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4-29 15:0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lwd12345 于 2025-4-29 17:38 编辑 ) Y7 m7 e; S W! w! W
0 C6 w4 u' b2 U- ~1 p& V
在强化政策引领,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方面,此 前,济南已出台《济南市深化市校融合发展促进科技 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2025版)》(“新高校二十 条”)和《关于支持山东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十条措施(2025版)》,拟于近期出台“新高校20条实施细则2025版”,支持高校建设高层次创新团队、支持高校设立服务产业带头人工作室、支持高校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等,通过系统性改革破解“转化难、落地慢”“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难相见”等问题。 在提升平台能级,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方面,济南支持高校牵头或参与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分别给予最高 1000万元和100万元支持。推动山东大学深地探测大 装置入列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技术源头供 给。建立“订单式研发”合作机制,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聚焦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定向攻关,最高支持500万元(企业配套资金不低于50%)。 在优化全链条服务,疏通成果转化“快车道”方面,济南常态化发布成果与需求清单,计划组织驻济高校院所高价值技术市内转化项目推介会专场10场。为山东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量身定制“十条措施”(包括支持济南晶谷研究院、科研成果转化园区(兴隆山校区)建设),推动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年转化15项以上成果,打造有组织成果转化的标杆平台。构建“孵化 器-加速器-产业园”一体化载体,支持建设通用性中试 示范基地,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 G f' F% a# E3 e0 P( P5 P%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6 Y3 `% z/ c9 o5 O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尚未突破的大平台,济南市近些年对山大支持力度还可以。, I2 \, }3 D+ Z4 \5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