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星捐赠1亿,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启动
! L+ j3 N" U/ d3 _) ^汪蒙琪 复旦大学 2025年05月17日 15:08 上海% ?2 E' \4 `+ [) l1 G* ~$ G
0 O, J/ h! [& ^今天(5月17日),距离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日还有10天,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成立,重点支持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持续发展。
0 p, ?* n+ l' W0 w, t
5 u, e3 b$ M7 x% m- [+ j- E( D基金启动资金1亿元人民币,由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捐赠。基金计划2027年复旦上医创建一百周年之际,达成首期5亿规模,到健康中国2030实现时,达到10亿规模。0 k# B0 v) A0 @' Y l; i6 X0 S
: K5 ~5 v3 A& I$ J$ F; y4 Z
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捐赠签约暨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启动仪式今天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举行。在复星国际董事长、1985级哲学系校友、校董郭广昌,复星国际联席董事长、1987级生命科学学院校友汪群斌,复星基金会理事长、2006级哲学学院校友李海峰,复星国际高级副总裁、复星医药董事长陈玉卿,复星国际副总裁、复星医药联席董事长关晓晖,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钱海红,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金海燕的见证下,复星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复星艺术中心主席、1990级新闻学院校友王津元与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许征签署捐赠协议。金力向王津元颁发捐赠鸣谢牌。
) G( H. l' B. I
3 t3 d" r( @- ?& w
! O) \7 |6 \- z" s j6 d催化附属医院创新发展赋能复旦新医科建设7 v" C+ |( h( q: V: Q2 `# e
6 c. U; z6 \, O* Y1 q' |5 ]; h9 ^3 B放眼国内外,不少知名高校已设立医院发展基金或医学类发展基金,支持医学教育、科研、临床服务及人才培养。: U+ `4 f7 |. x3 Z: y- ?) h! w: l
复旦上医是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复旦各家附属医院底蕴深厚、实力强劲、特色鲜明,是学校事业版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走向第三个新甲子的复旦,将把新医科建设作为关键引擎之一,以文理医工四轮驱动加快建成一流创新型大学,这是大学、医学院与医院共同的时代命题。”裘新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成立后,将着力加强附属医院与医学院、大学的耦合联动,赋能新医科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1 u" l& G; b- _& x, Y4 A7 R4 R& k& c2 `3 A4 w# A% f4 \5 [( y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将以催化医院创新发展为初衷,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医院发展前沿,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关键领域突破。基金主要用于支持附属医院全方位发展,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设备与技术提升、医疗人才建设、重点学科与特色专科建设、基础设施与环境改善、公益与应急服务、科研与教学支持、医院文化建设等方面。学校将尽最大努力支持基金运行发展,各附属医院也将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积极向各方筹募资金,注入附属医院发展基金。& Z9 z4 q; p; |
9 Z$ h+ A2 ~7 _5 o近年来,复旦在全国率先探索部委市三方共建托管新模式,为综合性大学办一流医学院注入新动能。复旦医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医学拔尖人才培养质量稳居国内第一方阵。牵头制定疾病诊疗指南、规范、标准、专家共识等400余项,直属附属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全生命周期、大健康理念的医教研融合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A, }# _5 a0 `
. I% Z- ~8 @+ L0 P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体系建设完善,疑难杂症危重症与专科疾病救治能力优势明显,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和3个专科类国家医学中心、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3个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服务健康中国、健康上海。截至2024年12月,附属医院获批80余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通过国家级平台建设、学科集群优化及中西医协同创新,全面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健康需求提供有力支撑。6 Z* v6 }7 e/ n1 f d, s
% W. w# t. `/ ?3 I, s3 h) n( U4 k, S
反哺母校发展今日再捐1亿- v" A0 I# t$ d8 D
, n' U# c8 F$ {7 G, g( I2 L% K1 [% c# ]/ F8 c3 C
四十年前,郭广昌从浙江横店农村第一次坐火车来到上海,踏进复旦校园。“复旦给我的印象是包容。”郭广昌在捐赠现场说,复旦教会他用批判的眼光去看问题、提出问题,“但不仅仅止于此,更重要的是用建设的眼光和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是复旦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 x- ~3 M! B) ^/ ?7 i9 N
. W# q) v6 @. P3 P/ b. }1992年,受小平同志南方讲话鼓舞,郭广昌和几位校友从复旦出发,投身实业。当时的复星,是一家一无市场、二无人才、三无资金的“三无企业”,但郭广昌和校友们凭借着骑着自行车满大街做市场调查的拼劲,以及复旦教给他们的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一步一步扎根成长。
$ i* E* Z" x4 [
4 `, O$ n0 o2 _' o0 n8 \经过逾30年发展,复星已成为一家创新驱动的全球家庭消费产业集团。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复星总资产达7965亿元,是中国少数既积累了深厚科技与创新能力,又具备全球运营与投资能力的企业。0 D6 N) b2 p5 j, p
3 {( L" u, Y2 s0 R9 Y
长期以来,复星在发展企业的同时,饮水思源、回馈母校。2015年,复旦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复星通过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亿元设立“复旦-复星健康梦基金”,用于建设枫林校区一号科研楼“复星楼”,支持复旦医科发展战略以及奖励在医学科研、创新管理、成果转化和教育发展等领域的杰出团队和个人。/ o n- [2 Z i8 \# b
# O V) V& y) C/ h: b0 f6 K. d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95周年之际,复星通过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捐赠,支持上医文化中心项目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史馆建设。2006年起,复星旗下核心子公司复星医药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设立复星医药奖学金、奖教金。
/ m$ D6 A6 i) L7 N7 X `: N& b" ~+ r: R o4 m" h
今天,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的设立,再度诠释了校友对母校的深情厚谊,体现了对教育医疗事业的深远考量。5 f1 N7 V% J4 T/ I: H T
; f3 {3 Z9 Z( s( s1 y- p
当前,大健康与生物医药领域的原始创新已成为医学竞争的主战场。复旦大学以源头创新助推新医科建设,整合校内学科力量,围绕临床科学研究的重大疾病与关键问题,致力显著提升附属医院的临床研究水平,力求产出更多具有原创性和颠覆性的科研成果与技术突破,为新医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连续一段时间以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的原始创新成果接连登上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 p: Y+ r6 W; i* X1 Y0 V) b$ L. F% {# d0 { n, G
“复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郭广昌说。此次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主要捐赠对象,正是希望通过复星的产业资源与复旦的科研教育能力,进行更深度、更有效的融合,积极推动源头创新,在科研院所层面加大合作,推动成果转化,打通创新的第一公里,通过公益的组织与推动,聚焦复旦-复星的核心医疗创新成果转化,惠及千千万万个家庭。“只要复星还在,还在一步步发展,复星与复旦之间的支持合作就只会越来越多,感情也越来越深厚。”郭广昌说,复星与复旦的合作重在长远,“我觉得走得长更重要”。
" s" B! R, T6 B5 \! L
6 `$ B) m0 A/ g3 O i; }校友的成就永远是母校的最大骄傲,校友反哺母校发展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成果,是对全体师生校友的精神激励。此次由校友发起成立的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将助推附属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未来,也将有更多复旦校友、复旦之友接续支持,为复旦新医科建设添砖加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