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记得北大之前课上有个老师说过一句话,现在学校很多老师不屑于发表,不是说没有成果,而是觉得投稿本身是个很麻烦的事,学术圈为什么要经常搞讲座,搞交流,因为有些成果并不是一定要发表出来,才证明有进步。如果一个老师觉得自己的成果是诺奖级别的,哪怕写在一张tissue上,也是。
可惜的是,迫于整个科研以论文为导向的趋势,北大这两年也被迫一定要发些论文。我读博期间老师们针对一篇文章的发表非常很谨慎,特别我的导师即使审稿人没有给出尖锐的意见,他自己也会反复斟酌,自己给自己加码。现在,可能北大为了应付所谓的指数开始冲论文了,但其实在我看来,反而也丧失了一些底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