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949—1952年的全国院校调整中(从北京农大建校起,为49年;从中科院组建起,为50年),清华共调出98名院士校友以支援其他兄弟院校的建设,在全国遥遥领先,损失之大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其中有30名调到北京大学;有12名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若干科研院所;有11名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有8名参与组建北京地质学院;有8名参与组建北京石油学院;有4名调入北京农学院(清华在49年已调出多名院士校友参与组建北京农业学院);有3名参与组建北京钢铁学院;各有1名调到厦门大学、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工大、中南矿业学院、大连高等海军学校和中央财政学院,另有1名调入重工业部汽车筹备组组建一汽。另外还派遣14名赴苏联、东德留学,这批人回国后也大多跟随原所在系进入了其他兄弟院校。另外,由清华派人组建的高校还有北京民族学院、北京政法学院等。+ U5 G1 ~; W1 _# c
/ W8 y2 ~' u6 ]7 S8 _---------------------------------------------------------------------5 D0 j: c# G+ e) ]1 U4 ?+ X
1.北京大学(30人):北大理科在1952年调整后基本上是清华人马占主导地位。
; ^: y. s9 f: v6 c1952年调出时的清华大学老师19人
8 E0 @4 c$ i- B0 [●金岳霖:1914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学校(1926年始任教于清华),中科院院士,中国逻辑学先驱,曾任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 l1 G( N e! q2 ^% b. ]. n- w●叶企荪:1918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学校,中科院院士,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D, G! q! {2 G
●陈 桢:1919年考取清华学校专科(1926年始任教于清华),中科院院士,中国动物遗传学的创始人。
4 m, `& T4 Q: y) ?●李继侗:1921年考取清华学校专科(1929年始任教于清华),中科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开拓者。
5 R/ ?4 Q i6 p S9 N●黄子卿:1921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学校,中科院院士,中国物理化学奠基人之一,后任教研室主任。
& J/ N+ }& Z- I' V# F: o●周培源:1924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学校,中科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后任北京大学校长。
: b, R" U2 C/ p* m●王 力:1927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 h! Q( b8 w6 p- c) J/ P3 v+ E●冯友兰:1928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中科院院士,中国著名哲学家。
# G( A& ]% |( j; U5 L●王竹溪:1933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科院院士,中国统计物理奠基人之一,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 ?3 p, O8 L4 d% h M: R●张青莲:1934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中科院院士,中国稳定同位素奠基人和开拓者,后任北大化学系主任。. }0 D; v' T2 D4 ]
●彭桓武:1935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0 i3 E4 }! L2 q+ K7 b. Q3 M●段学复:1936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数学系,中科院院士,曾任北大数学系系主任近40年。
# G" f( Q" ]1 K/ _, B3 Z●冯新德:1937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中科院院士,中国高分子化学开拓者之一,后任教研室主任。. ~4 q7 m8 n% O/ Z% g/ h
●谢义炳:1940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地质系,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天气学和大气环流学奠基人之一。
9 A8 ?. P0 r' P9 R7 _- Y●吴全德:1947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电机系,中科院院士,中国光电阴极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后任教研室主任。: U$ r+ z- d* \; H- s- g' Q
●程民德:1950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数学系,中科院院士,曾任北大数学系系主任。
$ m% T2 ]# I6 |+ T5 Z●杨立铭:1951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科院院士,曾任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5 r; f I2 O9 w3 ]& c% E7 }% G0 A
●唐有祺:1951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学奖鲍林的学生。
. I$ R9 A, S5 R' q●赵柏林: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系,中科院院士、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
% t3 E( |$ X/ U/ n9 w0 M! j' l4 M
$ K. E" b1 ?- V9 |% l+ S2 j+ J" X1952年调出时的清华大学在读学生11人
/ b1 }% H8 y; `4 M. o7 }●何德全: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53年毕业(在清华学习两年,在北大学习一年),工程院院士。. z: Q' N" W" n9 H7 \. K8 n
●吴慰祖: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53年毕业(在清华学习两年,在北大学习一年),工程院院士。
- ^: x; r. s. \, S0 F2 i0 i●蒋有绪: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中科院院士,森林群落学家。* w5 a L* u. I# J
●周光召: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导师彭桓武读研,52年随彭一起调进北大,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院长。
6 t7 E# B4 @, z7 d% N5 {●戴汝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中科院院士,后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o2 r& K8 y% g9 s, ?●管惟炎: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中科院院士,后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9 P2 |: a. o$ q- b' B! }: z/ @ w
●钱绍钧: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工程院院士,实验原子核物理学家。3 R9 t' y& C }* Q
●任阵海: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气象系,工程院院士,大气环境科学专家。4 i2 G) G0 E2 P7 w3 K
●黄春辉: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中科院院士,黄子卿的女儿。2 X3 K U, [/ M* b# F2 W
●邝宇平: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中科院院士,粒子物理学家。; I8 _& Y! ~1 D: ?, h: t- D# T
●杨芙清: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中科院院士,曾任北大计算机系主任。
+ P0 I5 C0 |- _( ~' B# Z----------------------------------------------------------------------
4 [& C* O6 i f' J; ~$ u2.中国科学院(12人):中科院的很多院所都是由清华教师参与组建的。以下均为1952年从清华调入中科院。7 }% o* |1 w& Q$ p
●华罗庚:1931—193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研究生班,中科院院士,52年从清华数学系调入中科院,组建数学所并任受任所长。 ( O' |# Y5 Z' G u7 |
●钱三强:1936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
* L& O" T$ S% @6 {●葛庭燧:1937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物理系,5中科院院士,国际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最高奖—甄纳奖获得者。
3 P4 z( a' w/ O3 \●洪朝生:1940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电机系,中科院院士,国际低温工程—门德尔松奖章获得者。
8 K( o w9 K4 B" j" }6 q/ T●万哲先:1948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数学系,中科院院士,调整时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教。
, o: y7 g0 l8 _/ s% z$ o/ `●冯 康:1946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数学系,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 T: o& g: W9 T5 c
●金建中:1946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科院院士,后任中科院兰州物理所(近代物理所)所长。$ Q8 L+ m5 t0 c, a! y! l
●侯祥麟:1950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化工系,两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 }! L# k+ g" y: D" m+ D●刘恢先:1951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土木系,中科院院士,中国地震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 T" Q- Y4 Y3 C; O& d
●夏培肃:1951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电机系,中科院院士,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8 S6 Y) ~) I6 T% A●吕叔湘:1949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中文系,中科院院士,中国近代汉语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T' X7 K6 b% E) O
●苏 锵: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中科院院士,稀土材料与化学专家。
9 c' t4 W" b" p7 r! {, q---------------------------------------------------------------------- _/ q4 q e8 `# F0 F3 Q! v
3.北京航空学院(11人):
a6 z* j" h) k北航是1952年由清华航空学院为主体组建的,1952年时北航在软硬件上还没有建立,因此清华调出去的师生仍然留在清华上课读书
( j/ w1 d3 d/ t: a- y. {4 D' }1 J) Z" P. ^ d. W
两年,以后陆续调入北航。9 b1 G, {; i0 g3 S1 e# r
5 D0 D9 b Q9 H% Z% X# ]& u1952年调出时的清华大学老师5人2 ?1 b+ o1 w$ m+ S5 L2 u
●沈 元:1940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中科院院士,中国航空航天高教事业的开拓者,后任北航校长。$ V( R4 a# }: U+ S7 @4 l
●屠守锷:1940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洲际导弹之父”。( F+ d! v' ^" k3 G. V
●高镇同:1950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中科院院士,“结构可靠性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日本石川浩教授)。3 q* z# H) w( E: P1 d
●张启先:1951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机构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 H& S- L$ n! G8 V9 x●高为炳:1952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中科院院士,曾任北航研究生院副院长。0 K0 ?; N; V& s( M( ~
- F9 C6 t% g) A6 X' c
1952(53—54)年调出时的清华大学在读学生6人9 J* W W$ E% b" d- V }( T2 |
●温俊峰: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工程院院士,涡喷13发动机总设计师。7 F& t# n; @# f2 A* q; f
●刘兴洲: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工程院院士,主持研制中国第一台冲压发动机,奥运火炬总设计师。) z( K L% a( X
●戚发仞: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工程院院士,载人航天工程首任飞船总设计师。
4 u3 {9 W& \( \; t●钟群鹏: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工程院院士,中国失效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o9 B6 t- A, T. G' _( C+ b* {9 R
●陶宝祺: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中科院院士,中国航空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 k# c7 L* q# E z) h9 U, Q●王永志: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唯一的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 w1 T( A* w3 e, Y5 J
' m$ U5 s, m; W& d注:另一说法时是王永志从清华调出后直接进入北外的留苏预备部,这里仍采用进入北航的说法。
' \ c8 ?4 c. G' }+ s) v% d----------------------------------------------------------------------
( n& O1 U* U$ I1 J2 N" I3 c0 f5.北京地质学院(7人):地大是1952年由清华大学地质系和北大地质系合并组建的。- f( T" f$ `# u5 I
1 U* q! C6 Q% A, K, C
1952年调出时的清华大学老师4人
% M/ q* t0 Z8 M+ x, l: X●孟宪民:1922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学校,中科院院士,中国同生成矿学派和层控矿床研究的开拓者。
) c, X/ @3 F0 ~4 Q5 O●冯景兰:1933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中科院院士,中国矿床学重要奠基人之一。9 O" n* o, u7 W$ @) y$ V/ Y3 h
●杨遵义:1933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地学系,中科院院士,新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 J- ]5 e# m: { Y/ z2 ^, j0 w●池际尚:1940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地学系(50年任教清华),中科院院士,中国岩石学学科主要奠基人,温总理的恩师。- ]9 T' U$ m3 i) H: l, N0 w- P
: Q/ Y# H+ k0 E8 {1952年调出时的清华大学在读学生3人
* _+ G$ G7 z' K* ~2 X●刘宝珺: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53年毕业(本科在清华就读两年,地大一年),中科院院士。6 u8 Y& o8 P$ {$ g: I5 B y# w
●卢耀如: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53年毕业(本科在清华就读两年,地大一年),工程院院士。
: {6 s6 |$ o8 n; Q! H●孙大中: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中科院院士,著名前寒武纪地质和地球化学家。3 [/ j5 \* P2 Z
----------------------------------------------------------------------, Y# T9 Q; L! e* U+ h k/ P* J
6.北京石油学院(8人):石油学院是1953年由清华石油系为主体组建的。
y# E6 S! `/ W5 Z% ^0 a4 J5 C1 G9 E( l9 b
1952年调出时的清华大学老师4人; l: G v5 u6 K! F" V% v
●武 迟: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中科院院士,曾任北京石油学院系主任和副教务长。
+ n" R9 O' i, D; ]/ I. |●朱亚杰: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中科院院士,曾任北京石油学院副院长、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
& {7 W2 V3 c+ E; c7 y●曹本熹: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中科院院士,曾任北京石油学院副院长(创建时就担任)。
- w$ n$ m6 z, [+ r●傅 鹰:1950年任教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中科院院士,54年又调入北大,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Q$ v1 I, _6 |. F' J4 B5 i- |) K
6 |0 G+ Z, t3 n D' y1952年调出时的清华大学在读学生4人7 q9 c! y* f5 p5 w& P
●何国钟: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中科院院士,曾任大连化物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b+ B$ W# `9 e●汪燮卿: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工程院院士,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 X( {- N4 ?. X r. n& u
●时铭显: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石油系(研究生),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副系主任。
+ B3 P! |0 Y4 [* A% H7 G* w●杨启业: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石油系,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0 d/ \6 D' J- ?: O9 b3 e: s----------------------------------------------------------------------
4 I- y; [; S- b P- e6 I7.北京农学院(4人):农院是1949年由清华农学院等组建的,当时清华农学院的多名院士教师全部分出。: I! U4 Y% H' c* U* Y
( p! [ q; x% v" ?1952年调出时的清华大学老师3人5 U9 A, [. P" j
●汤佩松:1920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学校,中科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
% E" }- u* C X( f& M●戴芳澜:1913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学校,中科院院士,中国植物病理学与真菌学的主要奠基人。
% a1 i1 }+ X. F0 D4 K) n2 K( O4 c- v' G●裘维蕃:1948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中科院院士,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8 z; k9 a" ^3 M" r
9 `, n( Z- y' Z( ^7 M
1952年调出时的清华大学在读学生1人, {* P9 A( T6 Y
●石元春:1949年考入清华大学农学院,两院院士,曾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4 V9 n6 k& D; |* p
----------------------------------------------------------------------
, R: [% c \$ q8北京钢铁学院(3人):均为在读学生,均为1953年调入北京钢铁学院。; J/ v" n4 L, M3 M/ }
●陈国良: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冶金系,工程院院士、美国金属学会会士,曾任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系主任。
6 t$ C! M& ?* }5 ?' r" c$ e●周邦新: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冶金系,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材料和核燃料元件学科带头人之一。- H/ W. X0 s6 n z
●王崇愚: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中科院院士,金属缺陷电子结构与材料设计专家。
) E! u. H+ V" Q/ o0 Y y! `9 z6 \- w----------------------------------------------------------------------
$ v( O! @- b' N1 v6 ^9.厦门大学(1人)
" g. n) b4 {, z! O J& n' l●王亚南:1949年开始任教于清华大学经济系,中科院院士,后来任厦门大学校长。. q% V7 S5 S$ y% N
----------------------------------------------------------------------7 D K4 z/ W+ y. Z3 [; G, i9 b
10.交通大学(1人)* r; |4 U: q: P+ M8 H
●蔡睿贤: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
7 ?$ i: M: A$ N$ G$ j* g----------------------------------------------------------------------# l2 T/ w$ d' q5 _8 Y
11.吉林大学(1+1人原吉林工大1人)3 n3 G. Z* K- `5 U
●余瑞璜:1946—1952年任教清华大学物理系,中科院院士,世界上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强度统计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 g& |. [0 \" V7 Q●郭孔辉: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1953年调入吉林工大,工程院院士,曾任吉林工业大学副校长。
* y+ I( e: \( g----------------------------------------------------------------------
/ ~( w6 S+ P; Z) a) _13.中南矿院(1人)& c) o) s* u1 C# e
●陈新民:1935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中科院院士,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中南矿院首任院长。
0 Y0 E' H* Q r1 I- Y----------------------------------------------------------------------# X: W+ T3 l; ~+ V) m, Q' i7 O
14.重工业部汽车筹备组(1人)
7 a( _0 N' {. f# Z' F5 h●孟少农:1940年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大学机械系,中科院院士,中国汽车工业的开拓者。
7 |0 J4 i3 }) Y, Y3 q----------------------------------------------------------------------
6 V; u T. A, g9 f7 Z15.大连高等海军学校(1人)
* w8 \9 @1 L0 S3 R) a, T0 a3 r●慈云桂:1946年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中科院院士,银河亿次巨型机总设计师。3 J1 a2 j, a0 y5 w0 F
----------------------------------------------------------------------/ \9 j! b0 ^( ~4 k/ e5 j
16.中央财政学院(1人)7 v5 J3 @. l3 p+ r% b
●陈 达:1923毕业并任教于清华学校,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调入中央财政学院。
3 [2 \9 F; n6 g# A }----------------------------------------------------------------------- @! ?8 D% V" o
17.留苏、德(14人)7 O. `" Z+ s3 t; n; f8 j
●涂光炽: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地质系,中科院院士。51年以清华副教授身份赴苏进修,54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地址学院。
; S* F8 ^$ {+ d$ C) y, |●周毓麟:1949年开始任教清华大学数学系,52年留苏,中科院院士,57年入北大。
" j1 }9 Y5 Z. r( g●黄胜年: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52年留苏,中科院院士,当年以状元身份考入清华。
/ P7 t& L6 U: c●翟中和: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52年留苏,中科院院士,56年调入北大。
3 p# |9 z9 `8 X* h●陈厚群: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52年留苏,工程院院士,曾获光华工程奖、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奖 。! ]4 `- z5 }8 a" S. P
●窦国仁: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52年留苏,中科院院士,曾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 i/ T8 z# i" S0 N$ d/ s9 e' b
●黄润乾: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52年留德,中科院院士,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大奖获得者(300万元)。+ s7 x1 d9 I: }1 m( f {8 ?$ Z. R0 d
●林华宝: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52年留苏,工程院院士,中国返回式卫星之父。
. j+ `+ B* C: J3 ]7 c$ ^●阮可强: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51年留苏,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座快中子零功率反应堆总设计师。
: e2 r( h J+ @) `! e" |7 t●倪维斗: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动力系,52年留苏,工程院院士、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2 n# B3 ^6 V& s0 Q
●郭仲衡: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52年留苏,中科院院士,63年入北大。 + p/ ]+ G9 S4 q9 Q
●朱高峰: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52年留苏,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
7 G a* F, z) x+ _' z●葛修润: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53年留苏,工程院院士。
( Y' |+ {7 y! R v●严陆光:1953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54年留苏,工程院院士、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严济慈之子。4 @, q6 L7 J* Z' Y0 R. N
----------------------------------------------------------------------
/ f5 M0 {7 K/ `$ p) @. M% L$ B参考文献:2 B5 f) d( M' R' z5 N
1.《清华人物志》第四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j9 H' E; U( N
2.《清华校友通讯》第23、26、46、49、52期。8 X. z I- x W( K, h3 L2 M4 j
3.《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第四卷,云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 ~" v2 A w: h
4. 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院士介绍”网页。$ L/ H& L, z8 ~9 n" d
5.《温州都市报》:蒋有绪:温州,研究碳汇的好地方,2011。$ \) Z6 X5 d# g3 w: @( a
; n) s" x- H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