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6-17 18: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ncynancy_68 于 2025-6-17 18:25 编辑
" @+ {0 |& z& L- @4 ~4 l" H
+ {+ f5 C& H Q5 D( T6、我又看了一下新院长余教授的主页,他的亮点是有一些校内教学方面的奖项,但仅限于此。我想说校方在弘毅学堂选人用人的路子上是走错了,以为有教学奖=教学好=能办好荣誉学院吗?你要找的是荣誉学院的院长,还是高中特级教师(更不必说大学教学能手的竞争程度远不如高中)啊?对面华师的王后雄教授教学能力全国top,要不把他请来你弘毅学堂?简直是严重的想当然,教学能手少一个问题不大,真正重要的是打磨出一套科学、过硬的培养方案,把战略大方向定好,这批优秀的学生自然会如鱼得水,而不是受限于院领导的平庸,制造出乱七八糟的班型和遭人诟病的培养方案,耽误学生发展。荣誉学院的院长堪称小校长,要考虑的是战略的问题,无论是对于学校发展、还是学科发展,顶尖学者所处的高度是一般老师能比的吗?另外,自己就没有过硬的科研能力,怎么指导最优秀的本科生走科研?违背逻辑嘛。
+ V! }8 R% H- U; y! @9 H$ g* p2 j9 C5 S! G8 x9 m, R# I2 F0 v5 k! w* c
7、上一任弘毅院长也是这个画风,和窦的心思不完全在武大有关系,想当然了。这几年弘毅满意度不高,这一次又延续了这种任命模式,新校长对武大没有强烈的要发展好的志向,标准自然不会高,我的猜测是,让老师自荐,评选时有教学奖加分大。这一模式的弊端是,杰青院士只是提供一个咨询的作用,不真正去管就不会真正用心,另外,这种模式下的院长只能处于一个干行政杂务的尴尬位置,难以服众,大伙七嘴八舌扯几句,核心凝聚不起来,难以引领真正的教学改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