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0-9 14: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科学家精神 振兴川大数学一一写在刘应明院士诞辰之日
/ ` U' O& E, [7 d# K6 m, T0 i+ g9 R* G: L; R- q \
刘应明院士的经历有传奇色彩。他是我国模糊数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在模糊数学以外取得了多个重要成果。他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学界一位杰出的领军人物,为发展我国的数学事业,特别是推动我国西部的数学教育事业,以及引领四川大学数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善于思考,勇于担当,有锋芒,有情怀,把毕生的精力和才华挥洒在祖国的数学事业和教育事业中。
# z3 C# P5 f2 W/ A9 r) L, Y
4 i/ N2 L1 A, @/ q7 R! B$ U学海弄潮,数坛折桂:成为中国模糊数学的奠基人。刘应明的主要研究范围是模糊数学和经典拓扑学。1977年,刘应明突破拓扑学中的传统观点,以古典的邻域概念为特例推导出一种崭新的邻属结构——重域系。这是模糊数学领域开创性的奠基工作。苏联《数学进展V.44》及《伦敦数学会丛书V.93》指出:这克服了学科发展的严重障碍,奠定了这个方面的坚实根基。刘应明在模糊数学研究方面为我国跻身世界前列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特别重要的贡献还有多元函数的“简单逼近”问题,这克服了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中的一个难题——序结构与Dieudonne插入问题,把法国著名数学家Ehresmann倡导的以“无点化”(Pointless)为特征的格上拓扑学发展到新的阶段,以模糊性处理为直观背景,研究了一种有点式的格上拓扑学—Fuzzy拓扑学(不分明拓扑学)。国际学术界及美国《数学评论》等认为,该工作“非常引人注目且十分有用”,深化了我们对数学基本概念(指邻近构造)的认识,奠定了不分明拓扑有点化流派基础。- _3 {# v( C; R5 M3 _" p
, h' x r" g3 d做川大人,鞠躬尽瘁:带领川大数学继往开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川大在西部算是条件不错的大学,但较东部地区的生活条件和学术条件差距不小,留住人才都不容易,更何况引进人才了。刘应明以广阔的胸襟,亲自招揽人才,以诚待人,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他的关注是全方位的,并不限于自己研究方向的人才,例如李安民、彭联刚、朱允民、张伟年、吕涛、徐道义等一大批优秀学者扎根川大、矢志不渝。与此同时,在刘应明的感召下,川大数学优秀校友阮勇斌、吕克宁、张旭等也相继回到母校效力。
4 ^/ G. b( N6 E' O5 w$ y% i3 J& D( z6 m2 E* b
他是国家基础科学与人才培养基地设立的发起人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数学等基础学科对中学生的吸引力有明显下降趋势,因为基础学科不但学起来难度大,而且就业前景不被看好,导致优秀学生生源匮乏,数学学科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而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来考虑,很有必要在本科基础学科各专业招收优秀学生加以培养,因为基础科学的高水平是支撑高科技发展的根基。解决这样的全局性问题需要从国家的层面对本科基础学科加以扶持,这就是建立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背景。在1995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他以全国政协常委的身份大力呼吁建立“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多名院士在建议书上签了名。1996年9月,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正式建立。刘应明担任培养基金管委会委员兼数学评审组副组长,协助支持了我国有关高校的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2009年9月,教育部任命他为新建立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专家组成员。2000年起,刘应明还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研究与高等人才培养中心”主任,中心主任单位原为北大、复旦、南开,增加了川大后,共四个主任单位。$ g" F& i+ e* p, `
' z! H ~2 W' M0 J( |5 g
他是我国统计学一级学科建立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刘应明一直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国统计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他和一批学者建议的推动下,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学科调整时,新设统计学为一级学科。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以及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以及统计学界的许多单位,都对刘应明的这一贡献表达了高度的评价,“刘院士一直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国统计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他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统计学成为一级学学科,并取得了长足发展。”
1 U# |# G5 @7 ]0 K0 O+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