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追求亚纳秒(sub-1-ns)编程速度的非易失性存储技术过程中,突破传统非易失性闪存与高速易失性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之间的性能限制,一直是存储技术领域长期以来面临的重要挑战。: \8 z, ] k8 `# N, i/ f
) m1 R' r! @) k, x
借助先进材料所带来的基础物理创新,一系列新型存储器正在被开发,以突破非易失性存储的速度瓶颈。作为应用最广泛的非易失性存储技术,闪存的编程速度受限于电场辅助注入机制的低效率,其报道的速度远慢于亚纳秒水平。
% b% N" U+ J& k1 `7 }: H. q) G$ m2 h ?5 h
有鉴于此,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周鹏教授、刘春森研究员等人报道了一种基于二维增强热载流子注入机制、可实现电子和空穴双向注入的二维狄拉克石墨烯通道闪存器件。该器件展现出400皮秒的编程速度、非易失性存储特性,以及超过550万次循环的稳定耐久性。相关研究成果以《Subnanosecond flash memory enabled by 2D-enhanced hot-carrier injection》为题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