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thArno
发表于 2025-1-23 11:16:51
daxuemi 发表于 2025-1-23 11:09
吴臻如果接班,也不耽误他评院士。张荣就是当着厦门大学书记上的院士。但是现在院士基本上是985大学的标配 ...
主要李校长配置的比较高。
院士、中候补。
daxuemi
发表于 2025-1-23 11:40:43
SmithArno 发表于 2025-1-23 11:16
主要李校长配置的比较高。
院士、中候补。
个人感觉李校干到2029年,64岁的时候问题也不大,也说不定就能干到65。985的正职本就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多数都是超龄退休的。刘校已经超龄还没退呢。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1:42:34
2025年国家奖较强战力团队:
①陈子江、秦莹莹
②张运、张澄
③冯世庆
④孙金鹏
⑤陈玉国、徐峰
⑥彭实戈、吴臻
⑦徐现刚
⑧李术才、李利平
⑨张承慧
⑩陈耀
zyc123
发表于 2025-1-23 11:47:37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1:42
2025年国家奖较强战力团队:
①陈子江、秦莹莹
②张运、张澄
彭院士要能二次出战,拿下数学自然科学一等奖,山大数学的灿烂辉煌将一时无双!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1:54:40
zyc123 发表于 2025-1-23 11:47
彭院士要能二次出战,拿下数学自然科学一等奖,山大数学的灿烂辉煌将一时无双! ...
艰难,现在不如全力推弟子吴臻国自二;非线性期望理论,后面再推出一个学生。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1:55:30
好像没看到24年学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的总数?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2:04:57
zyc123 发表于 2025-1-23 11:47
彭院士要能二次出战,拿下数学自然科学一等奖,山大数学的灿烂辉煌将一时无双! ...
23年度国家奖应该有“打分”,差距较小的后续上概率挺大,非团队内部人士也不会知道具体情况。院士也是一样,在第二轮学部小组赛打分,挤不进前1/3,后面希望也不大了,尤其对一些大龄选手。
daxuemi
发表于 2025-1-23 12:08:14
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高等医学教学科研综合楼项目正在环评。“拟建项目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内,建筑总规模约31200平方米,其中地上11层,建筑面积约25633平方米;地下2 层,建筑面积约5567平方米。主要功能为高等医学学科科研实验室及配套功能房间、科研教研室、会议室、科研仪器平台等” 其中,3楼是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2:30:07
daxuemi 发表于 2025-1-23 12:08
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高等医学教学科研综合楼项目正在环评。“拟建项目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山 ...
按照科技部全重依托单位实体化运行要求,一层楼的空间能够满足生殖全重建设要求么?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2:33:32
西藏大学党委关于十届自治区党委第四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来源: 西藏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3日 18:34:33
整合环境科学、高原医学、心理学、天文学等优势学科力量,探索跨多学校、多学科、全面融通的交叉学科建设模式,联合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申报“青藏高原极端条件下生态环境与人群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并完成科技部答辩。
————————————————————
这个时间点,难道是还没出结果,不是寄掉了?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2:35:54
应该是同个新闻,“联合青海师范大学启动“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申报”。
——————————————————
这个是所谓的交叉口全重,没有被撤掉指南么?若真的话,学校科技考古有上车机会了。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2:46:26
机械工程学院万熠/宋维业团队在视网膜层高精度分割领域取得新进展,该成果以“Fusing multispectral information for retinal layer segmentation”为题发表在全球数字医疗顶尖期刊Npj Digital Medicine(Nature子刊,中科院一区,IF:12.4)。山东大学贺翔、吴付旺为共同第一作者,万熠教授与宋维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目前,该成果已完成专利布局,并正在积极推进产业化推广,以期通过AI赋能医疗装备,为推动高端医疗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daxuemi
发表于 2025-1-23 12:48:09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2:35
应该是同个新闻,“联合青海师范大学启动“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申报”。
—————— ...
所谓交叉口撤掉指南也并没有明确的消息吧,都是网传。
SmithArno
发表于 2025-1-23 12:49:40
daxuemi 发表于 2025-1-23 12:48
所谓交叉口撤掉指南也并没有明确的消息吧,都是网传。
交叉口和其他指南年后定调。
目前意见不统一。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2:53:42
期待能再牵头一个科技考古全重。看起来全重还没彻底关门,对最终学校达到15个全重(5+10),重燃信心。
daxuemi
发表于 2025-1-23 13:03:25
这是上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情况,山大只有2个。这一轮重组后,山东大学的国重已经不能算是短板了,表现还是挺不错的。平台有了,后边的工作就是储备院士候选,争取未来10年把院士短板追回来。山大现在的大短板就是院士人数少,国家奖少,CNS少,分数线低。
zyc123
发表于 2025-1-23 13:05:04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2:33
西藏大学党委关于十届自治区党委第四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来源: 西藏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5 ...
还有希望再多个,不错哈~
daxuemi
发表于 2025-1-23 13:09:52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2:33
西藏大学党委关于十届自治区党委第四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来源: 西藏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5 ...
我个人觉着西藏这个实验室有很大概率能拿下,原因无他,就因为他是西藏,这个地方太需要一所高水平的国家级平台了。
zyc123
发表于 2025-1-23 13:10:17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2:35
应该是同个新闻,“联合青海师范大学启动“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申报”。
—————— ...
科技考古希望还是挺大,虽然更想让新能源控制上哈,这个对整个工科太太太重要。
zyc123
发表于 2025-1-23 13:15:24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1:54
艰难,现在不如全力推弟子吴臻国自二;非线性期望理论,后面再推出一个学生。 ...
先推推弟子,自己再报自一也可,后备力量对学科更重要。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3:16:22
daxuemi 发表于 2025-1-23 13:09
我个人觉着西藏这个实验室有很大概率能拿下,原因无他,就因为他是西藏,这个地方太需要一所高水平的国家 ...
个人也是这么理解的,在全重统计贴写了较大概率。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3:20:08
zyc123 发表于 2025-1-23 13:10
科技考古希望还是挺大,虽然更想让新能源控制上哈,这个对整个工科太太太重要。 ...
能上哪个上哪个,现在看来,考古概率确实大很多。山大全重能有这个成绩,学校整体统筹安排资源分配,至关重要。
zyc123
发表于 2025-1-23 13:26:53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3:20
能上哪个上哪个,现在看来,考古概率确实大很多。山大全重能有这个成绩,学校整体统筹安排资源分配,至关 ...
全重申请,山大仅有这点院士力量几乎全用上了。目前还剩环境那边2个老院士还没用上,能不能整合搞个环境科技考古全重,确保一举拿下宝贵名额。
yiluzoulai2023
发表于 2025-1-23 13:27:42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3:20
能上哪个上哪个,现在看来,考古概率确实大很多。山大全重能有这个成绩,学校整体统筹安排资源分配,至关 ...
看微生物晶体重组,没有院士是不行啊,控制还是差点事儿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3:32:57
zyc123 发表于 2025-1-23 13:26
全重申请,山大仅有这点院士力量几乎全用上了。目前还剩环境那边2个老院士还没用上,能不能整合搞个环境 ...
全重不是这么胡乱拼凑出来的…老旧零散是大忌,恐怕报上去会被科技部直接拉黑。
zyc123
发表于 2025-1-23 13:35:31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3:32
全重不是这么胡乱拼凑出来的…老旧零散是大忌,恐怕报上去会被科技部直接拉黑。 ...
哈 我是胡说的。环境这两个院士没用上真是可惜了~
来自河山
发表于 2025-1-23 13:51:53
会议评选产生了10项子午工程2024年度优秀成果。由空间科学研究院“从太阳风暴到地球极光”集成攻关创新团队为主完成的两项成果成功入选。其中“太阳耀斑极紫外后相对地球电离层-热层耦合系统的影响”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为校区刘晶教授、陈耀教授、孔祥良教授和博士生刘宣青,以及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研究员钱丽英、王文斌;“极盖区不均匀体的形成机理与演化特征研究”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为校区博士生修智峰、陆盛以及讲师马羽璋。上述两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均为山东大学。
来自河山
发表于 2025-1-23 13:52:20
空间科学成果+2
rlwd12345
发表于 2025-1-23 13:56:09
yiluzoulai2023 发表于 2025-1-23 13:27
看微生物晶体重组,没有院士是不行啊,控制还是差点事儿
没有院士,有些关系重大的会议席上没人坐着,捞不到好处不说,还有可能被人“合理”优化了,印象中这也是绪堂反思的内容。
Jerryliao
发表于 2025-1-23 14:12:39
daxuemi 发表于 2025-1-23 13:03
这是上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情况,山大只有2个。这一轮重组后,山东大学的国重已经不能算是短板了,表现还 ...
分数线低这个事有可能25年会将部分重点班(六堂一院及基地班)直接面向高考招生,愿意承诺本硕博的话看隔壁某校创新班大师班分数猛猛涨,但我是觉得山大能有这么优秀的升学去向一定程度来源于校内二次选拔给了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