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NatureBoy 于 2024-10-25 14:26 编辑
+ s, ]2 C. [ V' z" t) W1 r
3 \' b5 g/ A,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确定将区域国别学纳入第14类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可授予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学位,至此结束了长期以来区域国别学没有明确的学科归属的历史。* c- O* Q! [. ?) |+ N \
3 x& y4 p: t: i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官网发布区域国别学交叉一级学科简介0 B$ @ `4 {4 V: q9 j
https://www.acge.org.cn/encyclopediaFront/enterEncyclopediaIndex2 F' @; E' ^) g1 C% J/ W: P9 P9 {
( B! R* R- A) i @( y. {9 F9 W, L
学科概况:
7 H. a! T n# V3 m区域国别研究在西方起步较早。18、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对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特别是亚洲、非洲开展研究,为此建立了相关研究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国别研究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体系,一大批复合型人才和相关研究成果为其推行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发挥了特殊作用,区域国别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独立学科。1 f! \2 U5 h! T" y& v2 ~
我国涉外研究的起点在区域、国别研究,20世纪60年代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安排下,大学、政府部门先后设立了一批区域国别研究机构。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与各国的交往不断加深,对区域国别的研究及其人才培养取得很大进展,设立了一大批研究机构,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但是,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尚未得到独立学科的支撑,缺乏系统的学术机制和人才培养方案。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尚未能充分发挥其服务国家、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作用,因此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0 u' W1 X& b/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影响力持续扩大,日益成为重要的全球事务参与者。与此同时,国际格局快速演进,中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共建“****”,推动中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参与全球治理,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我国应对世界变局、保证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内涵。新形势和新目标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形势,正确认识外部世界,精准制定国际战略,有力推进对外工作;这些都要求对世界各国、各地区做深刻、全面的研究,因此,在交叉门类下设置独立的区域国别一级学科正当其时。
& d$ \: S6 x$ W4 @$ l9 D8 K: r4 B: R- ~* F+ O; A( b. }
二级学科划分:
! Q S: V5 U: @% w1.区域国别学理论方法
r# d3 _ D2 a, ~2.区域国别综合研究2 u" Z% s; E+ ]0 Q& Y. D/ y
3.区域国别专题研究
- G6 j1 N2 z, @, i& i- y4.区域国别比较研究6 q# O) R, a; `, Y2 g# G
5.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L* ]+ q( H1 R& i1 V$ V- L; T
6.全球与区域治理
6 K- y" D9 E% k1 ^' p& n$ r; u9 G; ~1 F7 Y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0 A! g4 P5 r3 _: D/ m: Z$ A( b6 s
第一召集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姜锋
3 Q( u6 _0 u5 d4 _& _/ s, x% z0 s第二召集人: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6 [. K* f6 v) x& W9 _9 N; l
秘书长: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刘鸿武
- E' D: ^% q% K& k) M7 g# p' C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
6 v8 |5 g5 _$ K D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院长刘昌明
4 s5 ^8 h) h; s; O0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志强9 F( X- t; G' a) X8 M" i7 N
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院长罗林
/ R! s0 q7 ~9 V$ w: i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战(原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 c5 ^. C; Z- b
" x) D+ H8 v5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