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2-18 00: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讨论很和谐,这点很好。
关于大佬组博士海外博后是回国学术的最佳路径,这一条是被认可十年了的科学届“公理”,也是被认为是大家都知道的潜规则。不过在最近一两年,我看见过不同的观点,而且我觉得也算是有道理,说出来讨论一下。
那就是美国禁止csc拿到签证之后,导致原来的自费镀金博后这条路被卡死了(据说csc博后,曾经是土博海外博后的最主要方式,具体比例我没去查过)。想去美国做博后,还是需要正面竞争。
现在有个事实正在发生,就是有海量的华人美本美硕学生,以及相对应的华人美博学生。这批人(陆本与否不重要了),对于土博申海外top博后,是具有非常强的领先优势。
今年我刚好在帮一个朋友规划路径,他在国内选lab应该是随便去的。智商高,努力,本科强985国奖,爸妈就是9校联盟本毕业生,家里开公司,有钱,就是热爱科研,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堪称完美的科研种子。在国内读了个硕士,但是导师官大人蠢,浪费几年时间没做出什么科研成果。现在在gap状态。他觉得他如果去一个国内他很喜欢很谈得来的导师那里读博,再去美国做博后,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然后我就现场直播打开了他最喜欢的几个美国top大牛导师的实验室主页。大概看了四五个导师吧。来自土博的博后人数为0。有华人博士,也有华人博后,但是土博出身的确实为0。不过我们看的这几个top lab都是白人导师,不是华人导师。如果是华人导师,那么由于合作的关系,土博背景的博后就多了去了。
不过这个朋友想做的是脑机接口方向,中美差距有点大,美国的顶尖lab也就那么几个学校有,选择很少。对于他来说,如果去不了真正想去的组做真正想做的事,那就毫无价值,不如在家躺平接手公司。我最后给他的谋划是,哥们,要达成你的目标,你只能去美国再读一个硕士,或者现在去申这几个大佬的RA,但是以当前的身份状态和他的科研成果,后者很难,而前者很容易,缺点是需要多浪费几年。
再一个,我的研究方向其实还好(也不好,我觉得国内很多不错的机构论文都是给人喂屎,脑子里没屎写不出这种东西。可能上交系主任的水平都不如美国top20一个副教授。)。但我确实有很多朋友都觉得,在某些世界最前沿方向(可能不好刷论文吧),中国和国外的差距挺远的。有人做和没人做的那种区别,那他们根本就没得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