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1-22 16: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的逻辑真的是醉了。窦时期发的顶刊不多,到了张平文时期发的顶刊爆了,但是有些作者是窦时期引进的人,所以功劳就都算到窦头上了。但是轮到论李晓红的功绩时,标准又变了,变成说李时期发的顶刊不多,怎么不说李时期引的人发的文章了?更何况,李时期全国顶刊都不多,现在全国的顶刊又是多少?稀缺度跟10年前能比吗?更何况李时期引进的邓鹤翔宋保亮,在那个年月就有顶刊了,非常难能可贵。, u" |! \$ o1 @7 g4 R
武大的理科本就是全国前10(甚至前8)的存在,而且以生物见长,目前这顶刊水平还不如建校没多久的南科大,跟西湖也没拉开距离,如果因为顶刊吹窦,那南科西湖的校长岂不是神?请问窦那几年,跟武大同档次的学校哪个没招一些年轻人?哪个学校没有那几年招的年轻人发顶刊的?武大理科的位次本来就在那,这水平相对进步了吗?
6 l t1 X- k8 F4 E+ y$ U: U' p" |7 E窦时期的那些青年人才,压根都谈不上是引,就是职位空缺所以招了一批年轻人来了。这帮年轻人5-15年后可能能成长为杰青,2-30年后也有可能能成长成院士,但是这跟窦到底有多大关系呢?人才的成长难道是只要招进来就能自动成长为人才了吗?一直说引育并举,育可能更重要。人招进来之后,学校能提供什么样的科研环境,提供多大的平台,分配多少资源,多少经费,多少研究生,什么质量的研究生,这都影响了人才成长和科研产出,年轻人的不确定性太大了,怎么能把后期的成绩都算到当初招他进来的时候最高领导头上呢?那要是这样,公司里面HR功劳最大。顶尖人才高端人才那才叫引进,青年人才那只算招聘。
" o9 x1 `5 |) }, S+ h" c; d! `) P7 ~* f' B' c8 M) k3 h& `
我就想问一下,哪个学校招年轻人要校长亲自每个都过问的?难道不是氪金就行了吗?哪个大公司的董事长是亲自去招年轻人的?董事长要做的事情难道不是抓管理层抓牛人抓关键少数吗?所以评价一个校长人才工作做得怎么样,就看顶尖人才看院长就行了,很明显,窦在这块做得很差。如果有人觉得这批青年人才还不错,那功劳应该算到主管人才招聘的付磊头上。5 _* {, {% `, f! S. t. E3 ]1 g$ M
4 y9 i! A& [' o( ^; K4 g2 i% ~
还有人说窦提高了进人标准,这就更搞笑了。合着在这些人眼里,武大之前有质量更好的人不招,故意去降低标准招质量差的对吧?按这个逻辑,武大高考分数线涨了,是武大单方面提高了生源标准,简直是没逻辑。所有学校都希望进人标准越高越好,恨不得来的每个人都是院士苗子,但是,要你的资金平台配套生源等硬软件跟得上,还要别人愿意来。是硬软件实力提升了之后,标准慢慢提高的。要不然你单方面提高标准,又不给够条件,你就看你能不能招到人就完了。所以在这些人眼里,武大之前进人标准低,是因为武大不想招狠人对吧?武大之前没招到清北级的生源,也是武大不想,靠着一个吊炸天的校长,逆天改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