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FL 于 2025-5-8 00:48 编辑 : ~4 y6 |# N$ @9 \
" q) `; F4 v8 i5 s
揭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金一代”
; I B8 Y' V# x新传研都 2018-03-15 00:17
3 y L5 a" K2 z% O9 Q' w7 `) z& j$ H& x2 a6 T6 E
2015年1月 张力奋宣布正式卸任FT中文网总编辑;
; c$ q9 q: U8 F: k9 |+ |( }0 V. F: A
2015年12月 张力奋来了一个完美而又有点出乎外人意料的转身——他没有去之前传闻和呼声都很高的香港大学,而是选择回母校复旦大学执教。+ V+ {. G' c) ~; S8 \) Z$ K+ S
# c& f M# K J* X; ?- ^6 y
2016年6月 张力奋在复旦大学主持“正在发生的媒体·系列讲座”第一讲,当时邀请了媒体人,创业者罗振宇到场,讲“媒体人的一种活法”。7 R& M2 Y: P6 {1 s% A* e% H: w+ G
9 }9 _! M! n1 J* v% I. \
▲张力奋老师近照9 O9 u3 l. `4 Q, b% K0 n+ E, o0 |! L
9 O- f: a( T" P5 n, d0 q! f) @ U
01 功成名就的媒体人
8 X) u, r& J; `1 Y! k
4 f* ~- u9 z& n3 \& u8 o公开资料显示,张力奋是英国《金融时报》Associate Editor(副主编), 前FT中文网总编辑,《FT睿杂志》总编辑。值得一提的是,张是FT中文网的创办人和主导者之一。 G# ?" K8 Q; s! o1 q
' z1 g2 J# O+ S* N% ]/ [5 N9 M9 @
“在他领导下我们整个FT的就是从无到有,到现在成为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外媒之一。”FT员工王梅非常认同张力奋对于FT中文网的贡献。
, Y" W) U- ~2 N" S
0 ?4 U# b1 u, H6 Z) R; L$ p' ~张力奋曾专访过,,,,,,; g. t! K7 V& C8 _ G5 A
6 C4 I! S ~; [8 |" f
作为媒体人,张老师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 ?# F+ H: A- T) b, l7 P l
8 K. U: c% E! F; P* v) B, }
敏
/ h4 |# N" M, m, g: }8 y7 w9 _0 C感# x4 s2 k2 Z- A% e
词9 T; d5 }! ^- T
; q, `/ g) h4 \; l( V6 G$ W6 _6 s, \! e" V$ g
4 l/ G* s: _% C4 l9 z极高的生源质量给8413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据王长田同学回忆:“都说复旦新闻系是全国最好的新闻系,复旦的生源也确实是好,我们那个年级(84级)一共有13个高考状元。” 现任《新民晚报》社评论部主任的李天扬回忆到:“复旦新闻系顶着'东方第一大系'之誉,更何况,8413本身藏龙卧虎,有一个省的高考前三名,不约而同,都进了8413。”
; N' l6 d9 a# O04专业与逼格并重的氛围$ \' J% ?! ^ V: Q
# m' e: j2 Z" b8 P2 w' g k从王长田同学的表述看来,复旦前两年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而后两年则培养了他的生活情调。一手专业一手逼格,不能更赞了。
# b8 ?$ ]# |7 A5 M& b; D' m. S! V' _$ g6 L- C5 ]* A$ v6 R
“我的四年大学生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半部分也就是1984一1985年,那是复旦非常好的一段时期,学习气氛浓厚,天天晚上都有讲座,选修课达五十多门。) ~+ c G/ G- l. Z$ G' s5 N) {
: N+ r' M% z3 w/ z; m4 y
那时我们最大的遗憾就是一个晚上只能听一个讲座,上一两门课。
2 S1 o4 e- `! P1 l, I! X# w9 K0 @6 B$ t! D; F: z0 I
后半部分由于大环境的原因,大家都很迷茫,烦躁得不得了,也就开始玩。每天晚上好几个舞会,还有很多人进不去。
7 G* [) u& @9 h. D$ f0 k {
3 H/ h. N5 [; n再有就是谈恋爱。也就是在后两年,复旦那种生活的、小资的情调完全体现出来了,并且延续到以后。, p6 \1 |8 D( Z$ D% r
# D' O D4 \5 @# T1 v( m从复旦出来的人都能把生活安排得很好,有小情调,注意礼貌、细节。复旦好像出不了叱咤风云的人才,它出的人,精细、敬业,是职业型的人才,最适合做白领、职业经理之类。”
- G2 n, d0 x1 T3 J+ E+ a5 q8 F+ D ?' z0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