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jyb 发表于 2025-3-13 10:41:41

创新赋能 | 万泰生物引领甲状腺疾病精准诊疗新纪元
2025年03月06日

万泰生物携手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IDVD),以创新为引擎,突破甲功试剂核心技术壁垒,推出全新一代甲状腺功能检测解决方案。通过原料与工艺的双重革新,新一代试剂在检测精度及抗干扰性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甲状腺疾病筛查、诊断及治疗监测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临床支持。

2024年7月,万泰生物TRAb入选《福建省工信厅新产品新材料》名单,福建省工信厅建议:“加强宣传推广、促进供需对接、推动市场拓展,提高新材料新产品市场认知度和行业影响力。”

zgjyb 发表于 2025-3-13 10:54: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化工纳微尺度过程强化”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汇聚了北京化工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 4 位院士领衔的优势团队科研力量,深度融合了 4 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丰富科创资源,是基金委迄今唯一化工类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应用,四家团队已在浙江衢州落地,并相继建立了产业研究院,共同携手致力于攻克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化工学科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zgjyb 发表于 2025-3-14 22:54:17

三方共建,厦门创新打造医保领军人才培养基地
2025-3-14

为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开展“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专项行动,进一步深化闽台医保研究院平台建设,加强医疗保障人才队伍培养,在厦门市医保局的积极推动下,3月14日上午,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福建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会及闽台医保研究院在厦门大学举办三方合作交流会,并在市医保局的见证下,签署三方合作意向书,举行“医保领军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并颁发闽台医保研究院顾问聘书。

此次活动聚焦目前存在的医保人才培育短板、医保人才培养基地稀缺等问题,充分发挥厦门大学学科优势、国家医保研究院和福建省医改研究会政策研究优势,以及厦门市医保局创新实践优势,力争在厦门打造医保领军人才培养高地、建设医保政策培训基地、构建医保精细化管理研究平台、共建医保研究智库等方面取得突破,创新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典范。

会上,三方达成共识,将围绕以下重点任务开展合作:
1、建立医保领军人才培养基地。三方联合挂牌成立医保领军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高质量的医保政策培训,专业性、系统性推动医疗保障人才培养。
2、联合开展医保科研活动。聚焦医保改革重点领域,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为医保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
3、推动医保基金管理精细化。整合三方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创新,探索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方法,为医保基金的安全和高效使用提供专业支持。

zgjyb 发表于 2025-3-14 22:58:45

本帖最后由 zgjyb 于 2025-3-14 23:06 编辑

UTM与厦门大学深化科研合作 获赠200万美元半导体与电磁模拟软件
2025年03月13日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UTM)近日通过厦门大学及GMPT公司捐赠的价值200万美元(约940万令吉)半导体与电磁模拟的软件,进一步强化中马两国在学术与科研领域的战略合作。该软件将显著提升UTM在半导体与电磁波光学领域的研究能力,推动两国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UTM副校长Mohd Shafry教授、厦门大学党委书记Zhang Rong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GMPT首席执行官及柔佛投资机构、DF自动化机器人公司等代表共同出席。此次捐赠的Nuwa TCAD(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Macondo软件,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器件模拟与电磁波分析工具,将助力UTM研究人员开发新一代电子系统与半导体技术。UTM电气工程学院QS学科排名已跻身全球百强,亚洲排名跃升至第28位,此次合作将巩固学校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国际地位。

跨国合作开启新篇章Mohd Shafry教授强调,此次合作不仅是两校资源共享的里程碑,更将产生全球性科研影响。Zhang Rong教授指出,厦门大学已与全球200多所机构建立合作,其中东南亚占34所,马来西亚占4所。此次推动的合作项目,标志着双方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及技术设计应用领域联合攻关的全面启动。

产学研融合培育创新生态捐赠软件将直接应用于UTM本科生至博士生的研究项目,成为电路设计、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核心工具。活动期间还举行了合作圆桌会议,柔佛州投资局、雪兰莪数字经济发展机构等代表共同探讨深化产学研合作的路径。未来,双方计划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区域半导体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合作标志着UTM与厦门大学从单一学术交流向"技术共研、人才共育"的战略升级,有望成为1d1l科教合作的典范案例。

zgjyb 发表于 2025-3-14 23:04:27

国内首条年产6万㎡的AEM产线即将落成
2025年03月13日

3月13日,嘉膜科技自主建设的国内首条年产6万㎡AEM产线正式进入调试阶段。这条具备大幅宽GW级产能的产线建成,不仅彰显了其从研发到量产的全面能力,更标志着其在AEM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氢能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嘉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9月,是由嘉庚创新实验室联合项目团队共同创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阴离子交换膜(AEM)为核心,成功掌握从单体、树脂、膜、膜电极、电解堆到系统的关键技术,致力于为氢能领域提供核心产品和专业解决方案。

不断拓展 AEM的多种应用场景,公司所开发的 KMem® 系列阴离子交换膜产品,其综合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已经成功应用于电解水制氢、碱性燃料电池、二氧化碳还原等诸多新兴领域。

xysy666 发表于 2025-3-14 23:14:30

这几年科研向产业化转化确实做的不错

zgjyb 发表于 2025-3-14 23:24:11

xysy666 发表于 2025-3-14 23:14
这几年科研向产业化转化确实做的不错

现在一门心思往地里钻了

zgjyb 发表于 2025-3-16 22:14:30

厦门大学书记张荣:综合性大学如何打好“特色突围战”?

【重构学科生态、对接产业需求,推动综合性大学的工科从“支撑性学科”向“引领性学科”跃升】


“破‘五唯’,本质上是要破除旧观念”

南方周末:2024年,厦门大学9个学科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培优计划。学校如何进一步提升这些优势学科的竞争力?在学科规划方面有哪些设想?

张荣:我们坚持目标导向,从国家急需、地方紧缺、学校所能三个维度找准学科发展的主攻方向,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进一步提升学科精度,发挥优势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学科体系整体抬升。同时打造一流学科发展高地,重点瞄准国家一流培优学科目标要求,推动优势学科承担更多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加大力度建设以承担重大任务、解决重大问题为基础的高能级科研平台,有组织加强学科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推动优势学科冲击世界顶尖水平。

此外,我们还推动高水平学科交叉,继续有效整合优势学科、赋能学科和一流科研创新平台,加力破除学科和院系“壁垒”,以“揭榜挂帅”形式推进学科交叉中心建设,探索设立“学科交叉特区”,促进优势学科间有机互补,推动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

最后,我们还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导向,完善更有利于孕育高峰学科的资源配置模式,在经费、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优势学科长期稳定支持,让优势学科在长周期发展中有充足的“粮草弹药”去冲击更高目标。


南方周末:厦门大学如何打好“特色突围战”,支持新工科发展?

张荣:近年来,厦门大学积极推动学科体系的转型升级,在原有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工科、医科,初步形成了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当然,与国内兄弟院校相比,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认为,综合性大学想发展好工科,应尽可能避免全面铺开和同质化竞争,要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打好“特色突围战”。通过重构学科生态、对接产业需求,推动综合性大学的工科从“支撑性学科”向“引领性学科”跃升。

我们持续深化新工科建设,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型显示、低空经济等有潜力的工科方向重点突破,结合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进行交叉赋能,不断探索工科发展的新范式。比如,我校航空航天学院将人工智能、智能仪器与航空学科深度融合,研发的相关算法和装备突破了飞行器结构健康状态定量化监测瓶颈,相关成果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C929和航天器的研制。我们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制了全世界第一条2.5代Micro-LED的工艺示范线,这一成果入选了2024年中国第三代半导体十大进展。2025年1月,全国首个储能“一站式”科研基础设施——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将为区域乃至国家建立基于新能源的新型能源体系探索长时高效储能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在生物医学领域也不断产出新成果。比如研制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获世界卫生组织PQ认证,全球首创P85-Ab鼻咽癌诊断试剂盒获批上市等。


南方周末:你曾提到,厦大通过破“五唯”推动高校综合改革,减少功利性追求。不少学校都在提“破‘五唯’”,但真要开展工作,难度又很大。

张荣:破“五唯”本质上是要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是一个破旧生态、立新生态的过程。我认为,过去的学术评价体系往往过度依赖数量指标,而真正的改革应该强调“多维”考量。比如,学校在评价老师业绩时,除了科研成果外,教改项目、教学获奖、成果转化等都被纳入。此外,还要依据质量、贡献和影响力进行分类分级评价。如此一来,老师就不再只追求数量,而是各展所长。

同时,学校还要意识到,人才作用的发挥是长期且连续的,有组织科研需要多方面的密切配合。我们正在完善相关政策,为潜心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探索长周期和团队考核评价机制,并出台针对新引进助理教授的支持计划,鼓励教师甘坐“冷板凳”、研究“真问题”、产出“大成果”。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314A00DHL00

xiaoqiqizi 发表于 2025-3-17 13:40:39

zgjyb 发表于 2025-3-16 22:14
厦门大学书记张荣:综合性大学如何打好“特色突围战”?

【重构学科生态、对接产业需求,推动综合性大学的 ...

感觉张sj早已和厦大融为一体了,哪怕退休了应该也不太会走

zgjyb 发表于 2025-3-17 14:02:54

xiaoqiqizi 发表于 2025-3-17 13:40
感觉张sj早已和厦大融为一体了,哪怕退休了应该也不太会走

应该是。他在厦大完整实现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多次谈到厦大独特的包容文化,感情是有的

xysy666 发表于 2025-3-19 10:51:38

3月17日,中国航发自主研制的百千瓦级混合动力系统原理样机飞行试验在内蒙古镶黄旗新宝拉格机场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工程院院士尹泽勇、中国航发总部及相关直属单位、高校及参研单位代表等四十余人参加飞行试验。   ▲图为百千瓦级混合动力系统原理样机飞行试验成功现场 在各架次飞行任务中,混合动力系统及飞行平台工作正常、状态良好,各项指标达到了设计目标,标志着第一阶段飞行试验圆满完成。 混合动力系统是中国航发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需求、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和使命任务的重要举措。该项目于2022年启动,由中国航发商发、动研所、厦门大学等单位依托尹泽勇院士工作站平台,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合作机制,自主设计全新研发而成。

zgjyb 发表于 2025-3-19 11:26:16

xysy666 发表于 2025-3-19 10:51
3月17日,中国航发自主研制的百千瓦级混合动力系统原理样机飞行试验在内蒙古镶黄旗新宝拉格机场取得圆满成 ...

这个是大进展

xysy666 发表于 2025-3-19 17:40:45

2024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焦念志院士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首次揭示地球生命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双向调节机制”成功入选。

zgjyb 发表于 2025-3-19 18:05:26

xysy666 发表于 2025-3-19 17:40
2024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焦念志院士 ...

:victory::D

yicheng123 发表于 2025-3-26 17:06:49

电子引进杰青一位。

byhuan 发表于 2025-3-26 17:24:06

yicheng123 发表于 2025-3-26 17:06
电子引进杰青一位。

打破两个记录,1电子无杰青2张宗益期间终于引进高层次人才了。

zgjyb 发表于 2025-3-26 18:02:20

本帖最后由 zgjyb 于 2025-3-26 18:04 编辑

yicheng123 发表于 2025-3-26 17:06
电子引进杰青一位。
电子今年近2亿的大项目、9.2亿的集成电路研发大楼和杰青团队都有了,还新增先进封装教育部工程中心,值得期待

xysy666 发表于 2025-3-26 18:05:11

zgjyb 发表于 2025-3-26 18:02
电子今年近2亿的大项目、9.2亿的集成电路研发大楼和杰青团队都有了,值得期待 ...

最近从企业回流到高校不少,我们应该抓住机会

zgjyb 发表于 2025-3-26 18:08:05

xysy666 发表于 2025-3-26 18:05
最近从企业回流到高校不少,我们应该抓住机会

确实,这么好的时机,引进再不给力说不过去了

zgjyb 发表于 2025-3-26 18:09:38

化院hs获2025 2DM青年科学家奖

zgjyb 发表于 2025-3-28 18:12:18

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学术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
2025年03月27日

会上,厦门大学与马来亚大学签署合作开展研究意向书。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双威大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亚洲总部、马来西亚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签署协议备忘录。

随后,来自能源化学、智慧海洋、数字经济、材料物理、绿色交通、区域国别等领域的中外专家作大会主旨发言,共绘蓝图、共话发展。

论坛还设有“能源化学与绿色交通”等5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就相关研究领域分别开展深入交流研讨,并实地调研我校相关实验室。

本次分论坛是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CMIIAS)成立后的里程碑实践,双方达成将共建两大研究中心的合作共识:能源化学研究中心将聚焦纳米催化剂驱动绿色清洁能源开发,助力中马成为亚洲可持续清洁能源纳米技术的前沿阵地,持续推动工业领域低碳转型;绿色交通研究中心将以马来西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与未来立体交通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未来,中马双方将以CMIIAS为支点,持续深化在能源转型、绿色交通及碳中和领域的战略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马方案”。

zgjyb 发表于 2025-3-29 11:45:17

本帖最后由 zgjyb 于 2025-3-29 20:04 编辑

福建省绿氢中试基地项目正式动工
2025-3-28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南峰,省能源石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建平,省科技厅副厅长叶碧海,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林建安,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陈慧,市委常委、副市长、区党工委书记郑立敏,市政协副主席戴鹏飞,以及省市有关部门、企业嘉宾代表到场见证。

此次开工的福建省绿氢中试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由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权属福建省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能源石化创新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能化科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和嘉庚创新实验室共同合资建设。

福建省绿氢中试基地由能化集团与嘉庚创新实验室共同建设,项目将搭建风-电-氢联动一体化实证系统及全链条氢能检测验证平台,开展氢能物流交通、船用燃料电池、绿氢耦合化工等场景示范,基地将打造成为省内开放、共享的绿氢中试平台,打通“海上能源—氢储能—氢基能源应用”实证链条,为深远海风电制氢及氢能技术应用提供关键支撑,助力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项目依托古雷石化基地资源禀赋、产业配套和集聚优势,拟建设风电氢联动一体化实证系统,搭建全链条氢能检测验证平台,旨在发挥省内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氢能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引领作用,加快打通“海上能源—氢储能—氢基能源应用”实证链条,为福建省开展深远海风电制氢及其应用奠定技术基础,为绿氢装备材料技术升级迭代提供支撑,为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新方向。

zgjyb 发表于 2025-3-29 12:19:06

携手厦门大学,国脉科技打造全国首家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
2025年03月29日

3月28日上午,在150年前以 ‌“爱国、科学、创新、图强”‌为文化核心的马尾船政旧址轮机车间,厦门大学、马尾区人民政府、国脉科技、福州理工学院举行《建设“国脉未来科学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三方共同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加强有组织科技创新、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探索未来科学、培育未来人才、打造未来产业。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马尾区委书记庄永智、国脉科技董事长陈维、福州理工学院校长陈国鹰等出席仪式,共同见证这一科技盛事。

“国脉未来科学城”总投资50亿,将服务于国脉科技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聚焦人工智能、身联网技术、生命科学、精准健康管理等数字经济领域的未来产业,攻关未来科学技术和与之相适配的产业技术,为公司培育未来十年科技创新的增长方向。

国脉科技和福州理工学院作为投资与运营主体,将承担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重任。厦门大学将发挥顶尖学术优势,在产教融合、前沿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赋能,尤其在数学与生命科学领域,助力国脉科技联合攻关,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的高质量发展。马尾区政府秉持特事特办精神,为国脉科学城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优质营商环境。

此次合作标志着在厦门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福州理工学院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探索应用型本科的中国模式道路走的更深更实,也标志着国脉科技未来十年的科技创新将迈向一个崭新的战略高度,未来可期。

zgjyb 发表于 2025-3-29 12:31:17

3月26日,嘉庚创新实验室与厦门海关技术中心、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厦钨新能”)共建“新能源新材料质量与标准联合创新实验室”(下称“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厦门海关技术中心举行。厦门海关副关长蔡金水、科技处处长陈祺昌,厦门海关技术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陈从毅,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嘉庚实验室党总支书记宋毅,嘉庚实验室党总支副书记、主任助理谢堂堂,厦钨新能董事长杨金洪、厦钨新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魏国祯等出席仪式。

xiaoqiqizi 发表于 2025-3-29 14:54:00

zgjyb 发表于 2025-3-29 12:19
携手厦门大学,国脉科技打造全国首家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
2025年03月29日



这么大笔的投入,会不会是福州校区的先行建设点

zgjyb 发表于 2025-3-29 17:59:11

xiaoqiqizi 发表于 2025-3-29 14:54
这么大笔的投入,会不会是福州校区的先行建设点

这是企业主建的科技城,应该跟福州校区没啥关系

爱南方 发表于 2025-3-29 18:37:29

zgjyb 发表于 2025-3-26 18:02
电子今年近2亿的大项目、9.2亿的集成电路研发大楼和杰青团队都有了,还新增先进封装教育部工程中心,值得 ...

9.2亿的集成电路研发大楼啥时候能开建??有建筑技术效果图看看吗?

zgjyb 发表于 2025-3-29 19:32:52

爱南方 发表于 2025-3-29 18:37
9.2亿的集成电路研发大楼啥时候能开建??有建筑技术效果图看看吗?

上个月招标,还没出来

zgjyb 发表于 2025-3-29 19:42:39

3月17日下午,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以下简称“东二飞”)常务副队长薛晖等一行来访我院,共筑空天救援新篇章。

在专题研讨环节,双方围绕“航空航天技术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与“人才共育机制优化”议题展开讨论。学院副院长黄玥教授提出,可依托无人机技术、空天动力研发优势,协同东二飞实战需求,探索智能化救援装备开发;东二飞代表则建议共建实训基地,推动“理论+实践”复合型人才培养。双方就低空经济科研合作、无人机海上搜救应用、联合攻关关键技术等达成初步共识,为后续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座谈交流前,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寒陪同东二飞一行,参观了新工科大楼科技馆、学院飞发一体化控制实验室及激波风洞实验室,重点展示了航天动力技术、智能制造装备、低空无人系统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东二飞一行对学院在空天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表示高度认可,并就技术转化应用展开现场交流。

xysy666 发表于 2025-3-29 21:41:36

此前担任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董事的胡仁彩,已任冀中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胡仁彩,1975年3月生,浙江瑞安人,1997年7月参加工作,厦门大学经济系经济思想史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自强卓越】厦门大学2025年进展(中国金融市场系列AI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