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40|回复: 12

厦大航空:【福建日报—空天新军崛起】

[复制链接]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8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2 17: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团队敢闯敢拼,不懈探索前沿技术,在商业航天及低空经济等领域实现技术系列攻克与应用——
+ |3 |8 ?) r1 g, W

5 L8 t0 J" ~4 `& u% S空天新军崛起+ s. Z' X, R# I% G3 B3 @
- W7 _6 p3 D0 P
2025-03-31
% ^) h! y. _& x! C# \+ m; P1 o+ }8 [* R4 O2 B, x  V$ `7 @

+ b# h* N9 u/ g; R0 G3 W: A核心提示
( P$ N3 u5 ^& f$ O( G. X9 l9 q

( ^- H% x/ P- U! t; z0 F  在全国空天探索热潮中,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领域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作为行业新生劲旅的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科研团队,在短短10年间异军突起,推出“嘉庚一号”火箭、“南强一号”固定翼无人机、“翔安一号”自转旋翼机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在珠海航展上崭露头角。
  ?' p9 L( s. r$ s: R, R" j
7 c, s* b, |7 y' D" u/ ~9 `      由尤延铖教授牵头的“高速飞行技术及其在商业航天高频次科学试验中的应用”项目,近日更是荣获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支团队究竟凭借什么,在空天赛道上逐梦铸锋芒?1 O; l. D, s7 x( R! u. E

9 ^- S* `+ i# k6 d8 I逐梦启航:心怀赤诚闯难关2 G; G4 H: ~. c8 s

2 M' s1 O! F! n2 t- f$ p  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红灰相间的航空航天大楼宛如一艘即将驶向星辰大海的航母,承载着无数人的空天梦想,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便坐落于此。
( J: U( }, U! \+ i8 y- w        尤延铖,这位被称作厦大航空“少帅”的“80后”,身姿挺拔,言语间充满对空天事业的热忱。2019年4月23日,我国西北部的沙漠无人区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厦大“嘉庚一号”火箭成功发射,它开创了带翼回收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研究的先河,此后,“本栋一号”“本栋二号”火箭也接连升空。无疑,尤延铖是让厦大火箭“上天”的核心人物之一。
- w/ \2 L2 U5 _. C/ s% i, W
- F. Z% ~) Q! Y" i* N8 C3 @9 [$ P; ^  “厦门大学这是要‘上天’了吗?”“嘉庚一号”成功发射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大众对综合性高校涉足火箭科研深感意外。
2 l$ U8 N2 [: w1 j7 H/ O
8 D7 D0 ~6 c" l  G  尤延铖回应:“看似意外,实则是我们紧跟国家重大需求的必然。”自研究“嘉庚一号”起,学院团队始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研究,为国家安全和产业进步注入强劲力量。- D) L* R9 Z+ \; Q' q9 J

' G/ ]  q  B7 y5 c2 [8 d6 d  时间回溯到2008年,尤延铖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后,前往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空气动力与流体技术研究所,担任全职研究科学家。2012年,尽管德国研究所极力挽留,尤延铖却心系祖国,婉拒续签聘期,毅然回国。回到福建,他受聘厦门大学航空系教授,从一张小小办公桌起步,开启先进空天动力研究。
4 C4 M: l) k8 C5 r" T8 q! Z  j$ K/ c# `
  彼时,厦大正筹备组建航空航天学院。厦大地处海峡西岸前沿,航空航天科研条件受限,且福建航空航天产业近乎空白,学院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2 \( p& D7 p- N: ~( j( F
' l8 }& Z* A, `( m/ V
  但尤延铖满怀憧憬,毅然投身其中。他回忆道:“2011年是关键一年,中航工业集团与厦大签订共建航空航天学院协议。我恰好赶上这一契机,回到厦大参与学院建设。”
! v' H6 K, E0 G/ @1 r% X+ N8 ^
/ j: _) [$ V" P" T+ I( x  2015年4月6日,厦大航空航天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航空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尹泽勇出任首任院长,尤延铖任常务副院长。“尹院士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学院定下‘旧业维新,后来居上’的院训,激励着学院师生奋勇前行。”尤延铖说。
( z. R/ B' i3 c9 Z& W( z2 i0 X% e# z$ m9 v6 a
  团队和平台的年轻化,既带来创新思维,也遭遇诸多挑战。学院多次申请重大平台与项目均碰壁。4 G* x, J4 F. Z9 ]! Z& c
  U# [6 G! X* |" O" L
  “厦门大学也搞航空航天?”评审专家的质疑声接连不断。在他们看来,厦门大学作为综合性高校,平台定位不够精准、工科积淀薄弱,加之团队成员普遍年轻,难以承担航空航天集成应用类重大工程的研发重任。
- p+ m4 V: R. _" ]% K1 y- e) K8 G& H5 O  p
  面对质疑,尤延铖和团队主动出击,积极申请项目。2019年“嘉庚一号”成功发射,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量后续经费涌入。自2015年起,学院科研经费体量一路飙升。从学院组建至今,科研经费翻了六七倍,用实力回应了曾经的质疑。% ~) g0 _4 k3 Y! p  h# `/ {2 |$ o
4 T3 z; v3 S9 S+ Z1 l
  团队的成长,离不开尹泽勇院士的悉心指导。“从顶层战略规划到具体项目和技术细节,尹院士都亲力亲为。”尤延铖强调。$ ]" p; j, W" {2 w! a6 r
0 R( z! k& I- ?5 x" w0 [
  尤延铖清楚地记得,一次研究项目陷入瓶颈,尹院士特意将北京直飞上海的航班改签,“绕路”到厦门中转。在厦门高崎机场T3航站楼接机大厅,大家摆好投影仪围坐。尹院士一下飞机,不出接机大厅,在一个小时里,他争分夺秒地帮助团队发现并解决难题,随后又匆匆登机奔赴上海。; C+ r+ y, X- f' U7 `' I+ j. q
6 v1 M+ u) S0 b* Q  d
  和尹院士在机场讨论工作是常事,他用独特的方式,向团队传递拼搏奋斗与严谨治学的精神。
. p* R, F; `, x
4 ^9 d5 w/ S: u& h% A  “我们团队要从无到有,更得拼命干事业。”尤延铖对团队上下拼搏的热情十分动容,“在重大项目研制初期,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方案,大家不眠不休地刷公式、画草图,在实验室模拟、调试。但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大家也就不觉得苦。”3 N  L/ D5 ?2 n6 a  m; O: ?

; N. _: X/ I. c5 A) x  在团队成员间,“信任”则是维系彼此的牢固纽带。
) _8 n$ Y6 m" d% Q' N# X2 p2 ~9 S4 ?/ H. ^* A7 U: y. ^
  朱呈祥,现任厦大航空航天学院教授。2012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读博的他收到尤延铖发出的回国邀约后,几乎未作犹豫就答应了。“厦大本就极具吸引力,尤老师的个人魅力,更让我坚信与之共事定能有所成就。”朱呈祥说。为此,他放弃不少更好的工作机会,毅然加入团队。
/ ]1 m5 G3 n4 o3 a( `- C" U+ T. `& P4 G$ c# b/ ^
  “嘉庚一号”火箭发射,朱呈祥深度参与。他还记得,发射成功当天,成员热泪盈眶。此次成功,让国内同行对厦大团队另眼相看,也打开了厦大工科发展新局面,团队科研方向从基础科学研究逐步转向基础应用研究。/ d0 R2 z. f7 S0 ^7 H6 x
: k( x8 n$ E0 C7 K4 k. b
  历经10年拼搏,学院成绩斐然!在软科2024年学科评估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十,飞行器设计排第六,飞机动力工程排第八,在985综合性大学中名列前茅。凭借一股敢闯敢拼的劲儿,厦大航空航天学院在空天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
: y# e, \5 M/ W' y3 [- o7 f
$ C9 y2 ^  J2 y- \# j2 H% ^1 K振翅空天:赋能产业探新境$ Q6 W9 I2 D) ~  w, E& N+ Q3 N
, s- T! Q9 W% V& w+ g' e; A
  在空天探索的征程中,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正重塑经济社会生活格局。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团队勇立潮头,在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领域奋力开拓。# A3 F% U7 f0 |- D. y
3 M: C: u8 p- O
  3月17日,内蒙古镶黄旗新宝拉格机场,发动机轰鸣声震彻长空,中国航发自主研发的百千瓦级混合动力系统原理样机成功首飞,该系统融合了燃油动力的高效续航和电推进的绿色低碳优势,是航空动力与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晶,是推动我国航空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 T  X$ L- v9 P2 N5 M% g
( v- M' o5 X. A" E
  此次搭载该系统的飞行平台(GF-2000),由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基于国产四座有人机,自主改装为大型无人通用飞行测试平台,可用于开展多种载荷的搭载飞行测试。# l$ Y& i4 ?$ Z

' j  Z$ T% M+ f! I$ ^% T7 V  研发初期,团队直面技术空白与适配难题。在尹泽勇院士带领下,中国航发商发、动研所、厦门大学等单位协同作战1000余天,完成混动系统全流程工作。2 S1 w% R$ Z* R: ]2 h+ O: K

9 E% ?: E& r+ K) i. l  中国航发集团党组专门就百千瓦级混合动力系统原理样机成功首飞发来贺信。尤延铖表示:“GF-2000已形成标准化飞行搭载测试服务能力,未来将面向全国科研机构及企业开放,助力国产航空装备高效研发。”
) D- V  ?% I  m1 d: Q7 S- M$ y1 o; C4 z7 ~$ t2 y
  “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是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蕴藏无限潜能!”尤延铖语气坚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的明确指引,让他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机遇,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前两年行业热度过高,如今唯有稳健前行,才能驶向长远。”; d4 J( X2 _9 a" D  E
1 K( o% t: i  y* h+ X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正在搭建科研与产业孵化的桥梁。厦门腾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学院科研成果孵化的典型代表。2022年,学院吴了泥副教授创立了该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学院。( X& Y% y5 m2 e, L, |
! w$ [) a* b4 m" o# I/ x! M
  在厦门翔南片区低空试飞场上,厦门腾希航空自主研发的DragonFly-EV200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缓缓升空,试飞中,机翼螺旋桨倾转,实现从悬停到高速前飞的转换,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团队提出的“倾转涵道”构想,曾遭遇了业内广泛质疑。“倾转每增加10度,气动干扰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腾希技术人员回忆道。但凭借动态增益补偿技术,实时监测气动参数,自动调整控制力度,最终成功实现从0度到90度的倾转,赢得业界认可。5 _! J0 Q0 h4 P6 W7 ~

8 q' K' Y# T1 R' b! H  DragonFly-EV200成功试飞,并在去年11月珠海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惊艳亮相。这款飞行器安全性高,巡航能耗低,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新方案。. D+ j* }- a7 Q9 b) \5 K

+ d8 W/ h$ Q0 T" v4 S* V# c  p  与此同时,腾希公司另一款明星产品TX-G500无人自转旋翼机也成绩斐然。“这款无人机基于厦大航空航天学院‘翔安一号’科技成果,由腾希实现产品化落地,是目前市场上唯一执行过冷水催化作业的人工影响无人机,也是国内首款应用于高空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旋翼类无人飞行平台。”腾希公司副总经理杨江波介绍。
# E; N( Z( _3 x3 w0 Y5 Z; t* r6 w% d- P9 g
  在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甘肃、宁夏等地,它在海拔5500米、零下20℃的极端环境下,顺利执行增雨增雪任务,见证了科技与生态的深度融合
* x  H7 I0 p/ a/ ~- \$ X0 R# m7 a, Q5 x; W' b" S( b: u$ S: K
  这些年,团队整合多领域人才,先后攻克了空气动力学设计、发动机技术、飞行控制技术三大核心技术。“低空飞行领域虽尚处起步阶段,却潜力无限!从万米高空到地面的立体运输网络一旦成型,必将极大激发社会活力。”尤延铖满怀憧憬地说。
& l8 D$ `2 e4 n7 y4 @& ]6 a  g- i2 [9 C% w
奔赴星河:家国担当续辉煌
) Q. i1 E: O1 s$ d& ^; O# @! k  G% B

/ D- t* b) O4 N" I* \# W  r2 Z+ Q/ W  在空天探索的漫漫征途上,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团队怀揣对祖国的深情与对事业的执着,日夜兼程,逐梦苍穹。自2012年入职厦门大学,尤延铖就化身“空中飞人”。密密麻麻的飞行轨迹,是他逐梦空天的生动注脚。
% t# Z2 `: c  v& g3 {) X2 [1 O! b5 n( R; e
  从“嘉庚一号”研制起,因校内缺乏工程测试和大型加工制造条件,尤延铖与团队成员辗转于各城市的设计所、加工中心与试验现场。为按时完成项目,他们与时间赛跑,将机场航站楼、工厂休息间、试验场偏僻的荒郊野外,都变成了拼搏奋斗的临时工作室。
6 v# \5 ~/ x2 z8 k& e
5 y+ C: W  q$ {# O8 G% @( W' o  2024年,尤延铖被任命为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分管科技、校地校企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行程愈发忙碌。“往返北京、上海等地的行程,占了三分之二。厦门空天科技资源相对匮乏,我们必须主动出击,为学院争取合作契机,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尤延铖说道。尽管身兼数职,他至今仍兼任学院常务副院长,但是从未远离科研一线,常常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见缝插针地开展科研工作。" e' K. M" I1 }5 J) z$ g
7 `' G  l# o) k. k$ o/ g9 b6 h7 y- ]
  尤延铖认为,战略科学家的培养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借助国防重大工程,如钱学森先生的成长轨迹;二是通过商业化模式将航空航天技术转化为高价值生产力,这同样也是重要发展方向。
0 q  E% t2 b" [1 T
% v# f0 S  D' p5 G" J9 _- \  在成果转化方面,厦门大学不仅自主培育相关企业,还积极与航空航天高科技企业开展合作。由尤延铖牵头的“高速飞行技术及其在商业航天高频次科学试验中的应用”项目,近日荣获2023年度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项目就是由厦大与北京凌空天行科技联合申报的。
* c# r6 l+ B* P7 m& y" j! k- `
, S; o2 O6 D& ^& l5 j  双方自2019年“嘉庚一号”项目起,便展开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这个项目整合了厦门大学空气动力学的基础研究优势和北京凌空天行科技的商业航天飞行技术创新成果,打造了“嘉庚一号”“本栋一号”“本栋二号”等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飞行试验平台。. B4 o5 S6 m2 z, s8 M/ }5 Y6 A' p& W

" h2 z, M) `( [0 L$ u" G' z  岁月悠悠,13年前回国之际,尤延铖的内心始终回荡着一个坚定的声音:航空航天,是与祖国发展紧密相连的特殊行业,必须将所学回馈祖国。这份回国的决心,源于他深厚的爱国情怀,也基于对中国发展潜力的坚定信心。1 \" n" b/ ~5 Q4 c
, C6 z# F; ^2 f; q9 Q$ P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无比正确!德国的同事来中国考察,亲眼见证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后,也由衷地认可了我的选择!”尤延铖满脸欣慰,话语中满是自豪。如今,他不仅是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近年还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记者 李珂)5 A9 f, h  F( \$ S7 a, V- h
8 D+ s4 x( U8 Z
2 Z# m! G+ `+ |  L% l# [1 v
      来源:http://fujian.gov.cn/zwgk/ztzl/gjcjgxgg/xld/202503/t20250331_6789383.htm
; o3 R! i2 Q% Y' I) R5 E3 ^# b2 b$ o

- f2 @! Q9 O( }+ v; q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8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17: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5 F; v6 N  x, S- Z0 t5 k
厦大航院定位
$ X) c/ O+ j; f2 l' Y3 X
4 ~' j5 S: T3 u. ^- ~5 V6 g一流的低空经济研究院
" B, C, ?. c* ?" }  b' r/ H% z4 g对标嘉庚室(30亿)、翔安室(50亿)、海洋室(15亿)2 I/ P# m$ f2 M" {9 ]+ C
/ |! a$ U+ d6 L
一流的空天关键技术研究成果                       
+ v- p7 }  W( A4 m0 B7 R% c聚焦飞行器研制、低空飞行数智化等关键技术
& ^" j  @" U: Y, a9 l9 C! [+ Q- [( C1 _0 k0 C
一个高效益的国际先进技术推广中心  L+ x; Y* W0 L4 a
聚焦科研成果转化
1 ]% _+ I* @, s# d4 }- i  P
# W8 p4 b( ~$ S1 p一个高起点的涉海特种无人机装备外场试验基地) }$ m& w! q5 J8 k+ z" D# f
装备制造中试平台、产学研共性需求
3 Y- K. K) p$ I- b$ A; N- `/ a8 F
一个活力四射、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5 \6 j: L: c# z8 E6 `
低空经济联合实验室、低空智能安全联合实验室
: ]5 A# v! S, x% a
( B0 Y5 R- U' h/ N0 q7 b' [: v( V% 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初出江湖

Rank: 2

7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2 17:33: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几天建院10周年,看有没有更多惊喜,结合这几年的学科发展速度、行业热度和产业发展空间,航院值得一个省创新室,绝对能够给厦门乃至整个福建的低空经济产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8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17: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浪 发表于 2025-4-2 17:33
. i2 c8 j6 P9 O2 F% Q过几天建院10周年,看有没有更多惊喜,结合这几年的学科发展速度、行业热度和产业发展空间,航院值得一个省 ...

( v! X7 O; N  @2 i" Z- ]确实。航空发动机、国先中心、低空经济、海空融合......这几年各种进展都有,多少有点担心航院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平台整合,现在不担心了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5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2 17:58: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大急需航空航天系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8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18: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浪 发表于 2025-4-2 17:33$ I: j6 Y6 b% u
过几天建院10周年,看有没有更多惊喜,结合这几年的学科发展速度、行业热度和产业发展空间,航院值得一个省 ...
8 p( M; ?- l% o! b  L8 z% f
能力建设是首位的,先自己把大平台、大项目、产业化能力建起来,强化科研攻关和产业造血能力,后面该有的都会有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5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2 18:39: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厦大重办工科还是挺踏实的,一步一个脚印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8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18: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stone1109 发表于 2025-4-2 18:39
* c2 B$ i& w& u* M厦大重办工科还是挺踏实的,一步一个脚印

( G: ~) V8 a( v4 j7 |# \; `, X跟夏院士的疫苗类似,数十年埋头苦干闯出来了

初出江湖

Rank: 2

7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2 19:00: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gjyb 发表于 2025-4-2 18:01+ K# p8 i3 R, ^/ w- }
能力建设是首位的,先自己把大平台、大项目、产业化能力建起来,强化科研攻关和产业造血能力,后面该有的 ...
4 R* U. t( T6 r4 l& r# E
现在的航空很像前几年的公卫,都是靠着和产业紧密结合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是公卫的疫苗只有一条道,就是商业化模式下比战略眼光、拼研发速度,风险更大。航空目前是两条腿,一是切入军口大项目有汤喝,二是在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商业化领域也没落下,成果转化、企业孵化都有模有样,大平台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8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19: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浪 发表于 2025-4-2 19:00
# v# u! N; S6 w1 ^) {# i' P9 x现在的航空很像前几年的公卫,都是靠着和产业紧密结合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是公卫的疫苗只有一条道,就是商 ...

9 K. R" Y( U0 L航院去年大部队去公卫参观学习,应该是跟公卫很有共鸣吧。24年入选JKW基础重大项目试点单位8所之一,不知道是否跟航院有关,电子的大项目基本确定是产教协同攻关重大项目

初出江湖

Rank: 2

7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2 20:0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gjyb 发表于 2025-4-2 19:20: [; ]" I! }. `* o) j  Q( c! o
航院去年大部队去公卫参观学习,应该是跟公卫很有共鸣吧。24年入选JKW基础重大项目试点单位8所之一,不知 ...

+ R6 v) s- h" c8 w- |去年航院专程去翔安创新室学习,工科扛把子和医科扛把子惺惺相惜,主要是学习大平台的建设经验,两院的发展思路、历程比较相似,对航空而言更有借鉴价值,也是当前航院急需的。全校jkw项目航空拿的最多,不清楚这个试点单位有没有关系。

普通会员

Rank: 2

58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2 20: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厦大的工科和医科发展的很有自己的特色,我感觉不亚于中山,航天和微电子都是很难的。对比之下,属于文理学校转型的典范了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8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20: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师兄 发表于 2025-4-2 20:042 n; V; m9 X8 x+ _1 I/ C9 [
厦大的工科和医科发展的很有自己的特色,我感觉不亚于中山,航天和微电子都是很难的。对比之下,属于文理学 ...

/ H1 I2 P# U9 q6 l; p中大引进大量牛人建大平台高举高打,厦大资源有限,放手让青年人才长年产学攻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7-30 02:05 , Processed in 0.05815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