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院士,这位和西安交大也没有任何关系,还请西交宣传机构不要碰瓷校友。
4 y4 d. A& k3 X- d5 U: R. |7 P! l8 x8 P) a3 g8 r+ @
王希季院士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主要从事空间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航天型号的研制工作。曾主持中国第一枚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取样火箭的研制工作。他创造性地把中国探空火箭技术和missile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中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主持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 a" L& N" ], W0 U. v- y2 n" C3 h, w
2 |, _, y k3 a& t, ~$ d1921年7月26日,王希季生于云南昆明,初中毕业后,进入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读书。大概读了一年,参加西南联大的入学考试,被西南联大机械系录取。! q3 z2 T5 u F, ]& E6 G2 E+ _
1942年,大学毕业后,王希季先后在兵工厂、发电厂工作。/ ^. h) Q; j+ G5 N2 T l& C4 L+ \+ I
1947年,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攻读动力和燃料专业。( D7 F6 c, v( `; E+ U* O
1949年,获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先后在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任副教授、教授。* H7 m ^" m. h1 |- g0 h+ P
1958年11月份,上海市委决定调王希季到上海机电设计院(即1001卫星和运载火箭总体设计院)工作,担任技术负责人,仍兼任上海交大工程力学系副主任。6 r) n0 A0 Y5 u; p) a
1960年2月19日,主持了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研制的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发射,使中国两弹一星工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I- }; p! g$ {0 N+ l4 _0 {
$ }# e/ E7 n5 p1 t
1963年,上海机电设计院划归国防部五院(后来的七机部、航天部),王希季作为院总工程师承担了负责研制中国第一个卫星运载火箭的工作。& y8 u; k {9 Q( N2 A" |
1965年以后,历任上海机电设计院、七机部总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中国返回式卫星系列总设计师,
1 w4 Q" t/ X! R 王希季8 N& d/ X% D+ D
1976年之后,担任了第一个返回式卫星型号的总设计师,负责了6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工作,提出了第二和第三个返回式卫星型号的技术方案,并负责一部分初样阶段工作。 [2]. v0 m' c3 d$ n( _6 c7 J$ {1 `, @
1982年,荣立航天工业部一等功。% ^, J8 Y: c7 b* L
1985年,返回式0型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王希季为第一完成人。
9 ^8 F: O; F9 G' W3 J9 j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 W0 v% d3 e' F1990年,返回式I型卫星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 n& ]8 w; ^) W" f7 p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
5 _# W* t& Z( t) `1993年,因为王希季在参与发展无控制火箭技术和回收技术两门新的学科,创造性地把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等成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J" ~0 |& @: o8 ?1995年,因大量采用新技术并突破一系列技术关键,使卫星增大了功能,延长了寿命,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V- d0 A% `6 g3 b8 [* }6 C. [
1996年,返回式II型遥感卫星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D; a% a# g* ~% q7 d) u! g8 Y& d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希季是获奖者之一。 [3]
8 F8 u) S! o' l% e0 x, X
! e9 \% w' C3 r/ ~% ^+ u* w4 G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