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18.6667px]2024年指挥部推动高研院进一步完善校地协同推进机制,组织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共召开指挥部会议3次,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经费预算核定、资产处置移交、学科建设等重大事项;每月召开1-2次指挥部办公室会议,具体推动项目建设涉及招标流程、建设审批流程等工作,第一时间解决建设和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一)校园建设按序推进 1.仁爱路校园东区教师公寓在建中(约6.8万平)6月完成主体结构验收,精装修招标工作已开标;至善楼已完成改造;改造工程三期(知行楼)完成方案设计。仁爱路校园西区新建国际学院(约6.5万平)已完成设计任务书编制;改造总面积共约3.3万平米,思贤楼、唯真楼作为数据智能学院过渡场地并作简单修缮。 2.裕新路科研中心新建面积约25万平米,主体结构今年9月已封顶,幕墙施工准备工作、实验室工艺设计、内装招标和智能化及景观工程的招标工作均在有序推进中。 3.若水路校园整体规划新建、改造共约28万平,已完成改造4.5万平,包括校园北大门、1#宿舍楼、8#体育馆、6#食堂。正在改造中19.6万平,其中3#4#教学楼(2.9万平)、5#图文中心(4.8万平)外立面改造中,室内暂未改造,博士生公寓(5.6万平)新建中,2#9#10#11#宿舍(约6.4万平)改造中。暂未改造约3.8万平,7#12#学院楼规划审批中。 (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 2024年共引进各类人才64人,包括2位教授、2位特任教授、6位百人B特任研究员、4位院聘特任研究员、20位特任副研究员和30位博士后。 截至目前,高研院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56人,其中正高职称48人,2024年有1人入选国家杰青,1人入选国家优青,6人入选国家海外优青,8人入选中科院百人B,择优9人,29人入选江苏省卓越博后。 (三)学科建设稳步发展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与BioBAY联合申报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获苏州市教育成果奖二等奖;与苏州纳通生物共建新型透皮给药联合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学科引进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发表SCI论文共计46篇,其中包括1篇发表在《Nature》、2篇发表在《Science》;数据智能学科,建设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鄂维南院士任院长,已引进科研人员26人,其中教授、特任教授3人;管理商科正在筹备面向苏州市高科技企业的“AI+医疗器械的研究前沿”相关培训项目。 (四)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 高研院目前学生总数3193人,其中博士314人。2024年录取硕士生940人,其中推免硕士生146人,较去年增加19%,录取博士生75人,同比增长34%。与中国科大工程科学学院联合设立生命医疗仪器菁英班,首届招收本科生11名在苏培养。 在国际教育方面,2024年录取国际学生21人,其中博士5人,与昆士兰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博士生联培。在双创教育方面,高研院学子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中荣获主体赛银奖、铜奖。 (五)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 科研平台方面,牵头联合苏州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申报筹建仿生界面材料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9月份完成答辩,有望成为高研院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建立苏州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工程中心;牵头申报江苏省多模态数字孪生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苏州市仿生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 推动苏州仿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心入驻纳米城,项目团队已入驻开展科研工作;公共实验平台已实现对外服务。 科研项目方面,2024年共计获批纵向研发项目38项,经费2993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获批直接经费1104万元,经费总额同比增长75%。共获批14个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金额较2023年实现翻番。其中面上项目资助率达80%,并首次获批省优青项目。 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与中电科、京东、华为等企业磋商技术合作27项,已达成合作项目20项,签订技术合同交易额1600余万元。本年度共引进3家科技型研发企业,其中中科极光成功获批园区领军项目。2024年共计申报专利70项,其中发明专利69项,专利申请量同比翻番。 学术氛围营造方面,全年举办各类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20余次,吸引国内外院士和专家学者1000余人次到访交流,组织苏州中小学生进校科普活动5次,参加人员超1000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