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6-16 22:54: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surf 发表于 2024-6-16 20:47+ Z3 \3 ?$ I$ D0 {# j
看来,比想象的好一点;4 C7 r! s7 [! M; s
但是武大电化学,在新能源最快的20年,比较落寞,仍是事实
- g+ N. {* w% E, B& X( a过去20年,光伏和电化 ...
9 W2 _% J1 N: y3 r/ k, w2 T看曹余良教授的最近采访和演讲,他2009年开始研究钠电池,等到2022年才创建珈钠能源把研究成果转化,甚至到最近国内钠电池的产业化路线才算明晰。钟发平院长的科力远2003年就上市,但是因为技术路线的选择,最终还是错过了锂电池的风口。3 z$ J7 w% x2 A' B4 z" E+ i
我想说的是,如果要从最终成果转化来评价学科发展的话,一时的落寞或者说是发展得好都再正常不过了,产业发展自有他的规律,远非论文、项目、帽子能解决的,也不必迷信战略科学家。关键还是要做好人才培养,加上引入产业资源帮助老师们研究和转化。' T- O; C6 z8 S a9 X! X2 F
比如说珈钠能源创办初就有顺为资本领投,庄林教授参与转化的亿纬氢能就不用说了,正巧友校也有院士们在钠电和氢能两个领域有研究布局,我觉得可以观察一下,最终是靠产业资金还是国家级平台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