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6-1 20: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yyy 于 2025-6-1 20:15 编辑 / g4 D, u5 `6 @
mathboy 发表于 2025-6-1 19:11
( q6 p* M6 c& N7 n( H+ X: A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中科院的杰青去了高校,很多就做不出好的成果了。
0 i1 ?8 `! Z( x( X7 g6 m; Q9 l4 s6 Q7 A4 {+ l- _& h
不知道是实验条件差距,还是躺平 ... # k% _, G% N& x) H# f
实验差距清北华五和中科院差距真没有那么多了现在,主要还是在中科院卷累了。
) O1 t1 \! ~) S' v) o6 s也存在那种杰青头年跳槽过去第二年就上院士的,例如上交丁洪、樊春海等,但这种属于凤毛麟角了。中科院更容易获得国家的重大项目、更大的平台、更广的人脉,上杰青还是要比其他单位上杰青容易一点的。
, }& J9 o& F j8 G4 j: ]9 v+ e1 R3 i+ [7 J( t1 ^) D; @
特别是本世纪开年的那段时间,中科院百人计划招了不少海外,国内科研还没做起来,有子刊就够杰青,和现在相比差的确实蛮多。
* W4 E' W# M/ e# K9 I3 }所以要看挖的杰青水平,还是要看近几年的论文和项目水平。中科院太像公司了,人情味没有高校那么浓。你杰青发不了子刊、弄不到好项目,在自负盈亏的研究所里也很难活下去(科学院的同僚们应该深有感触)。那种老杰青就大批大批跳槽出去养老,就出现了”很多就做不出好的成果了“的局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