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sy666
发表于 2025-3-29 21:54:53
中信证券投行委主任将由现在的投资银行委员会副主任兼金融组组长孙毅接任。孙毅,1972年出生,1993年7获得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于1996年获得厦门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任中信证券高级管理层成员、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金融与科技行业组负责人
xysy666
发表于 2025-3-29 21:55:59
3月21日,美凯龙公告称,郑永达因工作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并不再担任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席。辞任后,郑永达仍将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郑永达作为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建发集团)总经理及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发股份)副董事长,继续兼任公司董事,将进一步协同建发集团、建发股份相关资源,持续促进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管理改善。公司董事会于3月21日审议通过议案,李玉鹏将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并选举李玉鹏为公司董事长,同时担任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席一职。附李玉鹏简历李玉鹏,1989年8月出生,中国国籍,中共党员,中级经济师,毕业于 厦门大学,获学士学位。李玉鹏先生自2010年7月至2025年3月于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历任法律事务部总经理、法务总监等职,并自2022年4月至今担任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码:600153)监事。
xiaoqiqizi
发表于 2025-3-29 22:35:27
目前三栋楼的招标情况
zgjyb
发表于 2025-4-3 11:08:28
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双向奔赴”: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AI for Science青年论坛顺利举办
2025-04-01 科技日报
“以智能化、高通量实验为目标的AI4S科研基础设施将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提供高质量的科学实验数据来源以及模型训练和验证场景,其互联互通有望推动实现AI4S的规模法则。”对于AI4S科研基础设施,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苏州实验室主任研究员洪文晶教授提供了更多角度的解读。“近年来,我们在厦门大学建设了融合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近10台科学仪器,实现“高通量制备-多谱学表征-智能决策”闭环研发,并与多个产业龙头企业密切合作,探索了AI4S在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材料领域的潜力。以此为基础,包括数十台智能化仪器设备的智慧储能大型AI4S科研基础设施已开工建设,将通过开放共享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合作伙伴提供AI4S基础设施支持。”
zgjyb
发表于 2025-4-3 11:19:49
嘉庚创新实验室中药材纯化处理的配方型化学品开发项目获投资2000万元
2025-4-2
为解决当前中药材炮制规范很难去除三七农残污染达到净制的技术难题,嘉庚创新实验室布局中药材纯化处理的配方型化学品研发项目,围绕三七农残净制配方、化学净制工艺、配方验证等开展研发。
目前项目团队已完成中试实验,净制后的三七中农药残留量均不超过《中国药典》最小检出限0.005毫克/千克,三七皂苷等药效成分含量基本不变且所有指标符合药典标准,同时溶剂残留量远小于国家标准要求。
近日,项目团队获得福建诺华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嘉庚创新实验室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福建诺华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福建汉方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走向生产线。
zgjyb
发表于 2025-4-3 11:50:29
支持嘉庚创新实验室加快突破前沿技术创新,推动筹备建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G6 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中试线(前期为G2.5)。
http://dpc.xm.gov.cn/xxgk/xxgkml/jcgh/202503/t20250312_2921508.htm
zgjyb
发表于 2025-4-3 16:28:12
古浪 发表于 2025-1-26 23:40
是厦门发改委的营商环境实施方案7.0版吧,那个每年一个版本,到今年下半年估计又要出8.0版了,不知道会不 ...
8.0刚出来了,没提
zgjyb
发表于 2025-4-3 16:29:42
xysy666 发表于 2025-3-29 21:55
3月21日,美凯龙公告称,郑永达因工作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并不再担任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 ...
ok,已更新
古浪
发表于 2025-4-3 16:52:49
zgjyb 发表于 2025-4-3 16:28
8.0刚出来了,没提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是每年一版,没明确写实施周期,应该都是在上半年发布。去年9月份发布的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方案,明确实施周期是2024-2026年,和7.0版还是有点区别。我仔细看了去年上半年发布的7.0版,也没有提到空天深海装置。
zgjyb
发表于 2025-4-3 20:04:08
携手厦门大学陶华冰团队申报的厦门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获批
2025-04-03
2025年3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在【两会代表委员通道】上宣布,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陶华冰带领团队研发的质子交换膜制氢电解槽取得突破性进展,获批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近日,厦门市科技领域再传喜讯,由三达膜牵头,携手鹭岛氢能、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联合申报的未来产业领域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高适应性500标方高效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系统及关键材料研发”项目获批,厦门市政府资助1000万元,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 。
三达膜由厦门大学化学系1981级校友蓝伟光博士于1996年创办于厦门火炬高新区,是厦门市第一家海外留学生回国创办的企业,也是厦门市第一家以科技成果转化与中试放大为核心的研发型企业,亦是新加坡三达国际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三达膜于2003年与2019年分别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是厦门火炬高新区的第一家上市企业,也是新加坡投资控股的第一家中国科创板上市企业。
作为三大主流电解水制氢技术之一,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凭借其高效能、强适应性和快速响应等核心优势,正在重塑清洁能源产业格局。相较于传统碱性电解技术,该技术不仅能在高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更能完美匹配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性。通过质子交换膜的创新应用,实现水分子高效分解与氢氧精准分离,为构建零碳能源体系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此次获批项目将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创新联合体,深度融合三达膜在膜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与陶华冰团队的前沿研究成果,聚焦复杂水质适应能力提升、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及大标方设备成本优化三大技术攻坚方向,通过构建"纯水供应-催化剂-膜电极-电解槽-智能控制"全产业链技术矩阵,进一步推动我国绿氢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商业化应用与规模化应用,为加快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范式。
值得提及的是,三达膜创始人蓝伟光教授是新加坡厦门大学校友会会长、福州大学未来膜技术学院执行院长,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卓越访问科学家。陶华冰副教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厦门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鹭岛氢能创始人,深耕电解水制氢领域十余年,在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Catalysis、J. Am. Chem. Soc.、Joule、Adv. Mater.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累计他引超过4000次,申请发明专利55项。如今两位同样来自新加坡的创新创业人才在厦门这片热土上携手合作,既是科研智慧的深度碰撞,更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典范实践。
parapara
发表于 2025-4-3 21:42:18
古浪 发表于 2025-4-3 16:52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是每年一版,没明确写实施周期,应该都是在上半年发布。去年9月份发布的提升营商环 ...
是国家经费
古浪
发表于 2025-4-3 22:27:37
parapara 发表于 2025-4-3 21:42
是国家经费
那资金来源就是教育部的重大设备更新项目,本质上是从国家拨给学校的财政经费,还是学校自己的钱。除非地方政府有配套,不然写不写进市发改委或市科技局方案意义不大。
parapara
发表于 2025-4-3 22:40:26
古浪 发表于 2025-4-3 22:27
那资金来源就是教育部的重大设备更新项目,本质上是从国家拨给学校的财政经费,还是学校自己的钱。除非地 ...
不是设备更新项目。按你这样理解,所有高校大项目不都是国家拨给学校的财政经费。
古浪
发表于 2025-4-3 23:05:11
parapara 发表于 2025-4-3 22:40
不是设备更新项目。按你这样理解,所有高校大项目不都是国家拨给学校的财政经费。 ...
虽然来源都是国家财政经费,但还是有区别的,从国家拨给学校的日常运营经费出,相当于占了其他学科/学院的钱,如果是从其他渠道竞争获得国家财政经费专门用于该大装置,那就不占用其他学科/院系的经费,相当于多出来的,也显得更有含金量。现在比较关心地方给不给配套,能够给多少。
xiaoqiqizi
发表于 6 天前
推进翔南新校区,争创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两岸融合中心
狗命li
发表于 6 天前
xiaoqiqizi 发表于 2025-4-6 13:26
推进翔南新校区,争创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两岸融合中心
新校区在哪
xiaoqiqizi
发表于 6 天前
狗命li 发表于 2025-4-6 13:56
新校区在哪
应该是翔安南部片区,科学城部分
zgjyb
发表于 5 天前
本帖最后由 zgjyb 于 2025-4-7 19:43 编辑
25年新春茶话会和建校104周年发展大会【敢闯敢试,自强卓越】及媒体报道信息汇总
两重两新项目获批总投资9.39亿元
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7.35亿元
鹭江实验室获批15.6亿元
获批中央科技委审批通过的首个国际大科学计划
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获批建设
南洋研究院入选国家级科研平台和教育部联合研究院牵头单位
推进翔南新校区建设,目前进展顺利
争创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两岸融合中心
“24年各国家重大专项全部入围,且成绩不错”:
先导计划
培优计划
U40
基础科学提升创新工程
入选JW科技委项目定点8校(张SJ是组长)
新获批各国家重大专项总金额40多亿,学校配套30%。意味着学校自己要出十几亿,“幸福的烦恼”。
财务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学校办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保障更为坚实、动力更为强劲。
鼓励教师在不同维度上“争当状元”。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甘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努力产出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成果,鼓励长周期、持续性的研究。
xysy666
发表于 5 天前
zgjyb 发表于 2025-4-7 17:57
25年新春茶话会和建校104周年发展大会【敢闯敢试,自强卓越】及媒体报道信息汇总
两重两新项目获批总投资9 ...
感觉zr当了sj后和之前差别挺大
zgjyb
发表于 5 天前
xysy666 发表于 2025-4-7 19:00
感觉zr当了sj后和之前差别挺大
加上上院士之前和之后
zgjyb
发表于 5 天前
本帖最后由 zgjyb 于 2025-4-8 17:51 编辑
作为首任院长,尹泽勇深情回顾十年征程。他强调,站在新起点上,学院应立足国家需求,深化总结办学理念、主动担当使命重任,不断推动学院内涵、特色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厚植“空天报国”情怀,攻克“卡脖子”技术,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二是深化改革创新,发挥“三海”优势,聚焦:
“高超声速组合动力”(+高超声速)
“低空无人机和发动机”“(+低空经济)
新能源航空动力与飞行器”(+新能源)
“智能化空天动力”(+AI)
四个方向,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三是凝聚团结奋斗力量,汇聚校友及社会各界支持,共筑学院高质量发展。
xiaoqiqizi
发表于 5 天前
xysy666 发表于 2025-4-7 19:00
感觉zr当了sj后和之前差别挺大
上了院士后能量变大了,看来一把手还是要院士才能发展得好,华科双院士发展就飞速,单院士也很猛
zgjyb
发表于 5 天前
本帖最后由 zgjyb 于 2025-4-8 08:26 编辑
xiaoqiqizi 发表于 2025-4-7 21:42
上了院士后能量变大了,看来一把手还是要院士才能发展得好,华科双院士发展就飞速,单院士也很猛 ...
回顾他在去年年底的采访,“将师生科研学习积极性调动到国家战略方向上去,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外,积极谋划一些更能体现厦大特色的新项目”,确实背后花了心思。他之前提出的“三海”在去年都有进展。
海峡: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两岸融合中心
海丝: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中马先进封装联合实验室、南洋教育部联合研究院、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综合服务中心
海洋:大科学计划、海洋省实验室
古浪
发表于 4 天前
zgjyb 发表于 2025-4-7 19:09
作为首任院长,尹泽勇深情回顾十年征程。他强调,站在新起点上,学院应立足国家需求,深化总结办学理念、主 ...
尹院士高瞻远瞩,航院未来的发展更聚焦了。这些年在尹院士和尤校带领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配置了好多高端试验装置,像高超音速激波风洞、叶栅风洞,以前可望不可即的,现在都有了
zgjyb
发表于 4 天前
古浪 发表于 2025-4-8 10:58
尹院士高瞻远瞩,航院未来的发展更聚焦了。这些年在尹院士和尤校带领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配置了好多高 ...
确实,航院有望再上一层。大装置和省实验室希望很大,就算没有,相信学校都会掏钱自建,目标和路径都很清晰了。电子势头同样很好,信息也不错,就看机械了
古浪
发表于 4 天前
zgjyb 发表于 2025-4-8 11:20
确实,航院有望再上一层。大装置和省实验室希望很大,就算没有,相信学校都会掏钱自建,目标和路径都很清 ...
电子等两栋集成电路研发大楼建好,后面发展速度会更快,看到时候能不能多整些高端光刻机,后面估计电子、柔电都搬过去了,新工科研发大楼就给航空和机械了,有足够的空间、高性能装备和高水平人才团队,争创大平台、争取大项目就更容易了
zgjyb
发表于 4 天前
古浪 发表于 2025-4-8 12:35
电子等两栋集成电路研发大楼建好,后面发展速度会更快,看到时候能不能多整些高端光刻机,后面估计电子、 ...
应该是这样安排的,几乎肯定
zgjyb
发表于 4 天前
紧跟国家导向,孙世刚院士参与尹院士主导的工程院新能源发动机战略研究项目
zgjyb
发表于 4 天前
江苏省南京江北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来校考察交流
2025年04月08日
2025年4月2日,江苏省南京江北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党工委副书记、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南京生命健康办)副主任雷海一行来校访问交流。厦门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党委副书记陈伟,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君彬,副院长葛胜祥、相关教授及翔安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双方就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议题展开交流。
雷海表示,南京正全力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希望联合厦门大学相关科研团队合作共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推动厦大相关科技成果在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以下简称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落地。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信息对接部部长刘兆贤现场解读了最新政策导向及分中心建设规划。
与会的教授专家与南京生命健康办负责人围绕共建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的运营机制、医疗器械的产业链后端服务、神经调控科技辅具的引进以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孵化路径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与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会后,南京生命健康办来宾一行实地参观了公共卫生学院重点实验室,深入了解科研平台建设及技术转化应用场景。
xiaoqiqizi
发表于 4 天前
近日,冠亚投资-嘉庚创新实验室战略合作抗氧化铜浆项目团队以线上形式召开项目推进会,系统规划下一阶段合作方向。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宋毅,冠亚投资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朱益民,南通天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朱鹏博士,厦门铜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志成、项目经理郑剑飞,冠亚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发展基金秘书长张朝晖及项目团队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厦门铜乐科技汇报了其抗氧化铜浆产品在光伏组件与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应用突破,相关技术指标已通过行业权威认证,性能优势获得头部企业认可,有望成为国产替代的关键支点。南通天盛与厦门铜乐科技随后围绕商业与技术合作模式展开深度对话,双方提出构建“需求共探-效益共享”创新生态,推动基础研究与商业应用无缝衔接。宋毅建议,当前阶段应聚焦资源,在1-2个细分赛道实现率先突破。要求三方团队强化技术迭代与市场反馈的双向互动,确保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此次会议标志着产学研用协同进入实质攻坚阶段。未来三方将在冠亚投资-嘉庚创新实验室战略合作平台赋能下,以"技术硬核+场景落地"双螺旋驱动,加速抗氧化铜浆在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助力国产高端材料产业链自主可控进程。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