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2|回复: 19

也许打破你的认知,建国后碾压清北的只有哈科

[复制链接]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64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吹没有用 于 2025-5-11 22:05 编辑

50年代,哈工大对清北是碾压式的存在。清北读研都需要到哈工大读,因为清北没有培养研究生的资格。

53年哈军工的建立,政治层面是碾压清北的,但属于军事院校,性质不同;58年中科大建立,再一次碾压清北,可能只有研究高等教育史的人能懂。

所以,建国后真正碾压清北的只有哈科。

分区版主

Rank: 8Rank: 8

119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有点假,南开建国后在1955年恢复招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研究生,清华肯定不会比南开晚。

https://www.nankai.edu.cn/1949w1978ndsj/list.htm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64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NKU 发表于 2025-5-11 18:32
这个有点假,南开建国后在1955年恢复招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研究生,清华肯定不会比南开晚。

https://ww ...

南开是私立大学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8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光召,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彭桓武,从事基本粒子物理专业研究。1954年,从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1954年8月,周光召正式参加工作,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物理系讲师。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64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旦也有过类似培养研究生描述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29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工大从1949开始招研究生,到1955年已经招生了1200多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29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944年潘际銮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1946年转入清华大学机械系继续学习;194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就读硕士研究生;1953年硕士毕业后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教师,参与创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焊接专业;1955年返回清华大学机械系,建立焊接教研组,并担任教研组主任,

新手上路

Rank: 1

3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教学还是日本教学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29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ngyun 于 2025-5-11 18:59 编辑

教研室当年是招研究生的,1949数理化就可以招研究生,还有建国后国内最早的经管专业

汪应洛院士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52年—195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企业组织与计划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1955年—1958年,担任交通大学助教;1958年—1978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副主任;1978年—1984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工程系主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83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疯了……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29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yaohuilai 发表于 2025-5-11 18:39
周光召,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彭桓武,从事基本粒子物理专业研究。1954年,从北京大学研究生 ...

1950年的入学记录呢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29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ngyun 于 2025-5-11 22:47 编辑

高为炳院士
1948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航空系;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1956年10月任北京航空学院副教授;1984年任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0入学的研究生院士有:

王光远院士,1981首批博导,1994首批工程院院士
1942—1946年,就读于国立西北农学院水利工程系,获学士学位。
1946—1950年,在北洋大学先后担任助教、教员、讲师。
1950—1952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马祖光院士
1946年—1950年,在青岛山东大学物理系学习。
1950-1952哈工大物理系研究生毕业

童秉纲院士
1950年南京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1953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及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1961年调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先后担任流体力学教研室主任、近代力学系主任;1981年晋升为教授并受聘为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任教;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纯伯院士,1950年从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1958年获得列宁格勒工业大学副博士学位 1962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1970年任教于重庆工业大学;1975年6月任职于南京六机部第七研究院第24研究所;1979年6月任教于南京工学院;1989年—1991年任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5];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俞大光院士
1944年从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0-1953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班毕业,调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工作,先后任电工教研室主任、电机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1962年被中央组织部点名调到二机部九局北京第九研究所;1963年担任二机部九局设计部副主任,兼引爆控制室主任;1978年担任九院副院长;1983年被任命为某战略武器型号第二总设计师;1984年担任院科技委副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济銮院士
1944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1946年转入清华大学机械系继续学习;194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就读硕士研究生;1953年硕士毕业后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教师,参与创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焊接专业;1955年返回清华大学机械系,建立焊接教研组,并担任教研组主任,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清北浙等校都有培养研究生的资格。时间有限,以浙大为例,理工科各举一例。
夏道行:1950年山东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1952年浙大数学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鹤孙:1951年东吴大学化工系本科毕业,1953年浙大化工系研究生毕业,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7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民学苏联,苏联背景的大学走狗屎运。
1950年,哈工大的中国教师只有24名。
以进修名义,将全国各地800名年轻教师忽悠到哈工大。
八百壮士并不是值得大肆宣扬的光彩历史。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搞宣传是可以的,但不能信口开河,满嘴跑火车。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29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cryogenics 发表于 2025-5-11 19:47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清北浙等校都有培养研究生的资格。时间有限,以浙大为例,理工科各举一例。
夏道行:195 ...

有50年入学的工科专业呢?

高级战友

Rank: 4

835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吹哥有点像路边的那类滔滔不绝的。是健忘唠叨还是过度兴奋控制不住表达?

初出江湖

Rank: 2

6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北学生都进科学院我知道,抢着进哈工大我没听过。谁能给我科普一下吗?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424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吹牛造假碾压清北是有可能的,
实在没得吹了,吹哥翻箱倒柜编造历史也得吹一波!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congyun 发表于 2025-5-11 19:55
有50年入学的工科专业呢?

有啊,时间有限,就以浙大化工系化学工程学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四大导师之一的陈甘棠教授(另三位是侯虞钧、潘祖仁、谭天恩)为例吧。

  陈甘棠,著名流态化专家。
    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
    1952年浙江大学化工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同年赴大连工学院任教
    1962年调回浙江大学任教
    1978年晋升为教授
    1979-1981年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西弗吉尼亚大学作访问教授,为研究生开设《聚合反应工程》课程,并在摩根城能源技术中心从事流态化工程的科学研究,提出了气固流化床的四区模型。
    1983年与中国石化、浙江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一起,创建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任第一任所长。同时创办了《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并担任主编。
    曾任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化工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曾兼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学会理事,《加拿大化学工程》期刊的国际顾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5-14 05:11 , Processed in 0.03809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