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3-15 09:22: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FL 发表于 2025-3-14 09:06
归国的就不要算了,比如复旦在耶鲁的两位,金融学何华,商学院李乐德等等 ...
楼主还是别统计了,持心不公做什么统计?我也明白网上有些统计杰青校友、IEEE fellow校友为啥漏洞百出了,没意思。前面提到金融还只是举了两个例子,楼主赶紧把自己的标准改了。就你改过的标准,哥大商学院还有姜纬,沃顿商学院的郑瑜生,是沃顿历史上第一个来自中国的终身教授。更不要说方汉明,范剑青、周迅宇等等,了解经济金融的都知道谁是大牛。
说到底关键还是生源,大学如此,一些中学通过掐尖创造的超级中学,不也一样吗。大学老师只要不是猪,高水平学生相互学习激励就能自然成才。
钱颖一说过,美国商学院faculty教授中,你们复旦校友人数最多。只需要复旦经济学院下属的一个世界经济系,论经济金融商学美国教授,中国能超过这个系的高校可能不超过两个。姜纬曾列出一个长串的名单:魏尚进(82 级,哥伦比亚商学院),姜纬(85 级,哥伦比亚商学院),韦超(87 级,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系),姚彤(87 级,衣阿华大学商学院),陈龙(87 级,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夏一红(88 级,沃顿商学院,不幸英年早逝),金李(88 级,哈佛商学院),钱军(88 级,波士顿学院商学院),方汉明(89 级,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
“复旦+世界+经济”有着超强的吸引力。“1995 年之前的招生生源非常好,一个班至少有 7-8 个省级高考状元”,世经系主任黄亚钧说。88 级金李回忆起自己曲折的世经之路:“当时我已经拿到清华、交大和中科大三所学校的免试录取资格,但还是想到复旦世经来,当时世经系在我们省并没有招收理科生的名额,谢希德校长看了我寄送的那些材料,包括高中的学习成绩和三所高校的通知书,最后被特别批准录取的。”
89级方汉明在全国中学生物理奥赛中斩获浙江省一等奖,并因此得到了保送资格。彼时,国内从事物理、生化等基础科学研究的条件尚较落后,1989年CUSPEA的终止,使得本科毕业后赴美攻读物理专业研究生的前景随之暗淡。事实上,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在高考前夕也曾寄往方家。“如果我当时去了(北大),可能就是另外一个人生了。” 在这个十字路口,方汉明最终选择了复旦的世界经济系,“当时上海市高考前十名,六位省高考状元,都在我们班。”方汉明不无自豪地回忆道。作为全国第一个以“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为主的系所,复旦世界经济系盛名在外,自然是高分热门专业,文理兼收的招生政策也吸引了各路人才。
建系三十年来,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共培养本科生近3000人,硕士研究生约800人,博士研究生约150人。30年间世经系共招收了一百多位省级高考状元;89级本科生班更成为名副其实的状元班,10个上海生源名额被上海市高考第一至第十名占据,同时也囊括了 7个省的省级状元。华民、尹翔硕等一批系友留校成为如今世经系著名学者;包括朱民、王战、陈伟恕、丁国荣等在内的众多系友在政府部门、银行业、证券基金等各行业中成为领军人物。而八十年代的复旦世界经济系本科还创造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批毕业生在美国名校经济系或金融系任教,人数之多,让同期全中国其它所有院校的系所难以望其项背。这些人被北美经济学界称为“复旦世经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