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2-17 01:35: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mithArno 发表于 2024-12-17 00:007 e3 L- F3 s' |
基础医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确实不错,今年陈恬,王菊琼都进入优青答辩,王同时进入青拔答辩,孙龚萍青拔答辩。 ...
! z/ y! j M# t( c# S! D& O* w十四五以来,基础医学院形成了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领衔、约10位杰青长江的人才梯队。
; z2 O2 o! V5 p* t: b; {4 S. e1 g. ~
最大亮点是孙-于团队,每年稳定输出CNS主刊和大子刊;团队成员中已有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4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22)、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22)、全国创新争先奖(2023)、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23)、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23),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23)、中国药学发展奖临床医药研究奖(2023)、树兰医学青年奖(2023)、钟南山青年奖(2024)。, F0 h' h7 y4 {4 ]
6 o) ^% a1 k. z* F2021年,培育2位国家杰青(赵、齐)、2位优青(胡、杨);1位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易)。
! O b. @/ u* D& r. V' u- r. [2022年,培育2位国家杰青(于、张)、2位优青(肖、刘);1位其他四青人才(贾)。( m2 _' ?. E5 A5 W8 z7 ?- A, A( d
2023年,培育2个国家创新群体(高、易,经费1000万);1位国家“特支计划”名师1人(刘),1位其他四青人才(初),1位新基石研究员(孙,经费2500万);! i0 M! d% Z" _
2024年,培育1个国家杰青延续资助(孙,经费800万),3个优青(袁、杨、贾),其他暂时未知。3 t, A, d3 f5 x9 b, `" c) z% X
9 ~( `# F3 t! m7 s) a
短板方面:大人才(没院士候选人,孙、高、易3人有一定潜力)、大平台(没有国家级科研平台,据说在参与省部共建国重重组,结果未知)、大奖项(23年高国自二没过初评,孙成果未来问题应该不大),任重道远。
& M" Q1 e( _8 ~* t——————————————————— I6 L6 |0 R( } a( S0 r
之前统计数据。基础医学院青年人才好像都在评优青,青长、青拔、海优不太参加的样子,原来也是有的,能进入答辩,未来则有大概率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