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3-11 20:55: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uga 于 2025-3-11 20:57 编辑
要从历史的宏观大背景去看这些变迁就一目了然。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工科优先发展,所以国家按照重点行业全覆盖的角度,遴选出了重点大学,之后又选了七五,八五重点建设15所,211首年15所等,这些学校里面,工科绝对是主流和高优先级,比如理科比较强的南开,南大一直到211工程才进入15所,文理特色的武大一直在15所之外,当然这里也有例外,比如科大这个中科院的独苗一直在里面,浙大合并前也是工科为主,但一直被屏蔽在外面,直到211才上车。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985一期。 然后,转变来了,教育主管部门开始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那么怎么衡量世界一流? 就是论文啊,只有公开的论文是大家共同的且可量化的,于是理科高校排行榜上风生水起,传统工科院校为了迎合“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KPI,也开始疯狂招人发论文,刷数据,于是中国高校论文井喷。再然后,转折又来了,被老美卡脖子了一把,发现论文发了一堆,其实屌用没有,有用的是把需要的东西做出来,即使论文,也是具有创新价值的搞价值论文才有意义,于是工科的地位又凸显出来了。那到今天的情况,就是工科高校科研项目优势明显,这些高校立足工科,做精致的理科就是顺水推舟的不然选择。但理科优势的高校想建设工科,壁垒就不一样了,得有实验室,得有行业影响力。远远不是你挖俩人,小投资一下发论文这么简单。所以理科见长的高校的优势就剩刷排行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