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5-21 12: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篇不错的评述类文章: I- S9 W, a8 y) {4 E
, g! N5 [1 Q& D4 { |
1. 《柳叶刀》correspondence专栏
7 U; L" N% n" E- _!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赵东利教授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论。他们的研究关注了在试验中采用的呼吸技术对治疗结果的影响。评论指出,大多数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了初步治疗,但在试验后期引入了深吸气后屏气技术(DIBH),这使得试验结果可能发生偏倚。结合团队已发表的结果显示,在左侧乳腺癌患者中,相较于自由呼吸,DIBH技术显著降低了心脏和同侧肺的平均剂量((SMD -1.86, 95% CI -2.26— -1.46, p<0.01))。此外,团队研究指出,通过DIBH技术实现的这种剂量降低有望减少患者的心脏和肺部远期并发症,从而提高治疗的整体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发现促使赵东利教授团队进一步探讨该研究的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以确保临床应用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 X% l: o* w' x' u4 L1 R2 F1 `" v& L, G ~- D Q0 m
该文章在2024年5月4日以《SIB乳腺放射治疗面临的挑战:IMPORT HIGH试验》(Challenges for breast radiotherapy with SIB: the IMPORT HIGH trial)为题发表在《柳叶刀》correspondence专栏,文章第一作者为赵东利教授,通讯作者为路咏凯物理师共同作者为李毅高级工程师、曲以平主治医师和何晨琛主治医师。该专栏近5年来共计发表10余篇来自中国大陆学者(团队)的书信评述文章,此次亦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首次以第一单位在correspondence专栏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均来自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q' l9 o f% [9 a; s文章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4)00354-4/fulltext7 i6 J7 p% z9 s, E4 S" m
0 f2 m; J5 G; F; w, B
2. 《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News & Views”专栏6 B% [7 B" ]# o8 P! D9 d
糖尿病足溃疡(DFU)是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特点是伤口愈合受损和形成持续性伤口。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860万人受到DFU的影响,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年发病率为8.1%,糖尿病足患者的年截肢率为5.1%,年死亡率高达14.4%。由于溃疡部位氧化还原微环境的改变和免疫稳态的失调,易造成细菌定植和伤口感染。因此,针对DFU开发既能消除细菌又能恢复氧化还原和免疫稳态的创新治疗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w' q7 a, k3 N$ F) s2 [
9 `8 ?8 r' C3 g) W! n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张明真课题组受邀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News & Views”专栏撰写题为“Liposozyme for wound healing and inflammation resolution”的评论文章。该文章评述了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孔德领、张松和张春秋教授团队在脂基纳米酶促进感染性糖尿病伤口愈合和炎症消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3 d W' Z& J0 \6 B/ x. x. r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4-0165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