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3-11 12:5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FL 于 2025-3-11 15:36 编辑
vwv 发表于 2025-3-11 11:14
根据我一个三方视角的观察
如果还有人觉得焦许这一任在复旦干的不好,甚至还在说耽误学校发展的,那么要 ...
1980年代以来复旦校长前三名,谢希德,许宁生,王生洪,三个都不是复旦毕业的。最差的两任校长杨福家、杨玉良,都是复旦毕业的。但很多小资情调的喜欢吹捧两杨,什么小而精,什么仰望星空,装逼最行,办实事一塌糊涂,反过来攻击务实的王生洪,许宁生。
谢希德是复旦校长里面最大公约数,威望太高,师生里面唱反调的少。谢通过美国同学关系邀请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时到复旦演讲,和黄昆创办中国半导体行业,创办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复旦半导体学科和固体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是中央委员。谢校长80年代增设了复旦技术科学学院(包括计算机,电子工程等,后来不知啥时候技术学院又没了)、管理学院,组建全国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创办世界经济系,组建经济学院,创办中国第一个美国研究中心。对复旦进行了一次大改,复旦从文理两科,变成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大学。否则复旦学科更窄了。谢校长时期是复旦的顶峰,复旦在美国号称中国的哈佛。后来不知被哪个傻13改为中国的耶鲁了?金力的PPT里面复旦对标的主要是斯坦福。
王生洪一改杨福家之流小而精、加州理工挂在嘴上的做派,合并了上医,建立中国高校第一大楼光华楼,没有大楼大钱 哪来的大师,两杨校长就是这个道理都不懂?能不令人捉急?遗憾的是,当时浦东曾提出5000亩地让复旦整体搬迁,阻力太大或者说魄力不够未能实现。当时前校长杨福家在报纸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讽刺上海某大学(自己刚当过校长的复旦)竟然想圈地5000亩,加州理工怎样怎样,普林斯顿怎样怎样,MIT哈佛也不过多少多少亩,多少多少人,起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复旦家门不幸,竟至于此!
许宁生接任杨玉良,脚踏实地搞钱搞项目,搞存量改革,复旦某副职说,许校长来了后,复旦经费每年显著增长,大家看得到不得不服。复旦原有院系框架不动,基本只新增了大气海洋系,增量主要是大气、集成电路、光电、智能、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等30个以上实体机构运作的研究院,通过存量改革引进人才,在全市全国和企业申报项目,比如上海金额最高的市科技重大专项,可能有史以来复旦第一次在上海高校中大幅领先,许和焦给市委书记市长写信求支持,次数很多。清华校长书记也在给上海一把手写信,否则清华在上海拿的几亿支持、清华上海国际创新中心怎么来的。另一个写信勤快的是上海交大的张杰马德秀。有一年交大新年一号文,就是张杰签发报市一把手求支持某项目。林当交大校长后基本看不到了。许任内复旦引进全职院士全国高校第一,国家级科研平台数量增长超过100%,增量全国第二或第三,科研经费突破45亿元。金力上任后势头戛然而止,全职院士是一个没引进,国重重组一塌糊涂。
现在,在许宁生以来成立的五六十个实体机构基础上,金力要重组院系,改革存量了,把游离在院系外的研究院重组到新成立的院系。假如没有前面七八年新成立的几十个实体机构作为基础,如果没人没钱没项目,只是改个名字,那还搞毛啊。改革进入深水区,到底力度怎样,执行怎样,认定的路会不会犹豫心软,最终不看广告看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