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山海城工 于 2025-4-13 19:51 编辑
1、就考试选有天赋的人的问题,天赋确实很难被考试测量,但是,一些人文学科尤其是音乐等艺术类确实很依赖天赋,但大多数人文学科以及几乎全部社科,更多的依赖后天学习,依赖自身勤奋以及家庭学校教育环境这些后天因素,这些与理工科没有不同。
2、很多选择文科没选理科的人,确实是因为学不好物化,但是,也有一些是由于地理历史等感兴趣选择文科的,不能一概而论。
为什么学不好物化的人容易(也就很多)转史地,而学不好史地的很难(也就很少)转物化,更多是文理科的学科差别导致的:物化相对历史地理进入门槛较高,学好学不好分差可能很大,而历史地理进入门槛较低,学好学不好可能分差不会很大,这个就如同数学和语文的区别类似;举个例子,同样的努力后,数学学好的可能90分(百分制),学不好的可能30分,而语文学好的可能70分,学不好的也能50分,因为字词、语段是个不用怎么努力凭日常生活人人都能明白些的东西,数字、公式是个几乎完全依赖学习相对脱离日常生活的东西,因此我们常说的语文相对数学拉分较难。另外,这(进入容易)并不表明文就真的如表面看上去那般容易,人文社科要学好、学精,也是很难的。鲁迅先学过医,后来从文,他从没讲过文章写好比医做好容易,易进入与是否能做好是两回事。
3、偏见可能也助长了一些相对倾向史地等的优秀中学生最后选择了物化等理科,这种选择又进一步削弱了人文社科的话语权。偏见如何产生?基于就业(人文社科就业面相对窄且多数专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程度依赖而理工几乎完全依赖专业知识)、转容易等导致现在人文社科招生相对理工越来越少(指一本或二本以上),数量相对太少,基于马太效应,学文的人声音也越来越小,助长了偏见的流传。顺便说下,"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对多数普通家庭的人而言,理工确实更容易就业,相对不需要考虑社会环境,只需要学好专业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