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蛋蛋院士增选概览
假如一颗星相当于20%可能性,四星只有一人:周俭;三星有三人:徐文东、徐彦辉、田梅。以上四人都是生物医学。(纯属拍脑袋,如有雷同纯属偶然)普遍有的杰青、长江、万人、创新群体、职业生涯早期奖项等等就不列了。
一、参选过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
★★1、傅吉祥,1968,数学,复几何,201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ICM)45分钟报告人,2015年陈省身数学奖,2026年世界科学院TWAS(原名第三世界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科学奖。
2、汤善健,1966,数学,运筹与控制,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3、陈猛,1966,数学,代数几何,201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ICM)45分钟报告人。
★★★★4、周俭,1967,肝肿瘤,2024年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次(第一完成人1次,第二完成人2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非第一)。 2022年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3年以来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吴孟超医学基金奖、裘法祖普通外科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
★★5、毛颖,1967,神经外科,2020年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陈天桥脑科学研究院院长。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共获3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1次),2018年获得吴阶平医药创新奖,2023年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神经外科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委。
6、钦伦秀,1966,肝外科,华山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第一)、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第五),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2015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周俭的同门师兄,博士生导师是上海医科大学校长汤钊猷院士)
★7、邵志敏,1962,乳腺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肿瘤研究所所长,第一完成人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届亚洲乳腺癌协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4年以来,邵志敏团队研究成果刊发于《英国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柳叶刀-肿瘤学》《自然·癌症》等。
8、陈海泉,1963,胸外科,肿瘤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先后获得上海市、中华医学会、华夏医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会员,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ATS)会员,研究成果23次被纳入13项国际指南。
9、李小英,1961,内分泌,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委。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1项。2008、2010、2012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非第一完成人,其中两次的第一完成人宁光2015年已当选院士,比如2008年前三个完成人宁光、李小英、王卫庆,后两个都是2023年度院士候选人。2017年王卫庆又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二等奖,宁光署名在最后第10。
★★10、雷群英,1971,营养与肿瘤代谢,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2013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9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2021年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2023年入选第二届新基石研究员,2023年复旦首批相辉学者。2025年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
★★★11、田梅,1972,医学影像,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执行院长,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世界分子影像(WMIS)Fellow等奖项。世界分子影像学会主席。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12、徐彦辉,1977,生物医学,2015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树兰医学青年奖,2016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21年科学探索奖,2022年新基石研究员,2023年复旦首批相辉学者。发文包括6篇Science,2篇Nature,1篇Cell,5篇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篇Cell research等。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2021医学重要进展。
★★13、王磊,1982,分子遗传学,2020年上海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22年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2023年科学探索奖,2024年第一届尚思探索学者。发文有NEJM(2016)、Science(2022、2023、2024)等。
14、王红艳,1966,生殖发育,2010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1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发有NEJM等。
★★15、武利民,1963,材料(技术科学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23、2009年度国家技术二等奖,省部级自然科学和技术发明一等奖7项。共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8项,美国专利2项、PCT2项。
16、施章杰,1974,有机化学,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年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
17、徐昕,1964,物理化学,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化学会会士(2020),Science(2), Nature (1), PNAS(9)。
18、资剑,1964,物理,1998年国家青年科技奖,2023年度上海自然科学一等奖,2025年Nature。
19、宋志坚,1960,生物医学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徐文伟,1963,1991年加入华为,33年时间里,经历了华为从“草台班子”到世界级企业的全过程,牵头完成第一颗ASIC芯片、华为第一代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第一套GSM系统、第一台云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等一系列重大产品,曾任华为首任无线业务部总经理,预研部总裁,华为常务副总裁,欧洲总裁,海思半导体首任总裁,销售与服务体系总裁 ,企业业务总裁,华为Fellow、科学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华为常务董事、战略研究院首任院长。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产业创新奖,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2021、2023年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二、近年获得国家科技奖,未参选院士的有
★★★21、徐文东,197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8项科技奖。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现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及总干事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国际腕关节协会(IWAS)前任主席,亚太腕关节协会(APWA)候任主席。2023年第二届新基石研究员、复旦首批相辉学者。
★★22、雷震,1978年,数学,复旦应用数学中心主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2年科学探索奖,2023年陈省身数学奖,2024年当选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
★★23、周磊,1972,物理,复旦副校长(2023-),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6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PTICA Fellow,2019),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2024),中国光学学会会士(COS Fellow,2024)。
★★24、姜育刚,1981,计算机视觉,以第一完成人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IEEE Fellow(2022)、IAPR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协会,2023),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CCF Fellow,2024),2020年任复旦计算机学院院长、软件学院院长,2022年任复旦人事处处长,2023年任复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4年当选上海首届杰出人才。
★25、周平红,1968,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我国内镜微创外科技术和理论体系的创建者, 2016年获评“大国工匠”称号(医疗界唯一)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当选美国消化内镜学会Fellow(FASGE,中国唯一)。他国际首创的内镜微创外科技术,被纳入欧美国际指南20部,现已成为国际标准术式,吸引美国梅奥诊所和英国、德国、日本等20余国173名国际专家前来进修学习;推广至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412家医院,累计诊治6万余例。
三、2025年暂停一次候选资格
1、沈健,1968,物理,应用表面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微纳电子器件与量子计算机研究院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磁学分委会主任。1998年获德国马普学会Otto-Hahn奖章,2002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年度青年科学家(1人),2003年获美国能源部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美国总统青年科技奖(PECASE),2011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曾任美国真空学会磁学部主席,美国真空学会东田分会主席。
2、周鸣飞,1968,物理化学,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2020年中国化学会会士。
貌似一般吧 本帖最后由 Johnny 于 2025-3-24 09:58 编辑
化学的张俊良应该会参选吧? 光明正大 发表于 2025-3-24 09:47
貌似一般吧
历来一般,不可能突然不一般。比较稳的周俭,能再有一个70后算完成任务,比如徐彦辉或田梅 Johnny 发表于 2025-3-24 09:51
化学的张俊良应该会参选吧?
有可能,现在第一轮海选,早点出来混脸熟有好处。张俊良施章杰他们同门师兄弟,都不乐观 2025的大菜,还是全国重点实验室。
院士到时候2轮再来关注就可以了。 DFL 发表于 2025-3-24 10:28
历来一般,不可能突然不一般。比较稳的周俭,能再有一个70后算完成任务,比如徐彦辉或田梅 ...
请教下,周俭走科学院还是工程院? 徐文伟也能算复旦的? ustcharvard 发表于 2025-3-24 10:36
2025的大菜,还是全国重点实验室。
院士到时候2轮再来关注就可以了。
从八十年代到现在,复旦科大国重基本都在前十名高校垫底,不如国家发改委八九十年代重点支持的浙大南大华中理工,也不如上交大西交大,这个格局一直持续到现在,科大更是只有一个火灾,结果也没见咋样。当然科大比复旦强的在于有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这两年重组,科大多了几个国重,但相对实力和声誉比80、90、00年代更高还是更低?国家发改委随便一出手,比科技部主管的国重重要的平台强多了,更何况现在评价越来越多元化
总的来说,人和钱最重要 感觉实力都一般,奖项更一般 sjtulee 发表于 2025-3-24 10:39
请教下,周俭走科学院还是工程院?
周俭科学院,他导师汤钊猷虽是工程院,年龄太大了,工作后的认的老师樊嘉在科学院,他只能科学院。徐文东大概率工程院,他导师顾玉东也是工程院。上医大院士本来科学院和工程院各占一半,但现在都挤在科学院(葛均波,樊嘉),工程院越来越弱,学生接不上老师,传统阵地丧失了。 都不十分的稳。 DFL 发表于 2025-3-24 10:55
周俭科学院,他导师汤钊猷虽是工程院,年龄太大了,工作后的认的老师樊嘉在科学院,他只能科学院。徐文东 ...
都挤科学院了,毛颖也从工程院转战科学院了。确实复旦医现在工程院一个投票的都没了 个人觉得雷群英可能性最大 这是E版的小号 今年像上届75后且一次当选的彭慧胜院士和沈维孝院士一样的超硬实力选手没有了,需要看运气了:$ 这实力不错了,加油蛋蛋 DFL 发表于 2025-3-24 10:49
从八十年代到现在,复旦科大国重基本都在前十名高校垫底,不如国家发改委八九十年代重点支持的浙大南大华 ...
国重方面,历史上科大最差(80-90年代校领导太差),复旦还算好的,至少有几个。
钱/经费只是一方面,国重虽然没多少钱,但是一个国家实验室几亿资金也罩不住5个国重的影响力大啊。中国人爱面子,国重没钱但是能持续性带来声誉提升。我觉得科大校领导醒悟了,这两年也不只是在乎经费更大的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了。
至于院士,有的院士选上了就养老,还有的跳槽,真不如拿平台实惠。 所以我现在对院士看开了,不能带来平台资源的院士,也没啥用。 congyun 发表于 2025-3-24 11:15
这是E版的小号
不是,我和他风格明显不同 医学强手好多,羡慕 DFL 发表于 2025-3-24 10:32
有可能,现在第一轮海选,早点出来混脸熟有好处。张俊良施章杰他们同门师兄弟,都不乐观 ...
张俊良的手性配体做得挺有特色的,他若参选入选可能性应该比施章杰的高一些。 己不欲,勿施人 发表于 2025-3-24 11:20
今年像上届75后且一次当选的彭慧胜院士和沈维孝院士一样的超硬实力选手没有了,需要看运气了 ...
彭慧胜并没有比现在几位候选70后有明显优势或硬实力。徐彦辉比彭慧胜先选上才是正常的。他是清华饶子和博士,施一公博士后,师姐颜宁能选上,对他也有助力。
施一公,颜宁,徐彦辉...
弗雷赛斯2019-05-06 22:01
上周,科研女神-颜宁刚新晋美国科学院院士,这周,她就要到复旦大学生物医学院作特约报告了
而这次邀请颜宁教授报告的徐彦辉教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在饶子和教授(中科院院士)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后,即至当时还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施一公教授实验室,进行博士后训练。
好吧,这敢请是师姐喜获院士头衔,同门师兄弟邀请回乡聚餐,顺便做个报告造福广大同学了
想一睹女神风采的小伙伴,赶紧约起来吧,说不定会目睹另一男神的风采呢
不愧是同门啊,报告通知都是独树一帜的粉色系,莫非就是师姐喜欢的么哈哈哈
施一公与徐彦辉:
2015年7月8日上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年毕业典礼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举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发表即席演讲,其中提到了他的博后徐彦辉。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2001年回清华讲课,徐彦辉当时应该是学生辅导员,他找到我,跟我长谈了一次。他说我组织我们班级看了一场话剧叫《切格瓦拉》。你们听说过吗?听说过切格瓦拉这个名字吗?切格瓦拉是一位革命英雄,出生在阿根廷一个上流社会家庭,他读了医学院,本来可以做医生,可以挣很多钱,可以买洋房,可以有很好的生活,但是他觉得这个世界很不公平,于是去古巴参加、领导了革命以后,输出革命到非洲又回到美洲在玻利维亚继续领导革命,最后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抓获、被残忍杀害。
2000年夏季,话剧《切格瓦拉》让整个北京沸腾了;2001年,清华校园也沸腾了。徐彦辉激动地难以自已,他找到我,他说,“一公,我很纠结,这个社会的价值观现在如此之混乱,大家拼命去挣钱,又有这么多腐败现象。看到这些社会弊端,我作为一名博士生,空有报国之志,真想做点什么,但我能做什么呢?”我跟他说,“彦辉,我长你10岁,我恰好经历过你这个困惑期。我告诉你,你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兢兢业业做好你的学问。你记住,你总有一天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会成为这个社会的领导者。到那时,你一定会承载起这个社会发展的重任!我只怕你十年、二十年之后不再有今日的沸腾心声,不再有现在这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气儿,而变得淡漠和世故…… 如果那样你就真的堕落了,你就愧为清华人了。”
当时徐彦辉听了以后非常激动,我也很激动。但我也真的担心他十年之后会被社会同化,被不健康的社会舆论同化,那就会是一位清华毕业生的悲哀。
我很高兴徐彦辉接受了我的建议,博士阶段研究出色,后来在我的实验室做了四年博士后;他现在是复旦大学的徐大教授,他在从事前沿的基础科学研究;我觉得他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他对社会的承诺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也迈出了第一步,这就是清华的学生! DFL 发表于 2025-3-24 10:55
周俭科学院,他导师汤钊猷虽是工程院,年龄太大了,工作后的认的老师樊嘉在科学院,他只能科学院。徐文东 ...
因为复旦在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 彭慧胜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徐彦辉的工作缺乏创新性 Johnny 发表于 2025-3-24 11:37
张俊良的手性配体做得挺有特色的,他若参选入选可能性应该比施章杰的高一些。 ...
应该是。施章杰这十年都没啥新东西,十年前选还差不多,现在有点尬。或许是我孤陋啊 ustcharvard 发表于 2025-3-24 11:30
国重方面,历史上科大最差(80-90年代校领导太差),复旦还算好的,至少有几个。
钱/经费只是一方面,国 ...
说不好听的,国重是每年固定经费持续投入,国家从七五八五计划开始就搞国重了,大家公认的实力强、稳定持续的经费扶持。
国家实验室才搞了多久?隔几年折腾下,换个boss可能又要推翻重来,前期投入的经费可能也就够征个地皮、建个实验楼办公楼啥的,功能定位、业务定位三天两头的换,能有啥影响力?!
本人话放在这:国家实验室以后将一地鸡毛,战略定位不清晰,业务范围不明确,人员归属到处挂靠双聘,指不定啥时就又被下放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我还纳闷呢 这00后都开始增选院士了呢 本帖最后由 DFL 于 2025-3-24 12:00 编辑
我来看大家吹牛 发表于 2025-3-24 11:43
彭慧胜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徐彦辉的工作缺乏创新性
如果这样那倒是,不了解。徐彦辉和肿瘤医院合作深入,跟颜宁还是不一样。
复旦选的首批六个相辉学者,应该都会重点推荐。沈维孝已选上。
2023年11月7日,复旦大学成立相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赵东元教授受聘为首任院长,物理学系教授张远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鲁伯埙、上海数学中心教授沈维孝、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员徐彦辉、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徐文东、基础医学院教授雷群英等6位复旦科学家受聘为首批“相辉学者”。
上海市副市长解冬,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共同为复旦大学相辉研究院揭牌。
研究院将实施基于国内外同行评价的长周期(10年或以上)学术评价和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为人才“十年磨一剑”提供制度保障。长周期内开展1-2次阶段性的学术总结,不考核具体的学术产出或成果发表,主要关注“相辉学者”的工作状态、工作情况和“指引性学术成果”——可以是正式论文发表等传统意义的学术成果,可以是学者的脑中想法、草稿图等非正式成果,还可以是其论证取得的错误结论或不可行的实验技术方法等等。 复旦虽说候选人不是很多,但是每次命中率不错,主要是学部集中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