对中摩进一步深化核医疗领域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实验室揭开“新面纱”。10月28日,核与辐射应激医学和救治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春天酒店举行,马拉喀什穆罕默德六世大学医疗中心院长卡丽玛·弗莱吉、成都医学院副院长张涛、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党委书记陈浩、附二院党委书记江志强共同为实验室揭牌。摩洛哥社会保障与卫生部欧洲司官员扎鲁·苏凯娜,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对外合作处处长陈莹、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合处处长刘成,中核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强出席仪式并致辞。他们表示,中摩双方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行动,推动实验室在核与辐射应激医学和救治技术开展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成为中摩友好合作的典范和亮点,为两国乃至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走访参观续写国际佳话。在蓉期间,摩方一行走访参观了作为联合实验室合作单位的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成都医学院,深入了解四川核工业大省的独特资源优势、核医疗产业发展布局等情况,对共建中摩核医“试验田”、共享中摩合作成果充满信心。同时,还利用休息时间参观了熊猫基地、金沙遗址、浣花溪、杜甫草堂等著名景点,沉浸式感受天府之国的风土人情、历史底蕴,留下了美好的成都印象、四川印象、中国印象,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医疗研发平台奠定深厚的中摩情谊。
中国-摩洛哥核与辐射应激医学和救治技术一 带 一 路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转自川大坛友所发内容】#攀钢#钒钛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重(待重组)
近日,钒钛资源开发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称钒钛国重室)优化重组工作专题会在鞍钢集团攀钢南山宾馆会议中心举行。
会上,攀钢研究院、钒钛国重室负责人分别汇报了钒钛国重室优化重组工作进展、组建方案编制等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工程专家、中南大学教授姜涛表示,钒钛国重室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攀钢党委书记、总经理谢俊勇介绍了攀钢半个多世纪以来牢记国家使命,始终坚持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情况,并对进一步完善方案编制、扎实推进钒钛国重室组建等相关工作做出部署。
会上,中南大学二级教授、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李光辉被聘任为钒钛国重室主任。
来自中南大学和四川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攀钢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围绕钒钛国重室组建方案编制等内容建言献策;就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攀西国家战略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思广益,达成共识。
《中国冶金报》(2024年08月14日 04版四版)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0-23 09:53
大熊猫珍稀濒危生物物种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筹)
“关于支持成都创建大熊猫科研保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 ...
【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熊猫科研合作平台
2024.11.26-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节选)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时间:2024年11月27日 09:30
2024年11月26日,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大会倡导各国携手关注熊猫和其他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保护,深化彼此合作与信任、民间交往与友谊。大会汇聚政府机构、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等熊猫伙伴,通过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对话交往合作,助力熊猫伙伴同向而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绘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画卷。会上正式发布了《习 近 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实践和世界贡献》智库报告并进行解读。
关志鸥表示,当前,中国正在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为大熊猫保护提供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力,中国将与全球伙伴一道,共同推进大熊猫保护合作走深走实。要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有效连通扩大生态廊道,优化大熊猫栖息地生境,构建覆盖园区全域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适度发展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要高水平建设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熊猫科研合作平台,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系列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要广泛开展大熊猫合作交流,加强与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和全球伙伴的合作,共同分享大熊猫保护经验,创建大熊猫文化交流品牌,讲好大熊猫保护故事。
施小琳指出,四川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近75%的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息。四川将进一步深化大熊猫遗传保护、疾病防治、野化放归合作,多措并举加强栖息地保护建设,优化适应大熊猫生存繁育的自然生态环境,持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探索发挥森林“四库”功能作用,推出系列具有高附加值的生态产品。扶持发展自然教育、康养、旅游等生态友好型产业,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发挥好新媒体机制,多元放大协同效率,积极融入和服务“一 带 一 路”建设。构建具有影响力的对外传播符号,打造全球大熊猫文创IP的集聚高地。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实验室(筹)
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王建明曾提出了《关于加强黄河源若尔盖湿地功能区生态保护修复的提案》,并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2022年全国两会上,王建明又提交了《关于加快实施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提案》,呼吁国家推动四川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
王建明建议,应聚焦区内高寒泥炭沼泽湿地、重要水源涵养地、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重要自然人文景观四大核心价值,统筹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加快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沙化草地和黑土滩治理,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珍稀野生动植物主要栖息地生态管护和生态状况评价等工作,进一步筑牢黄河上游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王建明认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科技支撑体系。他建议:
应根据若尔盖草原湿地水源涵养、泥炭沼泽、生物多样性及自然人文景观特性,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实验室、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发应用中心等科创平台建设;
开展黄河流域生态本底和生态状况评价,强化系统性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推动生态监测平台和网络建设,实现生态管理智能化、智慧化,进一步把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为什么要保护若尔盖湿地
王建明说,位于黄河上游的若尔盖草原湿地,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是“三区四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高原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也是世界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珍稀植物分布区。
2021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搭建起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从而开创了新时代治黄事业的崭新篇章。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1-29 15:26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实验室(筹)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实验室(筹)
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年1月21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新春贺词:坚持“四个面向”,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完成研究所“十四五”规划编制,确定了未来的战略方向与主攻重点,系统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加快推进“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为江河上游生态保护、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若尔盖国家公园筹建、西藏藏医药研究中心建设等提供科技咨询和决策依据。
2023年1月21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新春贺词:(2022年)这一年,我们聚焦主责主业,践行使命担当。全面推进研究所 “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实施;坚持“四个面向”,大力推进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基础研究;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刻领会中央和院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夯实科技人才基础。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1-29 15:26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实验室(筹)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实验室(筹)
2022.11.22-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对关于加快实施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提案答复(节选)来源:四川省林草局 时间:2022年12月06日 11:17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182号提案答复的函
川林保函〔2022〕1124号
二、关于“构建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议
一是正在研究部署项目实施监测监管工作,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张图”,建设若尔盖山水工程项目数据库与监测监管系统,推动子项目“上图入库”对所有工程实现线上管理,充分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技术进行比对核查,实现实时动态、可视化、可追踪的“一体化”监测监管。二是进一步强化与高校合作,紧紧依托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自然资源部驻川专业地质调查单位等大学大院大所科研力量,以及省地质局、省地调院、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所属地勘队伍技术力量,加强包括高山峡谷区在内的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调查、精细化监测预警、生态化防灾治灾等科技攻关,持续提升我省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底板,全力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以若尔盖国家公园为载体,加快构建拟建区内“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积极对接国家规划院,组织对若尔盖国家公园拟建区内现有保护地监测监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摸排,收集现有检测站点建设运行情况。在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生态系统、物种及栖息地、自然景观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状况监测监管试点工作。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2022年11月22日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1-29 15:26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实验室(筹)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实验室(筹)
2022.3.18-阿坝师范学院召开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省级实验室筹建工作座谈会(节选)
来源:阿坝师范学院 时间:2022-03-22
相关链接:https://www.gx211.cn/news/20220322/n16479421518883.html
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2022年3月18日14时30分,由阿坝州科技局和阿坝师范学院共同举办的“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省级实验室筹建工作座谈会”在阿坝师范学院行政楼406会议室召开。本次出席会议的有:阿坝州科技局局长彭龙,阿坝州科技局副局长王军亮,阿坝州科技局高新及重大专项科科长任小华,阿坝州科技局农村科普科科长牟泓,阿坝州生态研究院副院长肖敏,阿坝州生态研究院生态科科长代英,阿坝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向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弘,科技处副处长刘汉文,数学学院院长杨仕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院长向昌成,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莫建麟,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王丽华,国资处副处长邓文博,科技处办公室主任毕红刚。副校长宋弘主持本次座谈会。
肖敏对“《四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讨论稿)”做了起草说明。
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阿坝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室。
(来源: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1-29 15:26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实验室(筹)
统筹考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等相关实验室建设,并加强对四川等地优势科研单位的指导
2023.1.30-“关于加快实施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提案”复文(2022年第02125号(资源环境类164号))(节选)时间:2023年01月30日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链接: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gktafw/33344.jhtml
一、关于加快实施四川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国家示范工程问题
(二)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2022年4月,我局正式向四川、甘肃两省人民政府复函,同意开展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原则上同意两省报送的创建方案,并明确了两省近期工作重点。下一步,将会同两省人民政府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统筹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并积极配合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双重”工程等相关工作。
二、关于构建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科技支撑体系问题
(一)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国家层面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工作,科技部已开展相关领域研究,如建立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站,组建我国七大水系和城市群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目前,正在开展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工作。在重组工作中,将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地区发展需要和优势科研力量分布情况,统筹考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等相关实验室建设,并加强对四川等地优势科研单位的指导。
(二)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十三五”期间,科技部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支持开展典型高寒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及机制、川西北和甘南退化高寒生态系统综合整治等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如揭示了若尔盖等地区草原退化与恢复关键过程、湿地演变过程中生物群落变化,构建了影响典型高寒生态系统退化指标体系和适用于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及功能恢复的技术体系,促进了“中国科学院若尔盖高寒生态研究站”台站基地在阿坝州红原县的落地。
(三)加强生态监测平台和网络建设。2014年,我局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在若尔盖地区建设了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作为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节点,开展长期定位观测研究 。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1-29 15:26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实验室(筹)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实验室(筹)
2024.4.7-四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实验室(筹)共建签约仪式举行发布时间:2024-04-09 08时56分 来源:阿坝州生态保护与发展研究院相关链接:https://www.abazhou.gov.cn/abazh ... 4c74a25d05057.shtml
本网讯(肖敏)2024年4月7日,阿坝州生态保护与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阿坝州城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实验室(筹)”(以下简称“黄河实验室”)共建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阿坝生态院、阿坝城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建设“黄河实验室”,是阿坝州坚持深入贯彻习 近 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省委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战略,全力推动黄河上游生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政治责任。在州科学技术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三方达成共建“黄河实验室”合作意向,签订了“黄河实验室”合作备忘录和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黄河实验室”从筹建工作阶段正式进入实施组建阶段。
据悉,“黄河实验室”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围绕保护、治理和利用三个方面,重点开展涉及生物多样性、碳汇功能、水源涵养的生态系统与功能,涉及湿地恢复、沙化治理、矿山修复、边坡治理的生态修复与治理,涉及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种质资源圃建设的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及生态特色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三方通过搭建综合研究平台、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和对外开放平台,在联合科技攻关、科技项目联合申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全面合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工程数值模拟基础算法与模型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4年11月26日,为进一步深化“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数字经济局积极牵线搭桥,促成吉利(四川)创新中心与四川大学工程数值模拟基础算法与模型全国重点实验室进行深入交流洽谈,双方就技术合作、人才培养、产业化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洽谈会上,吉利(四川)创新中心负责人介绍了吉利控股集团在CAE软件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和应用案例。四川大学工程数值模拟基础算法与模型全国重点实验室则展示了其在CAE软件研发方面的进展,特别是在网格生成软件和解算器软件研发方面的最新成就。双方均表示,通过此次交流,加深了对彼此优势领域的了解。
四川大学工程数值模拟基础算法与模型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24年1月成立,以四川大学作为主依托单位,拥有200余人组成的研发团队,以研制自主可控的大型通用CAE软件为目标,旨在突破软件研制关键核心技术,发展CAE软件系列产品,增强国家工程数值模拟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1-29 17:03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实验室(筹)
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筹建国家 ...
2024.4.29,稳步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等事关研究所发展全局的关键工作
相关链接:https://cib.cas.cn/xwdt/zhxw/202408/t20240807_7246284.html
当前,中国科学院正组织动员全院上下凝心聚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奋力开创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奋勇前进。成都生物所也处在创新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所上下正以抢占科技制高点精神为指引,勇敢打破阻碍科技创新的藩篱,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管理效能,围绕学科优化调整、人才引进培养、资源配置改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性锐意改革,稳步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等事关研究所发展全局的关键工作。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1-29 17:03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重点实验室(筹)
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筹建国家 ...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青藏高原重大工程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相关链接:https://cib.cas.cn/zzjg/kybm/swdyxbhzx/bhswdlyjsstcxtd/tdjj/202408/t20240816_7273930.html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保护生物地理与计算生态创新团队
团队定位
针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安全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紧密围绕我所青藏高原重大工程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立足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面向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以两栖爬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研发智能优化算法与统计决策模型,解析多维度生物多样性时空格局演变过程与机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识别关键类群保护空缺并预测灭绝风险,服务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国际公约履约需求。预期在3~5年内打造一支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跑水平的保护生物地理与计算生态创新团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