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医学院校西迁记- S, c0 S! w3 v
医学界 2024-07-17 19:47 ·医学界官方网易号$ l! l% F+ M$ j9 q9 \/ T
来源 |“qiuwenjie”公众号
& D4 B% Y8 p# ^
/ o+ h. G" L. J( k上海一直是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高地,不少医学院校因为战争、支援国家建设等原因有过多次外迁。许多现今的内地医学院校都与上海的兄弟院校有着难解难分的血脉情缘。) I, V5 m/ ^1 |, E2 ~& @ l/ L
B( N4 u: b, M1 M
01
8 ~: d# L( M& R$ l& D% {! a8 C5 w, w/ A9 w" }
同济大学医学院的西迁次数最多,达到了三次,可以媲美孟母了。0 d: F, x- [0 V0 X$ `* T6 h
- i! P: Z' q( @/ C5 w2 l
第一次是抗战期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飞机接连轰炸上海吴淞地区,美丽的同济校园仅剩下残垣断壁。学校整体被迫踏上了西迁之路,经过三年流离,先后六易校址,辗转跋涉沪、浙、赣、桂、云、川等地,于1940年到达四川宜宾李庄,在这里度过了5年相对安定的科研、教学生活。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同济大学由李庄迁回上海。
+ h1 B- G9 T& N- C1 p) G
& H' m! [. x9 G: {! j第二次西迁就是在提及的,20世纪50年代同济大学医学院整体由上海迁至武汉,就是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6 V9 b0 V1 B2 Z% e+ y% V0 v6 F+ G3 ^. L$ N1 n
第三次西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严格说来这次西迁的主角并不是同济大学医学院而是上海铁道医学院。同济大学现在的医学院是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重建组建的。考虑到两校已经合并多年,铁道医学院的历史也并入了同济大学,这次西迁不妨也归到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头上吧。
! x7 `! S/ I7 ^/ D
1 H* d4 c$ s4 M4 C! u上海铁道医学院的前身铁路卫生学校成立于1953年,1958年组建了上海铁道医学院。1972年,为响应中央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的号召,上海铁道医学院成建制搬迁到银川,与宁夏大学医学系合并组建了宁夏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宁夏医科大学。1980年,扎根宁夏8年之后,上海铁道医学院在上海复校,大部分从上海来的人员除少数外都返回上海。9 H9 g+ r# ]! z! i0 y# D# l6 ^* ?
; Z) r4 i) }, C& L7 d! [对于这8年的办学时间,宁夏医科大学前校长孙涛曾经评价道:“上海铁道医学院的到来,提升了宁夏医学院的核心水平,为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在宁夏医科大学校史馆内也陈列着不少有关上铁医的“藏品”。9 K. c" b( L/ b' B
: |+ O$ N( z0 ^: H1 ]7 b* [& l
6 G7 s, F% T% n/ T% N6 D$ B
02
* ^9 w4 l9 I. m2 m4 Y& G# r- I6 {9 v; p$ v
成立于民国时期的国立上海医学院,建国之后历经发展于2000年与复旦大学合并,就是现在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医在历史上有过两次西迁之行。7 i4 j( G7 Y' l* g$ R
: z$ p2 F6 a2 U* P第一次也是在抗战时期。抗战爆发后,上医的校舍沦陷,学校搬迁至租界继续办学。1939年,上医从上海出发、颠沛流离几经辗转迁到昆明白龙潭,一年后再度辗转到重庆歌乐山办学,在继续维系医学教育的同时,也协助了大后方的疾病控制与医学科研实践。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返沪。
( u& H# f& ~# s; y3 c1 Y g
1 U6 l) F Y7 i. [* d% c% V) h第二次是在建国后的50年代中期。当时中央对全国的高校布局进行调整,决定将部分沿海地区高校迁往西部地区,比如将交通大学从上海迁至西安。在这个背景下,决定将上海第一医学院搬迁到重庆。
$ |' T! D0 {# F1 K5 I
: A: z8 ^1 [0 y' C: Y学校在做搬迁准备的同时,也积极向中央反映希望能够保留上医。后来几经权衡,中央决定保留上海第一医学院编制,同时抽调学校师资力量去重庆新建一所医学院。最终在1955年上医的400多名教师拖家带口搬到重庆,创建了“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 P; k8 n0 d+ U7 m1 o4 x9 j" y6 S' |" {- N
030 T) L4 N, l$ R# I" f5 {6 X
3 L" k2 v) P% a1 m
1926年,留学日本千叶医科大学的郭琦元回到上海,决定创办一所医学院。这年的5月29日,他与汤蠡舟等人共同创办了东南医科大学。当年9月10日,东南医科大学开学。1930年1月,东南医科大学更名为东南医学院。8 z) j5 ?. B l2 T6 f( e
) U* x2 U8 `( Q1937年抗战爆发,东南医学院校舍尽毁,院长郭琦元因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署负责人随军南下,学校濒于解体。后在众人推荐下,眼科专家张锡祺教授出任院长,聘请病理学专家叶曙任教务长,他们筹集资金,重建校舍,使学校得以续办。
: j0 y) I U& G, b1 j1 f/ Z0 c6 T: l6 F+ y! e" }
1949年12月,东南医学院响应华东局发出的“面向农村、面向内地”的号召,整体搬迁至安徽怀远县,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1951年学校由私立改制为公立,1952年学校迁至合肥并更名为安徽医学院,1996年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
, z2 q P# J$ O2 M7 K( E
% A" ~. {' u2 R; O7 z& g安医大的校歌这样唱道:
& R( G7 }1 I$ q# [; Q5 c. b
$ ~$ F k! k+ L* @: b/ q黄浦汤汤江淮浩荡,3 z6 ]; H1 n$ M3 c) n
$ @6 d' l8 |: |6 z吾校巍巍美名彰扬,& Y2 r1 t% r' \% C' G0 f
0 e% R+ G( X- U4 d8 ~$ R! e" [8 ?. z0 M
仁爱事业精诚至上。
7 g1 X7 P( J8 @3 p4 [$ d
& K% E8 y2 ~. \- i3 ~- D" r" w济世情怀笃行无疆,
- J) |% R4 `3 ?! Z$ g9 ~# E, [' `* W+ L4 s7 i0 z
黄浦风范救死扶伤。& k* a, J# L0 L8 j! Q' W
! e! u* W! }3 @, G) D
: I. N- v/ z6 B) h: M4 r/ Q04
9 j( `3 U4 H, c# U( y% K8 x9 O& ]/ t
1 T0 B- l, `8 T, O1952年,位于上海的三所私立医学院校——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合并组建了上海第二医学院。上二医于2005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就是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H' \8 G# X6 d4 O: m- A& [1 K; Q4 P+ c B B X- l
1958年,为加快安徽建设,改变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国家决定将上海第二医学院部分师资和资源分迁到蚌埠,并引入了安徽医学院的部分师资,共同创建了蚌埠医学院。2023年11月,学校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
+ O/ O8 }$ ?6 c+ A' R% M8 o; b) K( N8 x1 z: V/ F6 w0 x' \8 P
蚌医大的校歌有这样的歌词:
! [8 t& E' C: ^: P; w: Z2 h' m! A! Z% @
: w m2 O& Q/ A" Z @& v5 _龙子湖畔,0 P% C9 c4 c t; e7 X# C% p
M" M+ }- w& w. ` I5 U. I: U! l. t( a有个美丽的校园,
* ?7 J/ P2 R( j# O/ U# A; ^$ ?0 l
那里是我求知摇篮,7 N1 O# `+ c* [+ `- ?/ i2 R6 _( ]
. G8 e6 f! H+ E" T% ?: t
是我成长地方,- m. w8 q: ^7 E& i+ d6 T$ v
5 F* C) J- s0 ^啊,蚌医,
6 @" Q- e5 j& s/ H# W( d# e- X* b2 Q0 e4 x4 R3 K" U
笃学、精业、修德、厚生,
' _1 f: G: S4 {* y% ~; P- t. S0 g* S) b, |4 {0 o. V5 m
团结一心蚌医人,0 b' D& b8 B8 \# F2 Y# A
% ?( j0 N* F; l* \5 e: G
05$ O! P1 A. V& O8 Y- j
& h0 {# v: Q/ Y( T2 Z创办于1950年的上海市卫生人员训练所,1952年改为上海市卫生学校。1970年,为建设边疆,改变边疆人民缺医少药的面貌,上海市卫生学校整体搬迁云南楚雄,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建起了卫生学校,开启了边疆民族地区卫生教育的新征程。2006年学校升格为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i4 w, l6 \( m3 B+ `, K" ~# P8 z: }( b" F ?' [' w
楚雄医专的校歌名为《天使摇篮》,这样唱道:3 Y+ H% d/ J* B4 Z0 ^0 ^
& k6 W' \3 d2 h6 h
你生在黄浦江畔,$ n( l4 f0 F) P- j# `! d2 Y1 ~
6 T/ N f3 M& N
一列火车载你到西南,+ a) v2 q/ \7 s
( H0 Q! f( X d- B$ V' u. ^
为了边疆编制天使摇篮。 D8 m3 |& z9 p( |% G
h# o1 z1 p0 |4 {4 e
你长在彩云之南,
( b3 r8 @( q0 L3 C3 ]) U" D' C1 G! |* U, e9 ]; w
一个信念让你排万难,
* `9 }7 \7 ]3 \. l5 @
" r0 w0 @$ L, x! ~& u" R6 f为了边疆奉献青春年华。; \* X6 c0 K& t$ J
. w) r9 E- U2 P4 G* ], s4 n) z
上海市卫生学校西迁云南后,后来上海市吸收了部分留沪人员,在原校址创建了上海市卫生管理干部进修学院,在2015年与其他几所医学院校合并成立了上海健康医学院。两校都在校徽上体现了学校创办年份的1950年。
: i- U% R7 W. d* \) g5 y6 b# h- h: [) Y
* }+ H! D0 i. ?; y# k06
) y. J {" w) ]* l' z& |9 C5 P+ S- F+ M2 i' F8 }! ~3 u
还有一所情况比较特殊的医学院校,虽然也迁出上海,但没有西迁而是东南飞了。
. C' q( f" \! z0 F, n, q/ ~7 \' k3 h4 |+ ?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于天津东门外海运局创立北洋军医学堂,民国时期改校名为陆军军医学校,1933年迁至南京。抗战爆发后,学校随战况演变几度迁校,先后在广州、桂林、安顺等地办学。1946年搬迁至上海江湾五角场并在次年更名为国防医学院。
# j5 }) x& F0 J0 S$ w9 J" x; w. ^' B+ A8 }# L9 h7 U0 }1 j8 v
1949年,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已指日可待。国防医学院在当年的2~5月份分批迁往台湾省。迁台后的国防医学院在台北复校,是当时台湾仅有的两所现代医学院校之一(另一所是台湾大学医学院),新党创始人郁慕明就毕业自该校并在该校担任过教授。& n3 [# n) e6 j: b% Q# c" V ?
$ i% T8 |7 c' C; u1 s9 k上海解放后,JFJ军事接管委员会派员进驻五角场原国民党国防医学院,接管了该院校舍、附属医院的全部设备及部分未迁台的爱国师生和工作人员几百人。后华东军区将其合并入所属的华东医学院,就是现在的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合并后发展为今天的上海长海医院。
5 N* o: z: S1 t. w/ u8 w; ]
7 s: i* W. X# w# r% J, V. |07
' v+ _8 L! L, h' R/ P: b' M4 Z, r( n- m3 ? [8 }$ a
2021年5月,上海医学院校的西迁之路主题展在上海健康医学院图书馆开展。展览以翔实的图文、生动的实物和多媒体等展示方式,集中呈现了上海医学院校的西迁故事。
3 ~5 z" {0 p, I# H, x0 n/ V$ ^7 M ?0 `% W9 u
纵观上海医学院校的“西迁”史,从上海带过去的,不仅有人员、图书资料、教学标本、实验器材、办公用具,还带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医疗和科研信息,更重要的还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 H' l6 w% Q( O- Z
" E( G% ]& l3 M$ |9 }+ d+ T6 K. \6 T*“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
|