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这么亮眼的数据,各种排行榜怎么会排到像华武这样高校的后面?
同济这么亮眼的数据,各种排行榜怎么会排到像华武这样高校的后面?
kapior 发表于 2025-4-11 18:18
公众认知的改变是滞后的。同济土建学科近些年的贡献基本停止增长了,这个数据侧证了二线学科已逐步成长起 ...
期待同济继续进步!
ustcharvard 发表于 2025-4-11 07:40
这种排法对中下游高校比较容易,从30进步到20容易,从5进步到1比登天还难。
把郑州大学、苏州大学、上海 ...
各项指标看增速的话,多数情况也是中下层高校增长多~
例如A校原来有5个国重(或国防同类),增加一个是6个,增长20%
B校原来1个国重,增加一个是2个,增长就是100%
A校原来50个杰青,本年次上了5个,增长10%
B校原来20个杰青,今年上了4个,增长就是20%
增量虽然略低,但没法说B校比A校发展慢
当然光看增速也不合理,各校都是和同类高校相比,比较相对位次比较容易被接受,即使绝对速度不低但比不过同级高校增长速度,位次也是倒退~
郑大,苏大等虽然部分指标增长快,但平台差距比较大,比较意义就很有限了~
maxsense 发表于 2025-4-11 18:35
同济这么亮眼的数据,各种排行榜怎么会排到像华武这样高校的后面?
华武合并红利很厚啊
放风筝的国王 发表于 2025-4-10 21:30
一共多少个项目啊
应该会有八到十项吧,包含热点的国奖、国重等~
具体数据在核查中,最终结果还不清楚难以判断~
近两年各项数字保密度高,只能取重点项了~
今天一天网速都很慢~发图困难
明天发第4-5项~
这个帖必须留下印记,重点关注。
以尽量全面的关键指标排位“综合”实力增减“相对速度”。
原始人 发表于 2025-4-11 23:40
应该会有八到十项吧,包含热点的国奖、国重等~
具体数据在核查中,最终结果还不清楚难以判断~
近两年各项 ...
加油!支持!辛苦
现在的方法就很好了,毕竟是排列进步大、退步大,自然就是考虑进步和退步位次了。班级评选进步奖不也是看进步名次吗?有进步就有退步的,顶尖拍第一不进不退就在中间。清清楚楚的。没必要调整进步退步计算指标。说实话,哪怕是后进大学(后进学生),本来水平就差点,进步也更不容易。
原始人 发表于 2025-4-11 21:31
各项指标看增速的话,多数情况也是中下层高校增长多~
例如A校原来有5个国重(或国防同类),增加一个是6 ...
换成增速肯定不行。
这个里面可以优化的选项太多了,最简单的,看名次增速?第五名到第一名就是80%增速、第30到第20就是33%名次增速。你可以仔细想想,我说的这个也只是quick thought不一定好。
第四关:学者排名
学者排名虽然不少,依然只选搜索量最高的两个~
爱思唯尔(Elsevier) 针对中国市场定制的“中国高被引学者”
和科睿唯安针对全球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爱思唯尔(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
4B 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第四关 学者排名综合:
前四轮汇总结果:
四轮结束,北理工跃居第一,大理工来到行末~
服务器还是龟速,下面第五环节~国际排名~
国际排名最先考虑的还是部分人倡导的所谓国际四榜,
但泰晤士的国际榜缺榜高校多,学校差值大,还有不少985退出,难以比较36校的位次及变化
此外QSWUR和THEWUR都是英制,QSWUR已有足够代表性
最终采用QSWUR,ARWU,USNBGU三榜细分位次的几何均值计算国际榜拟合位次
车轮大战第五轮:国际排名战
第五轮结束,北理和大理依然冰火两重天
本帖最后由 山海城工 于 2025-4-12 22:48 编辑
国际排名(以及国内排名)这类数据不该纳入吧,理由:1、很多排名部分取决于排名机构获取了哪些数据(全面性)以及怎样使用这些数据(权重等),并不能准确反映排位;2、排名反映的是各类指标(包括这里的关键指标)计算的结果,不宜又将其与关键指标重复并列放在一起计算排位的增减。
原始人 发表于 2025-4-12 21:18
国际排名最先考虑的还是部分人倡导的所谓国际四榜,
但泰晤士的国际榜缺榜高校多,学校差值大,还有不少985 ...
你说这里有站不住啊,缺榜高校都谁?缺榜是因为表现太好吗?那自己给自己排名的该不该去掉?
本帖最后由 原始人 于 2025-4-13 11:40 编辑
DFL 发表于 2025-4-13 07:06
你说这里有站不住啊,缺榜高校都谁?缺榜是因为表现太好吗?那自己给自己排名的该不该去掉? ...
退出或滑榜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倒退到2018年,泰晤士榜上的中国大陆高校只有十来个,前七一直遥遥领先,几乎看不出趋势变化了。
另外,arwu是所有大学排名中指标体系最稳定的,也没有主观指标。
软科的国内榜,包括所有的国内大学排名,指标经常改来改去湊排名,脑袋一拍名次就变了,完全丧失公信力。
山海城工 发表于 2025-4-12 22:16
国际排名(以及国内排名)这类数据不该纳入吧,理由:1、很多排名部分取决于排名机构获取了哪些数据(全面 ...
只是提供一下影响力比较大学的后端指标,国际影响力也能部分体现大学的走势。
觉得无效的话完全可以默认不看,并没有完全绝对的评判标准。
继续更新余下三章,选取标准以产出指标或后端指标为主
前端投入型指标,例如多招了多少硕士博士,增加了多少床位,多建了几栋建筑,多花了若干科研经费之类不纳入
近几年的杰青、长江等严格保密,难以获取大多数高校的准确数字,也无法计量
第六节:人文社科,也是分为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