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24-8-10 09:4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xw 于 2024-8-10 09:41 编辑 - A1 {# i. ?/ ]6 I
% A+ A/ T3 r* G王一如 准聘助理教授(考古)5 n& i4 Z9 L; m/ {; O2 `; A
0 V# k" C, q9 W0 o0 V+ _ O
教育背景:1 c/ v0 x! Z, g0 X# g E
本科:北京大学
0 t3 Q6 l8 a3 O& K6 d8 z博士:剑桥大学9 x+ q: Q- B$ _ d! ~
5 s8 ?1 F a4 |0 f工作经历:
! l3 Z* r1 ~( ]; K3 w2018-2019年 爱丁堡大学 博士后
5 [7 h/ r- T1 M3 u7 B2019-2021年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博士后+ y4 |2 Z* n, q" a% g9 e
2021-2023年 南京大学 毓秀博士后
7 g1 T! ]5 _- I$ _% O
" O5 L/ q. Q& t5 B研究方向:
3 a. L3 }* L6 P/ l) B& _/ D- i长期深入致力于中国西部和亚欧大陆上分布的十余种羊亚科和羚羊亚科动物骨骼形态学、形态测量学、生态形态学研究,提出了在史前考古遗址中区分家养绵羊、山羊,与中国西部其他野生羊亚科及羚羊亚科的形态学、形态测量学区分标准,考虑了在不同个体和种群的骨骼形态可变性及形态测量区分的定量方法;通过大量现代骨骼样品,探索了羊亚科动物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如驯化以来),进入不同生态环境的应过程中骨骼的形态的弹性变化及其反映运动功能适应的趋势特征,并将其应用于考古动物遗存,发现了史前亚欧大陆人-动物-环境互动的复杂机制和历史过程。她的其他研究兴趣包括:动物考古,动物驯化,新石器时代化,史前亚欧大陆食物全球化,农牧业起源和传播,游牧和畜牧经济,3D几何形态测量,骨骼稳定同位素,民族考古学。' h+ P0 _5 e/ B/ d, K
+ n6 ?2 f; Z, Y8 Y/ O6 j; C
代表文章:/ Z7 v/ A/ `) g, M" s5 T4 {& z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 Quaternary Research,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等。 C: F, _' A, |' a
+ {/ S% @ `9 i# t0 P: H8 i5 R主持项目:8 h- X8 ?$ G2 w
国自然青年基金 202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